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苑★散文】面对樱花的遐思

 施云南 2022-06-10 发布于上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也喜欢欣赏樱花了,以前,我只知道,日本人对于樱花是十分痴迷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到樱花开放的季节,便会有很多人,合家野营,在樱花树下欣赏樱花的美,据说,为了方便日本国民欣赏樱花,日本气象厅的气象预报还会专门预报樱花何时在何地开放的信息,称之为“樱前线”。近些年来,樱花在中国也渐渐地开始出名了,有些公园,还专门是以欣赏樱花作为自己的主要卖点呢,就拿上海植物园来说吧,它就打出广告来,说在公园主路的两侧,补种了很多的樱花树,这样的话,游人无论走到公园的哪个角落,都能够欣赏到樱花的美。
   我是个爱花之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又怎能失之交臂呢,于是,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轻拂下,我走进了植物园,欣赏樱花。
   一进公园的大门,我就有一种震惊的感觉,因为,满目都是白色的、粉色的、紫红色的云彩,那些云彩毫无疑问,都是由花儿组成的。说实话,我虽然喜欢看花,却对植物没有什么研究,在我看来,樱花、梅花、梨花、杏花之类的花儿,长得都差不多,很难分辨清楚,它们究竟谁是谁,不过,幸好树上的小牌子告诉了我,这些花云就是我寻找的目标,樱花。
   或许,面对这样的花儿,我应该用“壮烈”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吧,因为,这铺天盖地的花儿,的确是能够给人一种视觉冲击的。此时此刻,整个公园都氤氲在一片绯红粉白的春色中。那条广告中提到的樱花之路,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但见一路上,纷繁的樱花开得如云似锦,那重重叠叠的花瓣,似乎是将树枝都压低了一般,有些树枝竟然看上去有点向下坠,仿佛是要钻进游人的背囊里头一般。这哪里是满树的樱花啊,简直就是满树的浪漫啊。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了一首叫做《浪漫樱花》的歌曲,以前一直都没有什么直观的印象,不知道这樱花的浪漫,究竟是什么样的,现在亲眼目睹了之后,才知道,这真是一个粉红色的回忆啊。
   樱花的颜色,其实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单调,从白色到紫红色,各种颜色应有尽有,恐怕,用调色板也未必能调出如此深浅不一的红来。则其中,我最心仪的是一种叫做“枝垂樱”的樱花,那满树的粉红色樱花,就好像瀑布一般倾泻下来,真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我觉得,我整个人都被樱花迷醉了,樱花,它真的只是一种花吗?莫非,它是春天的一瓣心,是丽人的唇边香?当清风拂过花云的时候,樱花树的整个枝干抖动起来,灵动的樱花,像海浪一般起伏,这真是名符其实的花海啊。此时此刻,真想席地而坐,在膝上横放一具古琴,弹奏一曲霓裳羽衣曲,让淙淙的琴音在腕下漾出,伴随着微微起伏的樱花浪,将幽思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我不知道日本人究竟为何而为樱花痴迷,我只是觉得,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不美的花儿。人是有国界,有民族的,但是,樱花却是没有国界,没有民族的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可以喜欢樱花,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对国人为何痴迷樱花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了。
   不过,据说,樱花也并不是日本特有的物种,樱花最早出现的地方,其实在喜马拉雅山区,后来,它逐步传入到了云南地区,长江流域,渐渐地,又飘洋过海,这才到了日本。到了日本之后,由于当地的环境比较适合樱花的生长,所以,渐渐地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樱花变种,这才有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日本樱花。
   只可惜,古人似乎和我有同样的毛病,分辨不出樱花和其他花儿,所以,樱花在中国古代,不像牡丹芍药之类惹人注意,描写它的诗句也比较少,就好像一句诗中说的那样,“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看吧,这位诗人也像我一样,分不清樱花和杏花之间的区别呢。不过,还是有些诗人能够分清楚的,因此,我们依然还是能够在典籍之中,隐隐约约地找到樱花的倩影,这些句子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樱花虽有名,而中国的樱花也不赖呢。李商隐说:“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李煜说:“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赵师秀说:“梅花谢后樱花绽,浅浅匀红”;李德裕说:“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白居易说:“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由此可见,这樱花,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惹人怜爱的花儿呢,别的且不论,就看它那绚烂的色彩和壮丽的花云,就足以让人心弛神往了。
  
