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懂得在这3件事上“示弱”,养大的孩子往往更出色

 水至柔其利天下 2022-06-12 发布于江苏

爱是及时地牵好手,示弱是适时地放开手。

在多数大人眼中,孩子需要保护,更应该服从家长的管理。生活中,我们强势的言行也在传递这个信息。

所谓家长,就是一家之长,在孩子面前,相对就显得强势。

这当然很正常,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就担负起了教育的责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客观上就处于强势的地位。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无论是立规矩,讲原则,还是善诱导,家长都是主动的。

在孩子小的时候,这样的方式无可厚非,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太强势,也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其实,有的时候,厉害的父母,并不是强势去压倒,或者反复去唠叨孩子,学会“示弱”,才是家庭教育的利器

智慧家长,都懂得“示弱”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上说过,孩子12岁之后,父母的沟通方式一定要改变。最关键的是,父母要学会示弱。

可是,生活中,强势的父母随处可见,懂得示弱的父母却少得可怜。

知名演员陶虹曾经在一档节目中分享过这样一件事情:

每次和女儿一起搭积木,孩子就表现出很排斥的样子,不管怎么诱导都没有用。

起初以为是孩子不喜欢玩,可是后面发现,她一走开,孩子自己玩的就很开心。

后来陶虹才明白,不是孩子不喜欢玩,而是大人搭建的积木太完美了,和大人一起玩的时候,孩子怎么做都没有成就感,索性就不跟她玩了。

后来,陶虹特意在孩子面前“演”了一出戏,搭积木的时候,不是大楼塌了,就是桥断了。还声音特别大的说了一句“原来,大人也不是完美的,也会犯错。”

孩子听到后,脸上有了笑容,也对积木有了特别大的兴致,主动和大人一起搭起了积木。

这件事情让陶虹特别感慨:原来父母越能干越厉害,反而会伤害孩子的信心,甚至会让他逃避失败。

在我们长期的教育文化中,父母与孩子天然的就拥有着“高低”之分。

父母就是权威、正确的、有力的,孩子只能无条件的信任和听从父母的。

但事实是,父母的高高在上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压迫感,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尝试,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我可以,我能行”的自我掌控感。

而平时适当的向孩子透露出自己的不足和弱项,有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

父母会示弱,孩子越独立

有句俗话说:懒妈妈养出勤孩子。

有位妈妈,自己生病了,还要强撑着给孩子做饭、洗衣服,而孩子一边玩游戏,一边抱怨妈妈做的饭不好吃。

而同样是生病了,另一位妈妈却明确告诉孩子,现在自己发烧无力,孩子要自己做饭,而且要给妈妈端水送药。结果孩子不但自己做了饭菜,还跑前跑后地照顾妈妈。

在孩子眼中,父母越强大,他们的依赖性可能越强,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反而成就了孩子的“独立”。

父母一定要理解,示弱并不是软弱,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父母借助孩子渴求独立的心理,适当地向孩子示弱,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激发孩子的雄心和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为人父母,自然都希望能妥帖照顾孩子,呵护他们一生顺遂。

只是,如果父母太强势,替孩子包揽一切,就会削弱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潜力。

毕竟,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孩子早晚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父母的示弱,是一种让渡,能够催发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独立起来,快速学会担当。

因此,正如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所说:“父母越厉害,越要学会收拢翅膀,因为我们成人的厉害,会变成孩子发展的天花板。”

相较之下,示弱正是培养孩子独立的一个有力手段。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演员海清就曾分享过自己通过示弱来培养儿子独立意识的经验。

她从来不为孩子包办一切,从儿子4岁起,就开始有意识地锻炼他的自主能力,让他做简单的家务、上学放学时自己背书包、出门逛街帮自己拎袋子等等。

而家里有两个儿子的演员胡可,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大人做的少了,孩子做的就多了,慢慢的也就成长了。”

没错,孩子的独立能力一定是在一次次尝试和动手实践中锻炼出来的,父母善于示弱,孩子才有机会获取经验,健康成长。

真正的示弱是推着孩子成长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指出:

“父母帮助孩子的方式不是寸步不离事事代劳,而是闪到一边,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父母向孩子示弱,不是不管孩子,也不是为了偷懒,更不是显示自己的无能和软弱。

而是有技巧地放开孩子的手,推着他们去成长,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教育艺术。

父母不再扮演强大的包办者,而是同样有弱点和无知,偶尔需要孩子照顾的平等对象。

孩子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需要,就会回报以成长和信赖。

我们可以试着从三个方面弱化自己:

1.生活上示弱,孩子更独立

越是幼小的孩子,越希望能帮大人的忙,如果满足心愿,就会特别骄傲。

父母不妨在生活上对孩子示弱,训练孩子的独立性。

娱乐圈中,霍思燕就是一位懂得向儿子“示弱”的妈妈。

她常常会扮演“弱者”,请儿子嗯哼帮忙。

比如说:“这个我不行”,或者“我拿不动”,嗯哼则会开开心心地帮忙。

在妈妈的训练下,嗯哼把替妈妈分担内化成了行为上的习惯。

父母在生活上的示弱,会满足孩子被需要的感觉,激发孩子的独立和担当意识。

2.决策上示弱,孩子更有主见

许多父母热衷扮演“全知”或者喜欢替孩子做决定。

其实,偶尔展现自己的盲区,或者故意装不懂,才能让孩子更有主见。

父母多示弱,孩子才能有更多的自主空间。

比如,父母可以说:我不知道穿哪件好,你能帮帮我吗?

又或者:午餐吃什么好呢,你有什么建议吗?

从生活上的点滴入手,引导孩子思考,放手让孩子去做决定。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内心笃定,有自我主见的人。

3.困难上示弱,孩子更有主见

为人父母,大抵都是打落牙齿,也不想展露丝毫软弱的。

如果孩子再不懂事,那这种心酸真的会击垮最后的防线。

其实,父母不必时刻硬撑,偶尔让孩子看见难处,反而能促进孩子成熟。

孩子的成熟往往只在一瞬,不去粉饰生活的艰难,适当让孩子看见真实的人生,孩子或许就能像个成人一样面对。

美国心理学家齐默尔曼说过:

“孩子的信心,相比较他的实际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他的自我效能感。”

换句话说,孩子内心相信自己能行,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越厉害的父母,越懂得示弱。

他们的示弱,会在恰当的时机,激发孩子内心的信心、勇气和担当。

爱是及时地牵好手,示弱是适时地放开手。

既然人生的路注定坎坷,那么唯有学会放手,才能养育独立果敢的孩子。

点个【在看】,父母越懂得示弱,孩子越出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