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撼!真正知道这条老街的绍兴人,才是正宗城里头人!

 cxag 2022-06-11 发布于辽宁
图片

作者丨阿忠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越来越变大了,各种新建的街道也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宽畅了!可是朋友您还记得老城区的这条曾经给几代人留下诸多刻骨铭心的回忆的'大街'吗?今天就请您跟我一起,再来重游一下这条老街,看看这条大街还剩着多少'宝贵的财富'吧!

图片

绍兴老城区的这条'大街',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称之为'山阴大街'。因为旧时的绍兴(现在的越城区和柯桥区之和)曾经划分为两个县:山阴县和会稽县,绍兴老城区内也因此设立过这两个县的衙门。那么这两个县是如何划分的呢?

原来1978年之前在现存的秋瑾烈士纪念碑后面曾经有过一条划分旧时的山阴、会稽两县的'府河',这条府河的东面是旧时的会稽县,西面是山阴县,河的两面分别是这二个县的二条大街:会稽大街(现在被称为北后街到南后街的这一段)和山阴大街(主要是现在解放路的南门到大江桥的这一段)。

图片

关于会稽大街(北后街和南后街之和)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逐渐衰落了,因此我在这里就暂不去介绍它了。这里只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条至今仍是'解放路'中心的'山阴大街'吧!

这条'大街'若按《绍兴市志》的说法,它是'南北向,与府河平行',南起塔山脚下的南门,北到城北桥。但根据有关绍兴史志和老一辈人的说法及我自己以前的经历,《市志》是把解放路和这条大街等同起来了!就如现在有人常常容易把现在的越城区看作是老城区一样,《市志》也把这条大街拉长了!

实际上,以前所称的'大街'主要是指从南门到大江桥这一段,只有这一段才一直以来是老城区的主要商业大街和交通干道。而其中最宽广、最繁华的地段,又要算是从清道桥到大江桥这一段!所以在我看来:《市志》所指实际上已不是原來意义上的大街,而是指的是1949年之后的'解放路'了!那么我为什么这样说呢?

01
图片

首先从史志上看,根据清光绪年间的《绍兴府城街衢路图》所载,在大江桥之后这一段除了其左右两侧分别有上下'大路'和'萧山街'之外,其余都只有像'局弄'、'草藐坂'、'砚瓦池'之类的弄堂田畈和池塘了!

02
图片

其次是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就是到了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从大江桥到城北桥一带也还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大的商家店铺的,因此我和比我还年长些的小伙伴那时去嬉大街,通常也都只游到大江桥为止,大家都觉得只有从清道桥到大江桥这一段才像条街:不仅路中间的道路格外宽阔;路两边的店家商铺格外的气派宽畅;就连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也格外地來得多!

图片

至于从清道桥到南门这一段原来是被称作'鹅项街'的,所以这一段街与清道桥到大江桥这一段相比,虽然街两旁的店家明显少了一些,路也明显狹了一点,到了夏天,两旁的法国梧桐的枝叶甚至还能连接在一起,因此即使在正午阳光很猛烈的时侯,行走在这条道上也依然让人觉得很凉快,只是街的中间里得比较暗淡而已……,不过话虽如此说,但它的两边毕竟还是商铺林立的,因此它自然仍是这条'大街'的一部分!

只有北面从水澄巷(胜利路口)到城北桥这一段才根本不像是一条街!那是因为早先除了这条路的终点有一个绍兴汽车站和轮船码头,总算还聚集了一点人气之外,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之前,这条路的两旁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商号店家的,特别是到了晚上就连路灯都没有几盏,常常显得很是暗淡,以至连行人和车辆也显得很是稀少,所以这一段真地算不上是一条街!倒是据绍兴史志记载大江桥西面的'上(下)大路'和东面的'萧山街'还是在清末民初就已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商贸集市了呢!

再次,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到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一些历史遗物和陈迹,主要也仍然是留存在这条大街的南门到大江桥这一带的,所以今天我们还是来看看这一段大街吧!

从历史遗迹上来看,这条大街的南段最主要的亮点应该要算是解放南路的飞来山和应天塔了!

