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四军第七师发展史详细资料(上)

 兰州家长 2022-06-11 发布于甘肃

新四军第7师是在皖南事变后的主力部队之一,是皖江地区坚持抗战的主力部队。

1941年2月18日,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委任新四军七个师的军政负责人,任命张鼎丞为新四军第七师师长,曾希圣为政委。

3月17日,新四军军部致电曾希圣,就成立七师及其编组问题做出指示;决定孙仲德无为纵队,林维先挺进团及现有散布在皖南的部队及已突围过江之皖南部队,均归第七师编制。

第七师部队在皖江地区,中心区在巢(湖)无(为)地区,在这里创建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在“隐蔽发展”的方针下,根据地逐渐扩大,部队人员日益增多,但是,七师是在日军碉堡、据点的夹缝中,在残酷的拉锯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当时皖江地区日、伪、顽态势为:

日军:日军第116师团(武内岩部)驻怀宁,辖4个步兵联队,4个特种联队,分散在湖口、彭泽、怀宁、贵池、铜陵、荻港等长江两岸。日军15师团(熊谷部)驻南京,辖4个步兵联队,4个特种联队,其某部(番号不明)联队长恒岗所辖午松大队,驻巢北一带,并久大队驻含和一带,隆木大队驻巢县;另一联队(番号不明)联队长仓桥,驻芜湖,分布江宁、当凃、芜湖等地及长江两岸。各大据点均有日军警备队,人数二三十人不等。

伪军:一方面军第7师,师长王台林,辖4个团分驻合肥、含山、和县、巢县,人枪1700余,另芜湖有一方面军一部。护国救民独立师,师长刘子清,辖两个团,人枪千余,分布在无为东乡及和县等地。第六区反共联防司令部胡正刚(又名胡剑文,后任伪无为县长),统辖无为、巢县、含山、和县等反共自卫队,三团等地方杂牌武装,人枪不详。暂编五路军总司令张桠南,驻芜湖一带,该部多系川军,统辖第一团彭大海,第二团王吕辉,第三团朱裴诗,特务团等4个营,人枪3000余。自卫团、自卫队共34个,警察所51个,每处人数二三十不等,较大据点皆有30多种伪组织。

顽军:84军第173师(缺一团)师部驻铜陵,分布庐江、桐城一带,保6团驻无为牛垾一带,保9团驻庐江黄泥河、罗昌河一线。游击13纵队在宿、望、太间活动,庐江国民兵团300人,在罗家埠以东地区活动,桐城国民兵团200人在桐东一带。

5月1日,第七师在无为县东乡白茆洲大胡家正式组成。当时编人第七师的队伍共有1900多人。第七师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皖南突围部队700人,二是新四军第三支队林维先挺进团500人,三是孙仲德无为游击纵队800人编成。师长张鼎丞(未到职),政治委员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伟。师司令部兼旅司令部作战科长蔡园。师下辖;第55、56团,每团辖二个营,每营辖二个连,每连七八十人不等。

文章图片1

第55团;(团长谢忠良是新四军二支队侦察科长,政委黄火星,副团长黄彬),部队是由皖南事变突围的指战员与江北游击纵队独立营(前身是桐城第二游击大队)合编。

第56团;(团长丁麟章、政委张闯初副团长徐绍荣、顾鸿,政治处主任高立忠),部队是由无为游击纵队同由皖南突围人员组编的暂编第一、第二两大队合编。暂编第一大队在抽调部分干部及一个短枪排去师部后,补充了白茆洲游击队,共编成3个连,成为第56团第1营。

挺进团;(团长林维先,政委先是张友来,后是李丰平),由原第3支队挺进团改编。三大队改为一营,营长傅绍甫,政委赖振刚,二大队改为三营,营长李德安,教导员李盛才江厥成。全团共辖一、三两个营,团直属队编有1个特务连。

5月,挺进团与中共赣东北特委领导的武装会合,成立了鄂皖挺进支队。地方部队除编入第56团外,编成三个地方独立大队(独立一营、独立三营、特务营),在19旅司令部设一个教导大队,兵力增至3000余人。

8月,桐西独立大队扩编为桐怀潜独立团。后編入为第十九旅第58团。

8月23日,以第56团第1营及繁昌独立排,皖南独立大队及地方游击队合编为第57团,全团共5个连兵力。梁金华任团长,马长炎任政委,陈仁洪任副团长。此后,遵照军部和第七师首长的指示,由梁金华率第57团2连在繁昌县三山至旧县一带活动,谋求打通同6师16旅的联系。

9月,七师挺进团2个营、约800余人在团长林维先、政委李丰平鄂皖边区特委书记)副政委黄先(赣东北待委书记、政治处主任彭胜标、参谋长袁大率领下,从桐东和桐潜边区出发,分4批陆续西进太宿望的泊湖湖区,并同先期抵达这里的赣东北待委书记黄先及其领导的100余人宿望湖区独立大队(大队长商群,副大队长刘宗超)、新四军五师独立第五营、当地游击会合。宿望湖区独立游击大队改编为独立团,团长刘宗超。

