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少楼台烟雨中

 jxyslza 2022-06-12 发布于江西

唐朝杜牧有一首《江南春》脍炙人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是东晋之后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宋、齐、梁、陈四个小朝代。那时候,佛教传入中华时间还不长,但已经可以说是鼎盛时期了。少年时期读杜牧的这首诗,觉得那“四百八十寺”太夸张,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寺院。这几天我看同治版的《铅山县志》卷七·寺观一章,介绍了铅山县境内同治年间(十九世纪末期)尚存的寺院、庵堂、道观,以及它们所处地址和始建人以及年代,有详有略,总共有寺院74处,庵堂77处,道观17处。一个小县,居然有这么多的宗教场所,实在超出我的想象。其中原因我就不去说了,因为我没有研究。
但我知道古代书生喜欢在寺庙里读书。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大多数书生家境比较贫寒。因为古代寺庙有庙产,加上施主的供养,所以寺庙就愿意为循规蹈矩的书生免费提供食宿。另外呢,寺院清幽,使人心无旁骛,亦确是读书的好地方。还有一个原因,古代驿站并不像现在遍地开花的酒店宾馆那么多,出门在外,找个歇脚的地方当然寺院是首选。例如,辛弃疾送陈亮回浙江老家,年三十晚上,冰天雪地的,就借宿在广丰的博山寺,夜不能寐,写他的《贺新郎》。当然,达官显贵也喜欢去寺院闲逛,礼佛是必须的,另外和大德高僧品茗论道也是一种高雅的生活。这样一来,读书人兴之所至,有时就会在寺院的粉墙上题诗留念,有些显客好诗也会被寺院或者某些施主镌刻在碑上,长期保存。
在介绍家乡这些宗教场所的时候,有些寺院和庵堂,有文人的题诗或者题联,县志就会选择一些收录起来。我觉得应该让爱好诗词的家乡人读读。毕竟这些诗人都写的是我们家乡的风景,读起来很亲切。当然县志中提到的近200处宗教建筑,现存的已经屈指可数,包括我这一代人都没有这些寺观的记忆,但是读读古人的题诗,了解家乡的过去,还是很有意义的。必须说明的是,县志中所列的17处道观,都没有文人题诗,所以,我抄录的诗都是来源于佛教寺院、庵堂的诗。限于资料的缺乏,对这些诗人的介绍我都省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考。
另外,天池庵(即现今的天乳寺)我拟专题介绍,本期就不再介绍了。
因为鹅湖寺的题诗上期已经发了,这期也不再重复。介绍顺序按原志顺序排列。