应天塔

原系宝林禅寺之七级浮屠,始建于东晋,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早在南朝宋元徽元年(公元473年),有僧人遗教等人与法师慧基在这座山(此山也曾被称为宝林山或龟山)建造了宝林寺。不过到了唐会昌年间(公元841至846年)此寺却毁废了。到了唐乾符元年(874年)重建,改为应天寺。后几经毁弃。乾隆《绍兴府志》记载:'嘉靖三年,郡人萧副使鸣凤言于郡,召僧铁瓦复建塔。隆庆末,塔复将圮。万历六年,寺僧真理募缘修之。'清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十五日,绍兴风俗是搞盂兰盆会,不慎失火,烧得登上塔的楼梯板全部付之一炬,使这座塔成了一座空心砖塔。直到1985年绍兴市人民政府才重新修了现在这座塔。

图片

离飞来山和应天塔不远的东面还有一座桥叫'舍子桥',这座桥本来也是老城区的一座古代所建的石桥,它在嘉泰《会稽志》中也已有其名,可见此桥的初建离现在至少也巳有800多年了!

不过原来那座古桥早已被拆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桥是近几年才重建的,只不过建成后这座桥仍然在用其旧名罢了!其实,关于这座桥也像绍兴的其它众多古桥一样,曾经也有过一个很感人的传说故事的!

据说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金兵攻进了绍兴城,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此,住在城里的老百姓都不得不避难逃离家乡。这其中就有一位民妇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侄子也一起逃难。但是在经过这座桥时,眼看金兵已经追了上来,为了能够逃得快些,这位民妇只好把自己的儿子放在这座桥的旁边,自己抱着3岁的侄儿继续奔逃,但因为抱着孩子,所以逃不多远,还是被金兵追上了,这位农妇只好恳求金兵放过他的侄子。

金兵问她:你说这是你的侄子,那刚才你放在那座桥边的小孩是谁?农妇回答说:那是我的亲生儿子。金兵觉得很奇怪,问她为什么放弃自己的亲生儿子于不顾,却反而抱着侄子不放呢?农妇对金兵说:只因侄儿从小已失去自己的双亲,我觉得他比我儿子更可怜,所以才恳求你们放过他吧!

听了农妇的话,这些总算还天良未泯的金兵,竟然也被这位农妇不顾自己的儿子,反去救她侄儿的义举所感动了!于是他们反而既放过了她的侄子也放过了她的儿子。等到战争平息,附近的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个个都为农妇舍子救侄的义举所感动,于是就把这座本来据说是叫'金子桥'的桥名改成了'舍子桥',以此来表彰和纪念这位农妇。

图片

图片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往北走,再来看看这条大街的中段轩亭口吧!

轩亭口位于解放南路和府横街的交叉口,秋瑾烈士纪念碑就建立在这里,它座东朝西,正处于这条大街的中心,是鉴湖女俠秋瑾烈士就义之处。此碑建于民国19年(1930年)正面刻有蔡元培所撰、于佑任所书的《秋先烈纪念碑记》。碑座承托碑身,镌有民国元老张静江所书的'秋瑾烈士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这里现在也已成为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图片

下面让我们继续沿着这条大街由南向北走吧!从轩亭口向北大约走二百多公尺吧,就到了现在的城市广场了!城市广场朝着解放路这一面最大的亮点就是大善塔!其实至迟在三、四十年前,如果不是被后来建造的那些高楼大厦挡住了目光,只要您住在绍兴的老城区(以前叫城关缜),即使不走在这条解放路上,老远也可以望得见那座七层宝塔一一大善塔了!

说起这座大善塔的历史,百度上是这样介绍它的:说它始建于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因此,若从古塔建造的年代算起,它应该至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不过再初建造的那座塔,早在 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与同时建造的大善寺一起被火所毁了!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才重新修建了寺和塔。因此现存的这座塔为明代建筑,塔高40米,六角七层,砖木混合楼阁式。塔顶为圆形大藻井,其上用铸铁覆钵盖顶,重约5000斤。本来缘梯登高,可鸟瞰绍兴古城全景。但在清咸丰年间,塔刹、腰檐、楼阁又均毁于兵燹,仅存了塔身。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要说这座古塔能够保存至今,可也真是不容易呢!除了近年刚刚经历了建造地铁时的考验以外,大家知道:现仍存在的大善塔的前面曾经有过一幢百货大楼。这座百货大楼是一九七二年4月才建成的,在大楼建造之前,这里曾经还留有一座与这座大善塔相配套的大善寺的部分建筑。

