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诗十四记

 杏坛归客 2022-06-10 发布于山东

刘道平

刘道平( 1956年—),四川平昌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创作专委会主任,《岷峨诗稿社》社长。诗词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四川经济日报》《星星诗刊》《岷峨诗稿》等报刊及有关诗词网络平台。著有《三声集》,主编《现代蜀诗点评》。

【前言】中国,诗的国度,人必与诗相关。啸天老师说“不作诗,可作一个诗性的人”。孔子不作诗,但他是诗的行家,“诗可兴观群怨”便是他对诗的功能论述。在当代,有人认为近体诗“回光返照”。毛主席说“一万年都会有诗”。既作诗,则应研习和把握其内在的特有规律。因此谈一管窥之见,以示抛泥砖而引金玉。

壹:研习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书面语)语法结构的区别。诗乃古汉语。即使唐诗“元白尚俗”,也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尤其对古汉语知识不足者,欲作旧体诗,当补其课。

贰:既写“四言八句”一一近体诗,即近体的绝句和律诗,就应当基本守规。当代理论研究者称之为“守正”。何为守正?即律绝之字句,皆有定数,音韵与平仄以及黏对均有规矩。定数与规则当守。诗意固然重要,但不能简单借“词不害意” 而“为所欲为”。

叁:平仄韵(音调)不能混押。前鼻音后鼻音应分。(当代四川人尤应注意)。

肆:诗的基因是文学,因此选择意象、创造意境必须具备文学特质。其语言构造无论使用“或赋或比或兴、或赋比兴综合运用”,尽力使用文学语言而非科学语言。(诗非说明文或论文。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有重大区别。前者需要含蓄,模糊,引申、歧义、跳跃、以及可任意使用修辞手段。而后者必须精准、明确、明白无误。前者可以虚构,后者言必有据)。

伍:近体律绝字数少,空间小,当尽力增强厚度高度,延伸宽度长度,增加味度浓度。周老师讲把自己写的“七律”前二字取掉试一下?意思不变,可能更简炼更有味道。一杯糖水不变。为增加“甜度”,要么“缩水”,要么“加糖”。比如韩子仓(北宋末南宋初,江西派诗人),为曾吉莆改诗:“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他只将“中換成深,里換成冷”,其意大变,味道更浓。

陆:诗人应当互敬,力戒相轻。即使圣人亦非完美。我初略统计,关于诗的体裁、风格和流派共237种。她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也互相对立,故应宽容。对此,周啸天老师《珠峰》已作回答:“八千米雪柱晴空,休把寒冰语夏虫。剧怜孔子小天下,不识人间第一峰”。他说的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孔子乃圣人,但圣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他也不识珠峰之高。二是说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自己虽立足(东山、泰山)很高,(暗含水平能力见识也很高),但还有比自己更高者的“第一”在我之上。警示人们谦虚为好!

柒:加强现代文学总结概括的多种修辞手段运用。防止仅使用“賦一一铺陈铺叙”手段。包括除惯用“赋比兴”外,倒装、夸张、通感、互文,顶针、双关应用尽用,我称之为“技尽其才、法尽其用”吧……

捌:技法可学,立意最难。诗,不仅仅指形式上的语言外在美,同时包括其内涵和诗意的内在美。凡诗,都是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产物。外在物象和事象触及“五觉”(即与眼耳鼻舌身相对应的视、听、闻、味、触之感觉),可能因联想而产生某种“意念”,即一个“想法”,或产生表达“思想”或“情感”的欲望。写作欲望越强烈越好。如此,把意念意趣意理触入意象之中,便可成句。意念乃主观,但托寄于客观以表达什么情感或意境或理趣,或者什么深刻意蕴并非易事。作诗不是拿起傻瓜像机拍照。这须加强境界、阅历、能力、悟性的炼磨……。

玖:题材甚多,物象颇众,夕阳芳草 ,皆可为诗。但怎样才能成诗,或从哪儿入手可有讲究。周老师讲,初学者从绝句学起。单首可因外界“象”而引起“意念”(想法)或有好句写起。也可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切忌“落套于公共语” 和“同一于板报语”。为避此,可择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选题或立意”,“道人未道之语”、“道人不能道之语”。(周老师称之为“说新话”,切忌炒剩饭)。一首诗中应有“好句”支撑,有人叫“诗眼”(眼睛很传神)。有好句才可被关注或被传。好比一群人中突然来了个“姚明”,试一下大家的眼睛看谁?看我?看姚明?所以,一般来说,无好句则非好诗。好句是佳句与新意的高度统一。现在写旧体诗者甚众,诗也多,但恐“好句”和“新意”的不多,应当反思。虽然做不到“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但亦应努力。

拾:注重单句本身或与邻句的结构变化。通病是:由于思维惯性,易结构同一。因此,要尽力构建起伏波澜和抑扬顿挫。

拾壹:多读多炼。周老师讲“读书受用”。学诗必读“啸天著述”。他除单篇论述外共有28部著作。他的研究更接近现代,易读易懂易记易用于实践指导。

拾贰:重视结语。南宋姜夔论词说“一篇全在结句”。窃以为,虽不尽然,但十分重要。无论景结理结或情景交融之结,都应注重:或浩然正气、或启迪警世、或令人遐思、或回味无穷、或留有悬疑让读者探究和回答、或动人心怀等等。最忌言尽、说教、解说、表态、口号-……。

拾叁:咏物诗不好写。物像入诗,则人格化。但要记住杜诗名句“物性固难夺”。意即不能剥去固有物性而只见其人格化。否则会失去艺术之真实和趣味。(流沙河语)。

拾肆:不怕批评,不怕否定,不怕修改。在批评、否定、修改中提升和前进!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

#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

#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