9月至11月间,第七师先后派出4个连的兵力进入含山、和县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成立了含和指挥部。

年底,第七师主力部队已达4000人,地方武装增加到2300人,民兵达22000余人。活动区域由4000平方公里扩展到20250平方公里。

1.活动范围东至江浦、当涂、宜城、旌德,西抵鄂皖边境,至太平、旌德、彭泽,北到合肥、巢潮以北及含山县和舒城、岳西一线。

2,各区划分界线如下:

(1)无为区;巢湖以南,白湖以东,淮南路以西(巢县至裕溪段),长江以北(土桥〔至)裕溪段),以无为北、盛家桥东部为中心,是我基本活动区。

(2)皖南区;繁昌、河家湾、石炮台西北、芜湖至大通段长江东南为敌后基本区;在径县、太平、旌德等县有小游击队活动。

(3)含和区;巢和公路以南、淮南铁路东北、长江以西,以陶家厂为中心,此区为我新恢复地区。

(4)桐东区;为兔湖以东,白湖以南,长江北(土桥至枞阳段)鹤毛河、牛埠以西,以三官山为中心。此区自挺进团失败后为桂顽控制,现我计划恢复该区。

(5)巢西区;为盛家桥西北巢以西,三河镇以南,榆树墩以东,以谷盛河为中心,为我灰色游击区。

(6)桐西区;为舒、岳、潜间,以猪头尖为游击根据地中心。

(7)泊湖区;为宿、望、太、潜间,以泊湖为中心,自清剿后为桂顽控制,我挺进团,独立团待整训后准备去恢复该区敌后活动保持与五师战略联系。

(二)第七师当前日伪顽情况:

1.日军;(1)116师团(武内岩部)驻怀宁,辖四个步兵联队、四个特种联队,分散〔于〕湖口、彭泽、怀宁、贵池、铜陵、获港等地长江两岸。(2)15师团(熊谷)驻南京,编制同116师团。其某联队(番号不明)联队长为恒岗,辖午松大队,驻巢北一带」井酒大队,驻含和一带隆本大队,驻巢县。另一联队(番号不明,联队长为仓乔)驻芜湖,分布在江宁、当涂、芜湖等地及长江两岸。(3)各大据点均有敌警备队,人数二三十不等。

2.伪军;(1)一方面军第七师师长王合林辖四个团,分驻合肥、含山、和县、巢县,人枪1700余;另芜湖有一方面军一部。(2)救国护民独立师师长刘子清,辖两个团,人枪千余,分布无为、和县等地。(3)第六区反共联防司令部胡正別(又名胡剑文,原伪无为县长),统无为具、具、含山、和具等反共自卫队、青年闭等地方杂牌武载,人枪不详。(4)暂编五路军总司令张桠南驻芜湖一带,该部多系川军,现统糟第一团彭大海、第二团王吕辉、第三团朱裴诗、特务团等四个团,人枪3000余。(5)自卫团、自卫队计三十四个,警察所三十一个,每处人数二、三十不等,较大据点皆有卅种伪组织。(6)杂牌伪军约300余人。

3.顽军;第八四军一七三师(缺一团)师部驻桐城,分布庐江、桐城一带。保六团驻碑牛埠一带,保九团驻黄泥河、罗昌一线。游击十三纵队两个支队,分驻桐东、桐南一带。游击十一纵队驻宿、望、太间活动。另庐江国民兵团300人,在罗家埠以东地区活动。城国民兵团200人,在桐东一带。

(四)敌伪据点:

1、含和区:浓家山戚桥、姥下、白渡桥、西梁山、黄山寺、江边、香泉、西埠、腰埠、娘娘庙、丰山、南义、后港桥、兴隆集、螺丝滩百旺市、祁门站、张公庙、陶家厂、新塘、关门镇、铜城闸镇、含山巴巴店、司徒庙、十字路、横龙埠清溪、郭山羊半汤等三十余个据。

2、无为地区:巢县林头、东关、长岗集、铜城闸、沈家巷、裕溪、雍家镇、汤家沟、黄家渡、三汉河、新板桥、三官殿、运漕、黄雒河、仓头、夹江、临江坝、无为、洪家桥、岔路口、塔桥风凰颈、刘家渡、横步桥、襄安、土桥、泉塘、西河、蜀山、黄姑闸、开城桥、盛家桥、盛家湾等据点。

3、皖南区:芜湖、鲁港、亡山、横山、旧县、获港、凤凰山、坝埂头、烟囟沟、分家洲、铜陵、扫笆沟、钢家山、大通、义桥、何家坝、红家山、铁矿山、库山、高岗铺、仁丰圩、顺安、长龙山、狮子山、大支山、童家店、门口、程家大山、谢家垄、新家湾、泥巴桥、山东圩等三十余据点。