峰顶禅院

介绍略,请查看本公众号《鹅湖寺与峰顶禅院》

叶梦得

鹅王牧群鹅,浊世肯下游。

积水近天阙,有时戏沉浮。

老禅天人师,领略倾九州。

初开选佛场,坐断诸峰头。

当时江东西,海纳吞众流。

岁晚徙三麓,华堂跨龙楼。

至今韦公碑,照耀苍山幽。

陈迹记往昔,登临纵㝠搂。

重来岁月疾,俯仰五十秋。

惟余拱把木,百尺环道周。

成坏各有时,干戈今少休。

空怀三宿恋,为尔半日留。

钟声远送客,雾雨昏林邱。

蒋士铨

直上五千仭,直下一千尺。

始蹑鹅湖趾,旋跨鹅湖脊。

杉桧溪谷量,俯视绿阴积。

一径度林罅,幽泉忧当壁。

环崖纳崇宇,城郭倚天立。

勅建选佛场,大义首飞锡。

中兴托养师,唐宋岁时历。

群僧习耕耨,打稻及秋日。

虽无慧业人,具足资佛力。

出山高岗盘,左嶂撑突兀。

如兽渴奔涧,如龙怒腾壁。

谁云掷屠刀,尊者几回寂。

讲堂负山阳,朱陆手亲辟。

郑公立祠田,遗制已陈迹。

但供官吏餐,?穗恣摭拾。

不若粥饭僧,团圞饱香粒。

沈以盈

鹅湖峰顶插重霄,

几曲盘空石径遥。

下界风烟青嶂合,

上方钟鼓白云飘。

山多众树遮全面,

路到禅门折半腰。

揖别老僧天未晚,

层峦绝处待扬镳。

朱辙

红鹅飞去白云连,

下有洪湖一洞天。

瘦涧松杉时吼雨,

深林钟磬静穿烟。

韭花傍晚筠篮摘,

石水侵晨竹枧传。

独惜名山僧占久,

但留山口祀诸贤。

刘子翬

偶向妙峰亭上望,

一襟寒色近春分。

晴风吹放天全露,

吹尽江南江北云。

张逵

才上鹅湖思转多,

僧家门径绕藤萝。

肯移修竹禅宫里,

白石清泉尽日过。

报恩寺

县(指清朝铅山县治永平镇,下同)东五里,南唐升元间建。

宋 赵士礽

绿暗红稀日渐长,

追游不觉到云房。

庭前密菊花铺锦,

竹外娇莺语转簧。

把盏自能忘得失,

围碁何必较低昂。

蓝舆款曲归来晚,

满路秋风拂面凉。

祖教寺

县东十五里,本名“兴唐院”,宋治平间改今额(寺院匾额,下同)

章谦亨

出郭寻芳作野行,

岩高野旷水流声。

草亭日午莺啼巧,

竹院更深月倍明。

宝殿鳞鳞开佛界,

珠帘卷卷向山清。

悠然一榻虽无梦,

时有溪风枕畔生。

飞鸟遗音入翠林,

转教柳外和莺吟。

岩霏宿雨留朝暮,

寺枕溪流送古今。

客过端阳欣采艾,

僧嫌破衲懒缝鍼。

杯中蒲酒休辞醉,

目断青山有远心。

金相寺

县南二十五里,唐大历中鹫山院。吴太和中改“资福”。南唐升元中改“鹫山延福”。宋治平二年改赐今名。

宋苏坚

禅室方寻丈,闽山数百层。

春风催梅柳,绿水涨沟塍。

吹律看阳谷,坐看云气升。

地神如献秀,罗列露山稜。

魏野

已爱观音远俗尘,

鹫峰林壑更新清。

不辞徧历安禅地,

要使溪山识主人。

七宝寺

在四十七都七宝山中

朱熹

昔时钟鼓寺,今更七宝名。

足下流水响,桑园钟鼓声。

(此诗第一句“钟鼓”疑刊刻有误)

莲塘寺

在四十七都有七仙井,早时祷雨最验

郑大雅

一寺踞岭云作屋,

櫺户墙垣仍借竹。

寿藤老树碧烟屯,

小莺营家长子孙。

一声清磬千山动,

蛰龙病鹤惊残梦。

竹籁无端带月生,

祖声欲与梵分清。

众僧倚床看天小,

山尖月白心杳杳。

韩雍《夜宿》

官道千山迥,禅宫一径幽。

故人远相送,邀我试同游。

野照随明灭,川云任去留。

老僧惟面壁,不解利名愁。

招提薄暮至,灰道树重重。

枝级青猿果,巢深白鹤松。

因闻禅语秘,顿使宦情慵。

清绝题诗处,山寒雪满峰。

章法院

在县东四十里,踞天柱山。唐僧(唐朝的和尚)道和初结草庵,后遂为精(指建筑精致)。盖乾元五年,名西林苑。宋治平间,改赐今额。有中和堂、山光阁、芙蓉轩、水月池。院左铜钟,吴(三国时吴国)顺义时,庐州刺史张山崇铸。有端拱元年观音寺僧令休碑。为铅第二禅院。

张固

划见地舆藏胜境,

是知天柱是七山。

疏疏叶脱长林表,

沥沥泉鸣乱石间。

净惠院

在县西五十里,吴顺义元年名“再兴院”。宋治平间更今额。(从章谦亨诗可知,此寺院在新滩乡叫岩)

章谦亨

净惠荒凉寺,平林浅草间。

殿存辟支佛,门对赭亭山。

绕屋竹阴翠,沿阶苔晕斑。

雨中记来宿,却羡白鸥闲。

洞善院

在县西三十四都暖水塘左。

姚泉

岛屿嵯峨处,蓝舆有路通。

未临仙子洞,暂憇梵王宫。

草色荒阶外,岚光远眺中。

平生乐幽趣,何日出樊笼。

崇圣院

在县南三十五里,大义禅师开山。大顺中建上感保寿观音院。吴太和五年改“安存”。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宋朱子(朱熹)在此候旨,(作)《闻子规》三绝诗。