   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之间一阵风过,我听见了淅淅沥沥的声音,似乎是开始下雨了,而且,我还感到脸颊上,脖颈里,有些凉凉的,似乎是沾上了水滴一般。然而,仔细一看,我才发现,这并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雨滴,而是从树上飘下来的樱花雨,伴着早晨的清露,落在人的额头、脸上、脖颈里,让人觉得凉丝丝的。
   此时再看那樱花,却又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满天的樱花雨,洋洋洒洒的,如同漫天的雪花一般,只是,除了纯白色的雪花外,中间还夹杂着粉色、紫红色的花瓣,我从未见过如此浪漫的红色的雪。仔细聆听,就会发现,有风的时候,樱花的飘落是有声音的,窸窸窣窣的,仿佛是离人的暗泣,又仿佛是恋人的低语,总之,是能够让人浮想联翩的。其实,樱花的飘落,与风无关,没有风的时候,樱花也是会飘落的,只是,会变得寂静悠然,花落无声。
   看着看着,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了心头,刚进植物园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樱花好看,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可是,如今再看那满天飘扬的花雨,突然有了一种惆怅若失的感觉。
   都说“秋风秋雨愁煞人”,按理说,那催动草木零落凋残的秋雨,才是让人伤感痛惜的呢,可是,我却未曾想到,原来,这樱花雨的凄美,远胜过秋雨百倍、千倍。当年李清照曾经在秋日感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或许,如果李清照是在春天看见了这满树的樱花凋残的话,又会写出另一番别有滋味的词句了,点点滴落在梧桐上的秋雨,又怎敌它,春日风急,风吹满树落英缤纷,或许还更能让人生出离愁别绪,感慨国仇家恨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首大名鼎鼎的《声声慢》,或许真的要改写了。
   樱花总是在开到极盛的时候,就在瞬间凋零,似乎是在它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还在用自己的身体,给世人演示着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哲理,启迪着人们的思索。樱花还在飘零,地上仿佛铺盖了一层薄薄的雪,但是,这雪却并不给人冰冷的感觉,有的,只是温柔和哀伤。有些樱花,随着风儿飘落在游人的身上、头上,但是,最后还是免不了落在地上,只在游人们的身上洒落淡淡的清香,将最后一缕芳魂,留驻在了游人们的衣袂之上。
   唉,樱花又为什么要将所有情感都演绎到极致呢,它的美是极致的,它的浪漫是极致的,就连它带给人的哀伤,也是极致的。不知道黛玉葬花的时候,究竟是葬的什么花,樱花树下的我,却固执地认为,就是这樱花,因为,还有什么花的凋零,能够让人产生如此“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感觉呢。樱花随着风瞬间飘落,唯美,而又凄凉,带着浓浓的哀怨和淡淡的惆怅,这是瞬间的极致美丽,正好和林黛玉《葬花词》中的意境不谋而合呢。
   据说,在日本有一句俗语,叫做“樱花七日”,是说樱花从开放到凋谢的日子,只有短短的七日,它往往会在一夜之间就变得满树芳华,但是,却也在开得最绚烂的时候,一日之中就凋零得干干净净。纵使只有辉煌的一瞬,也足以造就无悔的一生。
   这里不是日本,却有着和日本一样美丽的樱花,吸引着无数少男少女在樱花树下徘徊,拍照留念,憧憬着美好的爱情,如樱花一般的爱情,纯净不带有任何杂质的真爱,宁静而又优雅,烂熳而又芬芳。但是,同时,他们又同时祈祷着那份爱情能够长久保存下去,不要如樱花般虽绚烂而又短暂。这真是一个矛盾啊,中国人崇尚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期待的是永结同心、百年之好。
   或许,用樱花来象征爱情,还真是凄迷多过浪漫啊。我曾经听别人说起过一个叫做《秒速五厘米》的日本动画片,那里头就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男主角和女主角在年幼的时候,于樱花树下依依惜别,飘零的樱花,似乎是预示了两人最终的结局一般,两人等到再次相遇的时候,竟然已经在十三年后了。据说,樱花花瓣飘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这个距离并不算长,这个速度也并不算快,人类就算是步行的速度,也要比这快呢。但是,这样的速度,如果维持了十三年的话,便有两万多公里了,而两万多公里,正好是绕地球半圈,从南极到北极的距离。两颗曾经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的心,竟然分离了十三年的时间,彼此相隔了千山万水。他们仿佛是背对背,站在地球的两极,依然相恋,但是,却难以相见。