4、沿江有掩护长江交通据点不详。

1942年1月初,宿望湖区被桂系攻陷,挺进团已与桐怀潜独立团退入无为,合编为七师第58团。团长傅绍甫,政委彭胜标副团长叶树槐,葢课长李德安,主任曾宪忠。

春,第7师相继发展了铜陵、繁昌地区,含山、和县地区,桐城、怀宁、潜山地区,望江、太湖、宿松地区,创建了皖中、皖南抗日游击根据地,打通了与第6师、第2师的联系。

4月,孙仲德任参谋长,撤销第19旅旅部,由师直辖第55、第56,第57、第58团和1个特务营、3个游击大队及教导大队。

5月初,撤销含和指挥部,以新四军第七师第56、57团抽调三个连与含和独立连合编成立第七师含和独立团,任务为开辟以安徽省含山县陶厂、和县南义为中心的和含游击区,大力开展皖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含和独立团由马长炎任团长兼政委,顾鸿任副团长,下辖第一、三、五、七四个连。

9月,在巢湖独立营基础上成立第七师巢合庐独立团,开辟了一条通往军部及第二师的交通线。独立第3营编入第56团,第55团,56团扩为三个营。

11月独立营4个连353人编入55团,调出55团3营130人充实58团,巢湖独立营升为独立团辖4个连。

冬,繁昌各游击队集合成立第57团第3营。

12月25日,陈毅刘少奇致电曾希圣,指出:“七师所处地位,比其他各师均更重要,将来发属前途亦比其他各师为大。”曾希圣接此指示后,决定进一步集中兵力,打开巢无中心区的局面,尔后逐步向南、向西、向北扩展,变小根据地、大游击区为大根据地和许多边沿游击区。

经过近两年的奋斗,皖江抗日根据地的范围发展到17县,根据地面积3300多平方公里,游击区面积3400多平方公里,全区基本区人口有90800人,游击区人口有30余万人。,主力部队由不足2000人发展7个团6000余人,地方武装3000余人。皖江区党委辖三个地委,14个县委,党员11000多名。行政机构有无为县政府,含和办事处,桐东办事处,铜繁办事处,巢北办事处等。现已成立皖中行政行署,但尚未统管辖。

全区敌日伪据点去年有121个,今年增加48个,现共有敌伪据点169个。

1943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统一规定,皖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原中共皖中区党委和七师党政军委员会合并为中共皖江区党委,曾希圣任书记,李步新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何伟任宣传部长,周新武任宣传部副部长,傅秋涛任军事部长,李丰平任社会部长,段洛夫任秘书长兼敌工部长。中共皖江区党委辖沿江、皖南、含和三个地委及巢合庐中心县委、巢无县委。林维先、黄火星、孙仲德分别担任沿江、皖南、含和三个地委的书记。辖;含和、沿江、皖南、巢湖4个支队和独立团,各支队并兼军分区。

文章图片2

同月,七师部队实行了地方化整编。全师原有第55团、56团、57团、58团,师特务营、师教导大队、含和独立团、巢湖独立团、巢无独立团、无东大队、无南大队、铜陵大队、桐东大队。整编情形如下:

师司令部作战科长谢忠良(后任参谋处长),侦察科长刘世湘(在谢忠良调走后,刘世湘改任作战科长,白浪任参谋处长),李元任侦察通信科长,杜剑华任教育科长。

师直属队:以原第56团为基础,从原57团、原58团、原含和独立团各调一个连,合编为独立团。团长熊应堂,政委罗保廉,副团长陈仁洪,参谋长徐绍荣,副参谋长蔡园,副主任王荣光。其第1、第3两营各配轻机枪8挺,掷弹筒各1个;第2营配轻机枪9挺,掷弹筒1个。团部特务连由通信、侦察两个排编成;机炮连有迫击炮3门,重机枪3挺。原师教导大队在第一次反扫荡”后,分归各支队管理。原师部警卫连、政卫连在第次反“扫荡”后,编入独立团;后来师部有一个由侦察排、通讯排、警卫排组成的特务连。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另将原巢无独立团整编为无为县保安大队。第一次反扫荡”后,该大队分散编为各区警卫队。

在第七师部队编成四个支队和一个独立团的同时,成立了皖中军区(后改称皖江军区)和沿江、皖南、含和三个军分区。皖中军区领导入,由第七师师长、政委兼任,所属沿江、皖南、含和三个军分区领导,分别由沿江、皖南、含和三个支队领导兼任。中共沿汀、皖南、含和三个地委的书记,也分别由林维先、黄火星(后为黄耀南)、孙仲德兼任。

9月15日,谭希林任代师长,第2师第6旅第16团划归第7师建制。

11月,第7师主力一部歼顽军900余人,再次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