朱熹

空山初夜子规鸣,

静对琴书百虑清。

唤得形神多超越,

不知底是断肠声。

空山中夜子规啼,

病怯余寒觅故衣。

不为盛时堪眷恋,

久知歧路不如归。

空山静夜子规号,

斗转星移月尚高。

梦里不知归未得,

已驱黄犊度寒皋。

宣梵院

(即章岩寺,见本公众号文章《章岩月朗中天镜》)

陶鹤鸣《秋游》

古刹何年辟,章岩此日游。

梵音云外落,月影洞中留。

迎客犬争吠,读书人自幽。

夕阳满空谷,黄映菊花秋。

流盘山径曲,石压寺门偏。

废殿余残佛,摩崖认昔贤。

钟鸣千谷应,霜染一林鲜。

半日偷闲至,徘徊俗虑捐。

地藏院

在县北岸二里许,明崇正八年建。康熙辛巳、丁酉两被水圯,旋圯旋复。道光二十年庚子,阖邑绅民重修。里人高为阜题弥勒佛联云:

莫怪我赤脚科头 因见了无数衣冠  笑不合口

休夸这宽胸大度 只为着有些肝胆  喜得开怀

石井庵

(介绍详见本人公众号文《石井波分太极泉》)

陶鹤鸣

尘容一笑与山逢,

流览烟霞世外踪。

竹影乱侵人影绿,

泉声细杂屐声松。

落花衔出林间鸟,

灵雨喷来洞口龙。

滴滴珍珠千晦润,

枯槔病免夏畦农。

茗战秋来散不平,

消除肺渴最关情。

谁思利齿临风漱,

我爱浇愁就石烹。

苔蹬路盘林杪曲,

吟髯影落水中?

好山都被山僧占,

应笑人间误请缨。

西山庵

一名悟真庵,在治西三里许。上有龙井。两山排闼,林木蓊郁,修篁挺立,俯瞰城邑,宛若错绣。康熙七年知县吴士恒建。乾隆三十五年,僧奕谷募缘重修。四十二年悉焚于火。进士程夔有惟余瓦砾堆高下,幽咽泉声绕涧流之句。今又募建。

彭若临

葛衫芒履出城西,

石磴迂回步欲迷。

转入竹林僧寺现,

行过佛殿草堂低。

先生闭户书频著,

游客敲门鸟正啼。

茗话不嫌闲坐久,

更抄新稿袖中携。

天隐庵

在县西十五里,康熙间重建。

郭若临

山庵不知处,一犬出林迎。

幽境俗尘绝,满衣凉翠生。

门临深谷暗,庭放杂花明。

廊舍同僧话,共尝泉味清。

寺门浓绿覆,石磴细穿林。

远墖日边耸,奇峰天外森。

晚烟千缕白,秋色万山深。

纵目情何极,遥空去雁沉。

嵩山庵

在三十三都。元至正间,僧福海建。

秦蓉瑞

且喜扶筇上碧岑,

不须清梦更遥寻。

乘风何日如宗慤,

抱瓮当前息汉阴。

酒熟梅花闲老衲,

夜凉明月静弹琴。

未能索米游蓬岛,

盼与山灵往复吟。

恒善庵

在六都。元统间僧友清建,一名莲塘寺。

郭若临

归迟天已晚,行过古庵前。

一磬出深竹,四山生暝烟。

逢僧偏话俗,对佛不参禅。

回首望空际,月高轮未圆。

东山庵

在县南三十里。

江朝宗

东山迥碧霄,紫陌度虹桥。

凿石清流远,含珠夹岸遥。

僧闲云月伴,寺隐竹松饶。

犹是人间境,天风物外飘。

叶向琏

深山不见寺,陟险饱艰难。

钟梵方迷处,樵人指点看。

僧归行树杪,犬吠立云端。

下界儿孙似,登临怯倚阑。

盘迂穷曲径,贾勇未言劳。

正尔回头望,因知所历高。

经声在岩户,寒色带松涛。

偶与名僧会,幽栖叹尔曹。


【有关文章回顾,点击链接▼可读】
▶宋朝碑塔唐朝寺,劫火烧来又几回
鹅湖寺与峰顶禅院
石井波分太极泉
章岩月朗中天镜

第961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