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讲话,是指事先没有充分准备,而在特定的场合,由他人提议或自认为有必要而临时决定的发言。 即席讲话与一般的会议讲话、报告、演讲不同。后者,你可以事先根据会议主题作充分的准备,甚至还可以写出文稿,到时候照本宣科;而前者却很少有可能让你作充分的准备。它常常是“突然袭击”式的,叫人措手不及。 遇到这种需要你即席讲话的场合,你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在短暂的时间里快速调动起自己的思维系统,先打个腹稿,或边讲边准备,边准备边讲。 即席讲话不仅在时间上具有突然性的特点,而在内容上,还受具体场合、现时议题的限制,具有制约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即席讲话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需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主题“缘事而发”,情感由景而生。你需要根据当时的主题、现实的语境来构思自己的讲话内容,抒发自己的情感。 即席讲话虽然难度大,但如果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还是会化难为易的。 首先,确定即席讲话的主题。主题,是讲话者通过具体的材料和论述所要告诉听众的思想观点的核心。写文章需要确定主题,即席讲话也是一样。从构成文章或讲话的事实材料、理论材料、语言材料来说,人们常把主题比作统帅,是说主题就像军队的指挥官一样,写作、讲话的各个环节都要服从它的调遣。“字字句句受命于主脑”。否则,就会成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李渔《闲情偶寄》)。 所谓即席讲话先要确定主题,也就是讲话者是要歌颂什么,赞扬什么,说明什么,反对什么,揭露什么,批评什么。没有明确地确立下主题,不要轻易讲话。“苟意不先立,止以文彩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唐·杜牧《答庄充书》)。 杜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写文章不先立意,仅以文采辞句前绕后捧,就会说得愈多而条理愈紊乱。 其实,即席讲话与写文章都是同样的道理。立意,即确定主题,是即席讲话的关键,即席讲话应该做到“意在口先”,没有意就不要轻易讲话。 其次,善于借用现场可资借用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是天气环境、人名地名、会场气氛等带来的联想,也可以是其他刚讲完话者的观点对自己的启迪等等。总之,只要是能生发新意,切合会议宗旨的事物,都可以大胆借用。例如:闻一多在1945年5月4日的即席讲话,就成功地“借”用了“雨”这一自然景物。 1945年5月4日,云南大学、中法大学等校的大学生,在云南大学的操场上举行纪念“五四”大会,会议开始不久,天便突降暴雨。一些学生离开会场避雨去了,会场秩序大乱。这时闻一多迎着暴雨站在台上高呼: “热血的青年们过来!继承五四精神的热血青年站起来!怕雨吗?我来讲个故事:今天是天洗兵!武王伐纣那天,陈师牧野的时候,军队正要开拔,天下大雨,于是领头的人说,'此天洗兵’。把蒙在甲胄上的灰尘洗干净,好上战场攻打敌人。今天,我们集合起来纪念五四运动,天下雨了,这也是天洗兵,不怯懦的人上来,走近来!勇敢的人走拢来!” 这里,闻一多“借”暴雨之题,引发出武王伐纣的故事,“天洗兵”的壮志豪情,进而号召青年们继承五四光荣革命传统,经受暴雨的洗礼,作一个坚强的民主革命战士。这段“借题发挥”既切景切情,又切合大会宗旨,极具鼓动力、号召力。 第三,快速进行构思。想得清楚,才能讲得明白。这想的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构思。 初唐的王勃,写文章动笔前,先蒙头躺卧下来,起来后提笔就写,而且不再改动,当时人们说他是“腹稿”。这字眼一直流传到现在。 鲁迅在写一篇稿件之前,也常常有一个很长的酝酿时期。即使是三五百字的短评,也不是摊开纸就动笔。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一文中说:“那张躺椅,是他构思的好所在,那早晚饭前饭后的休息,就是他一语不发,在躺椅上先把所要写的大纲起腹稿的时候。” 我介绍王勃,鲁迅的构思方法,并不是要大家照本宣科,主要是为了说明这些古今大手笔都重视构思。再说即使想照本宣科也不行,因为即席讲话是仓促上阵,容不得你蒙头躺卧,也没时间让你坐在躺椅上构思。不过,我这样讲也不是说即席讲话不需要构思了。即席讲话不仅需要构思,而且还要充分调动你的思维系统迅速构思。那么,即席讲话怎样快速构思呢? 想一个好的开场白。虽然即席讲话多是一种随行就市,临场发挥的语言行为,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而有吸引力的开头能立即征服听众。美国著名演讲家洛克伍德桑佩曾经说过:“在整个演讲的过程中,做到轻松地、巧妙地与听众交流思想是困难的,然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演讲开头的用词和表达。” 安排好主体内容的布局。好的开场白,在讲话者和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为即席讲话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然而,这并不够。如果把即席讲话的全过程比作一幢大厦的话,那么,开场白还只是这幢大厦的基础。主体工程还需要认真对待。这主体工程便是即席讲话的主体内容的布局。主体内容,是即席讲话的核心,是即席讲话的精华所在。 设计好结尾。前面我论述了即席讲话的开头和主体,但一场好的即席讲话,光有美妙的开头和丰腴的“身段”还不行,非得有很好的结尾不可。这就像一个人,若是戴着顶漂亮的帽子,穿上一身考究的西服,就必须穿一双精致的鞋子才相配;假如是穿一双烂草鞋,不仅不伦不类,也影响整体的美观效果。 好的结尾,不仅能突出主题,深化主题,帮助听众理解即席讲话的内容,还能耐人回味。明人谢榛在他的《四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第四,预先准备好即席讲话的材料。有备才能无患,即席讲话要变被动为主动,需要预先准备好即席讲话的材料。看了这句话,也许有的读者要问:“我根本不知道要请我讲话,准备材料从何准备起?”其实,我这里所说的材料的准备,并不是就某一次具体的即席讲话材料而言,而是说你在心理上要随时准备着在各种场合下做即席讲话,并为此而准备材料。当你被人邀请上台讲话时,你就可以从你大脑的材料库中,围绕着你的讲话主题,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迅速构思你的“腹稿”。这好比你家里经常会来一些不约而至的客人,而这客人来了之后又要吃饭。你家离副食店很远,离饭店也不近,没办法,只能自己做。为了很好地招待每一次来的客人,让客人吃得顺口,吃得满意,你就得先采购点食品放在家里储存起来,“备战备荒”。当客人来的时候,你便可以根据客人的口味,挑选食品来加工。这样,你绝不会犯“无米之炊”之难。 最后强调一点,即席讲话以“短而精”为要,不要长篇大论。话不在多,而在精。洋洋洒洒地高谈阔论,不仅会给听众留下夸夸其谈的不良印象,还会使听众出现听觉疲劳。因此即席讲话要本着长话短说的原则,能五六分钟说清的事情,千万不要拉长到个把小时。说一事就论一事,内容具体,实在些。 密云水库修建时,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它的质量,多次召开座谈会,了解工程质量情况。在一次工地座谈会上,他把双手举过头顶,说:这座水库,坐落在首都东北,居高临下,就如同放在首都人民头上的一盆水,一旦盆子倒了,或漏了,撒出大量水来,人民的衣服都要被打湿了。” 这段即席讲话,不仅话语简洁,含义还精深博大。既强调了工程质量的重要,又表现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情感。【整理摘编:时英平】 |
|
来自: 快乐英平 > 《能力(领导)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