分享

宝宝的九九八十一“病毒劫”

 医粒种子 2022-06-10 发布于北京

宝宝太难了!新冠病毒还没降服,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猴痘又相继冒出。于此同时,每年都会与人类过招的轮状病毒和手足口,也在伺机出没。

宝妈宝爸可不能认怂!看小U揭秘这些面目狰狞的病毒,好与之斗智斗勇,使宝宝与之擦肩而过。

劫数一:猴痘病毒


▲▲▲

最近半个月轰动全球的猴痘,与臭名昭著的“天花”,同属于正痘病毒属。之所以叫猴痘,一是因为科学家做动物实验时首次在猴子体内发现,二可能是因感染后可能浑身起痘,面容尽毁。

一旦感染猴痘,前7~21天,宝宝可能一切如常。

此后0~5天,随着猴痘病毒的繁殖,会发烧、头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

再过1~4天,皮疹会先从脸上冒出来,接着迅速向身体呈离心状分布,最后蔓延到手掌和脚上,还可能出现在口腔黏膜和生殖器上。它的数量,少则几个,多达几千。先是斑点,然后是凸出的丘疹,再形成水泡,最后化脓。

大约10天后结痂,约3周后结痂脱落。

猴痘有一定自限性,多数感染者会在2~4周内痊愈

可恶的是,猴痘脱痂后,会留下丑陋的瘢痕。

虽然致死率比天花低很多,只有1%~10%。但WHO发出警告,重症常见于儿童或免疫缺陷者。

猴痘主要的传播方式有3种:

1、被已感染的动物咬伤,或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病损;

2、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病毒污染的物品;

2、或偶发人传人。长时间面对面接触,被含毒的大量唾沫传播。

所以,让宝宝养成出门戴口罩、一回家就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更容易躲过这一劫。

猴痘病毒,暂无针对性药物和疫苗,但因与天花是近亲,天花疫苗(牛痘)的有效率为85%。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谭文杰介绍,我国长期进行天花疫苗的应急储备,可随时提供上百万支应急接种。

所以,猴痘对我们来说,值得警惕,但无需恐慌。

劫数二:不明原因儿童肝炎


▲▲▲

今年4月,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中招者最大16岁,最小的仅1个月,大多为10岁以下。

这是一种急性肝炎,被感染的孩子会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甚至黄疸等症状,多数无发热。

更揪心的是,一旦感染,有可能很快发展成重症,甚至需要换肝保命。

根据最新数据,全球发现的近200病例中,有17例要进行肝移植。尽管大部分手术很成功,但还是有一名孩子不幸离世。

与猴痘不同的是,不明原因儿童肝炎尚未查明是谁在背后搞破坏,只有以下三个嫌疑犯:

1、腺病毒:3/4的病例体内发现腺病毒。据此,高度怀疑是腺病毒是罪魁祸首。不过尚存疑点,腺病毒之前确实曾导致儿童肝炎,但当时患儿几乎都有严重基础疾病,或者健康不佳、免疫功能低下。可这一次,几乎所有患儿,原本都十分健康……

2、新冠病毒:1/6病例携带新冠病毒。由此推测,新冠病毒的变种或是始作俑者。但这一说法也存疑,因为并非所有患病儿童体内都检测出新冠病毒。

3、未知病毒。还有一种说法,可能是“腺病毒”与另一种“未知病毒”相互作用引起。

关键是,这种肝炎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加之“敌人”不明朗,家长更不能放松警惕,做好预防很重要

世卫组织建议:

1、勤洗手:用肥皂水或含酒精的消毒液,保持手部卫生;

2、不扎堆:避免身处拥挤空间,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3、确保室内通风良好;

4、戴口罩;

5、遵循安全的食物处理和烹饪方法等。

劫数三:轮状病毒


▲▲▲

轮状病毒,绝大多数5岁以下儿童,都曾遭遇过它们的毒手。据权威组织WHO统计,全球五岁以下儿童重度胃肠炎及死亡,轮状病毒是“罪魁祸首”。中国<5岁儿童腹泻死亡中,轮状病毒胃肠炎导致的死亡占35%。

它们通常会借助空气、物体、水,潜伏在婴幼儿身边。

一有机会进入宝宝嘴巴,就躲过口腔内免疫细胞的攻击,无惧胃内强酸的腐蚀,直奔目的地——小肠。

宝宝被感染的最初2~3天,没有症状。

之后,宝宝的表现像感冒,如咳嗽、鼻塞、流涕,同时还会伴有发热。

此后开始频繁呕吐、一般会持续2~3天。

呕吐开始后1天内,腹泻随之而来,便便呈蛋花汤状。

接下来的5~7天里,宝宝每天都可能腹泻约十次,甚至数十次,拉到怀疑人生。

上吐下泻,能带走小宝宝身体里的水分和电解质,引发如病毒性脑膜炎、癫痫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发急性出血性脑水肿、全身炎症反应、皮肤血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并发症。

急性腹泻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腹泻,还会造成引发营养问题,影响生长发育。

轮状病毒也无特效药,赶紧给宝宝补充液体是关键。

轻度、中度脱水和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就能搞定。重度脱水后果严重,需静脉补液帮患儿度过难关。如果宝宝尿液明显减少、哭时无泪、精神差,需立刻就医。

尽量继续给宝宝进食,以补充能量。补锌有助于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减少腹泻复发。

如果想让宝宝躲过此劫,可选择接种疫苗,它的保护力很高,对重症轮状病毒腹泻的保护力在90%以上!

劫数四:手足口


▲▲▲

每年夏秋季节,手足口病就瞄准5岁及以下宝宝“下黑手”,有时整个幼儿园都没有几个宝宝能幸免。

一般说来,宝宝感染手足口病后,最初3~5天,几乎没有任何异常表现。

起初像感冒,发烧、精神不好,口腔粘膜可见疱疹和/或溃疡。此时容易被误诊。

此后1~2天,手和足出现皮疹。先为斑丘疹,后转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3~7mm大小,质地较硬,中央为水疱。只因“手烂”、“脚烂”、“嘴烂”,甚至屁股“烂”(长满水泡、疱疹,容易被抓烂),才发现是手足口病。

2~3天,皮疹自行吸收,不脱屑、无瘢痕或色素沉着。

一般的手足口病,只需要对症处理,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口服补液盐、加强护理等,1~2 周就会好。

但是,少数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导致神经性肺水肿、脑干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后果,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还可以导致后遗症。

虽然手足口病最爱“袭击”手、足、口,但“凶手”却主要来自肠道。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其中,最常见、破坏力最强的是这两个罪魁祸首——

1、肠道病毒71型(EV71):重症和死亡病例,多由EV71所致!

2、柯萨奇病毒:常见的有A16型(CV-A16)、A6型(CV-A6)、A10型(CV-A10)。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是随粪便跑出来的,然后通过各种密切接触被感染等。

流行期,要注意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勤洗手,家里勤通风,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不要吃生食物、喝生水。

为了降低宝宝患病风险,避免宝宝遭受重症手足口病的侵袭,可以接种 EV71疫苗。

病毒齐出没疫苗接种尤为重要


▲▲▲

这么多“病毒”在宝宝四周环伺,一旦中招其中之一,都会内心崩溃。到时候上医院,又担心与其他病毒狭路相逢!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个魔幻的夏天,宝妈宝爸们还是早做防备,针对性疫苗能接尽接,帮宝宝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少给病毒可乘之机,才能最大限度帮助宝宝们平安渡劫!

参考资料

1、中华预防医学会. 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网络预发表. DOI:10.3760/cma.j.cn112338-20201103-01298.

2、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