据绍兴市志记载:大善寺原来在绍兴老城区的西营。其中就建造了这座七级浮屠一一大善塔。相传南齐时曾经有一位姓钱的女子,年仅16岁就患了重病,临死前表示愿意捐出自己的奁资建寺,她的邻居黄元宝就把自己宅基地的一半出售作为寺基,随后就有一位僧人澄贯主持了这件事情,结果不到一年这所寺庙就建成了,这座寺取名就叫大善寺,它的屋栋曾经有题字说:'天监三年岁次甲申十二月庚子朔八日丁未建。'

另据明代的张岱考证,大善塔与大善寺是同时建造的,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敕封那位姓钱的女子为肇兴夫人。这座寺庙建成以后,屡经历代整修,就是到了解放后的1965年,全寺面积仍有7785平方米,建筑面积2638平方米,直到'文化大革命'时寺庙内的大佛才彻底被毁。

图片

上图是民国时的大善寺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大约是在文革之前,我还只七、八岁的时侯吧!这座大善寺还没有全部被捣毁,我和邻居的一些小伙伴去大善寺游玩时,曾经看到过这座寺庙正面大佛的左右两边分别侍立着一位老翁和一位青年男子,我当时还曾因此而问过先母:大善寺大殿上因何塑了这一老一小二位菩萨,据先母讲,这一老一青两位侍者分别寓意为'八十岁修起(信佛悟道)不迟,十八岁修起不早'。

一直要到'文革'后期的一九七二年,在绍兴百货大楼建造之前,这所寺庙大部分的寺舍才被彻底拆建成为绍兴地区财政局、绍兴县二轻局,其余改建为民宅及绍兴新华印刷厂的厂房,而这座大善塔则被围进了新华印刷厂内。

其实,拆掉这座寺庙改建百货大楼在现在看來是很可惜的:因为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抗战时期,自从东街开元寺(原市人民医院旧址)的罗汉堂被毁以后,绍兴市民就已经把在正月里'嬉'大善寺当成了习俗,这座寺庙的廊庑配殿虽在清末已经倒塌,但它的废址却变成了集商贸,说唱,杂耍,游医于一体的综合场所。

不说别的,就是到了文革后期,在百货大楼建造之前,此处在已经变成一处待建的空地以后,少年的我,还是看到过这里曾经是老城区的一个很热闹的地方:里面摆过不少的小吃摊,还摆有看'西洋镜'摊的,摆小人书摊的,变戏法打拳头卖膏药的,以及'抲蛇阿荣'为人医治蛇伤等情景……。所以若依我看来:要是这座寺庙不拆掉,相反加以认真维修的话,这里一定是一处很好的旅游景点,也是又一张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原来是这条大街的最末一段的大江桥吧!大江桥原来是只被称为'江桥'的,只因它的东面有了另一座'小江桥',宋嘉泰巜会稽府志》中就是这样称这座桥的!这一点就像城区的'上大路'一样,本来那条'北大马路'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上大路'也是只称'大路'的,只因这条'大路'的北面出现了另一条路,为了不致使这二条大路有所混淆,这才在这二条大路的前面,加上了'上'字和'下'字,以示区别!

图片

至于曾是绍兴市北窗口的大江桥,位于这条大街的北端,它跨越了上大路河。

关于这座桥的得名和来历,有关绍兴的志书上记载得很少,只载有此桥之所以命名为江桥,是因此处附近曾经是晋会稽太守江彪的故宅之地。据载:此桥原来是石拱桥,到了民国时才改为钢筋混凝土桥。解放后人民政府曾三次加以扩建,现存的轻型桥台钢筋混凝土板梁四铰结构,桥下通航。大江桥东面的萧山街,是远近闻名的“南货店”一条街,大江桥西面的上(下)'大路'则几乎是集各种业态的'商贸一条街'!曾先后成为'锡箔业一条街、钱庄银行业一条街、和药材行业一条街!不过旧时的大街却到了江桥这里已基本是终点站了!大江桥之后的一段'解放路'聚集人气的也巳经不是这条路两边的商号店家,而是到了民国后期才先后建造起来的绍兴汽车站和城北桥轮船码头了!至于它之成为'解放路'的一部分,以致在它之后还出现了一条'车站路',延长了这条'大街',那巳经是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才发生的事情了,所以它当然已不是我们这些老绍兴人所说的大街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