   都说樱花是“花吹雪”,原来真的是这样啊,看着那满天的“飞雪”在微风的抚弄下慢慢飘落下来,更让人觉得,那就是纯美爱情的写照啊,樱花瓣,还没有枯萎,已经凋零,就好像纯洁的爱情一般,纵使香消玉殒,也保持着纯洁的心灵。如果说,樱花瓣从枝头飘落到地上的速度,是秒速五厘米的话,那么,生命从须臾到不朽之间的速度,也是秒速五厘米。
  
   的确,和其他的花儿比起来,樱花的凋零,可以算是决绝的,没有一点拖泥带水,不存有一丝对于人间的留恋。难怪,日本人要将樱花和武士并称,说什么“人中武士花中樱”了。在他们看来,樱花是百花中最美丽的,而武士呢,就是人中最杰出的。
   说实话,眼前的樱花虽然让我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但是,和其他的花儿比起来,它终究还是稍逊一筹的。若论华丽雍容,那国色天香的牡丹自然是当仁不让的;若论浓艳的色泽,那浓艳欲滴的玫瑰月季自然要更胜一筹;再说花香,又怎能比得上桂花、栀子花的芬芳呢;提起花瓣的造型优美,那多姿多彩的蝴蝶兰绝对比这薄薄的五片花瓣,千篇一律的樱花要更惹人注意。可是为什么,日本人会将其视为国花,对其推崇备至呢?或许,就和他们对于樱花所赋予的联想有关系吧。
   在《百人一首》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就是咏樱花的,“炫目日光春色中,樱花飘落心亦同”,或许,日本人欣赏樱花之美,和我不一样,他们更喜欢那种樱花的散落之美,喜欢那种哀伤的情感,喜欢那种决绝的美。在落花的时候,樱花树下会被厚厚的一层樱花瓣覆盖,而樱花树上呢,却不再留下任何一点颜色,就好像是国亡城破之时,所有的武士都选择为国尽忠,没有一个人苟活于世一般。对于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而言,这就是他们所期待,所向往的生存意境。
   据说,在日本的民间传说中,日本的樱花,以前是只有白色的,但是,一些英勇的武士,会选择在心爱的樱花树下剖腹自杀,以这种惨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常常会有殷红的鲜血溅到嫩白的樱花上,而樱花树下,也常常血流成河,浸染了勇士鲜血的樱花树,便会开出红色的花来。樱花的花瓣越是红,说明,曾经滞留在樱花树下的亡魂就越是多。如果这个传说是真实的话,那么,这樱花还真是名符其实的死亡之花了。然而,真的有这么美丽的死亡吗?
   这么想的话,我或许就更能够理解为什么中国的诗人们很少能够写出著名的咏樱花的句子来了,或许不是因为樱花和别的花儿难以区分,而是因为,樱花所象征的那种意境,和中国人所崇尚的精神还是有些不同的。
   日本人喜欢在生命到达巅峰的时候死亡,就好像樱花开到极盛而瞬间消亡一般,但是,中国人就不一样,中国人喜欢顽强、刚劲、坚贞不屈,所以,相比樱花,中国人更喜欢梅花。虽然梅花和樱花看上去真的很像,但是,“梅花欢喜漫天雪”,这种抱雪独立枝头的花儿,是俏丽、进取的象征。“傲骨梅无仰面花”,梅花虽然有着傲视群雄的性格,但同时也有着含蓄谦逊的风骨。喜欢樱花的日本人,动不动就搞什么切腹自杀,而中国人崇尚的却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当然,中国人不会选择轻易捐性命,不是因为中国人贪生怕死,而是因为,“死有重于泰山”,中国人愿意死得像泰山那般重,而不愿意死得如一瓣樱花那么轻。所以,才会有“不经一番透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样的励志诗句,中国人隐忍不发,不是因为害怕死,而是为了像梅花那样,在经历了苦难的磨练之后,爆发出天香。
   望着这满园的樱花,我终于分清了樱花和其他花儿的区别。樱花的美,美在其凋零之时的绚烂,而梅花的美,美在其在冰雪侵袭下仍能绽放出暗香疏影。喜欢樱花的日本人,用自己的死,来表示对天皇的愚忠愚孝,所以他们至今也不愿意承认曾经在历史上犯下的错误;而喜欢梅花的中国人,用极高的忍耐力,勤恳的奋斗,度过那一段段艰辛的时刻,因此才能上下五千年,屹立不倒。
   我站在一棵开白花的樱花树下,盛放的花儿,让整个世界都变得纯净无暇,树干很粗,也有些弯曲,不知道是不是被那满树的花儿给压得坠了下去的,它应该是一棵有年头的树了吧。联想起那个关于樱花和武士殉道的传说,我想,这应该是一棵纯洁的樱花树了吧,因为,它那如雪的花瓣,证明了它的树下并没有陨落过美好的生命。那是当然的,毫无疑问是这样,毕竟,这里是中国,不是日本,中国人重视生的伟大,所以,虽然我们也欣赏樱花的美,却更爱梅花的坚贞。
   我喜欢这样一棵开白花的樱花树,它一定曾经参与过无数家庭齐聚赏花的欢乐时光,见证过无数少年情侣的爱情誓言,它所看见的,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所以,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变迁,它还依然如此之白,白得没有一点杂质。都说日本的樱花如何美,但是,我更喜欢我眼前的,中国的樱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