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首七言律诗《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是80岁的毛主席写给著名历史学者郭沫若先生的诗,也是毛主席生前以非正式出版物而公布的最后一首诗。 这首诗是毛主席为秦始皇发声,希望史学界能客观看待秦始皇的功与过,而起源则在于针对1943年到1945年期间,郭沫若先生发表的《十批判书》中批判秦始皇,赞扬儒家思想观点的论文。 诗中首句就是劝郭沫若先生少骂秦始皇,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需要商量。 下一句中的祖龙代指秦始皇,意思就是说秦始皇虽然身死,但他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至今还在,而孔子虽然千百年来名声很高,可他留给后人的功绩并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 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从古至今都在沿用,所以您写的《十批判书》不是一篇好文章。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写过一篇《封建论》,在《封建论》中柳宗元十分肯定了秦始皇设立的中央集权郡县制度是进步的制度,难道现代人的见识还不及唐朝的柳宗元,要从柳宗元那返回到周文王时期执行分封制。 毛主席主要是肯定了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批判了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中认为秦始皇是一个不顺应历史发展,站在奴隶主立场上大搞奴隶暴政的暴君。 其实从根源上讲秦始皇对中国肯定是有着巨大的贡献,不管他的暴政如何,单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使诸侯林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国家,这就是对中国最大的贡献。 要知道在秦朝之前,周朝不过是和古罗马帝国一样属于松散的诸侯国联盟,名义上是皇帝管理的诸侯国,而实际上诸侯国却能在各自的封地各行其政,是秦始皇的出现,废除了分封制改为郡县制,把统治地方的权力收归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才真正使得国家处于统一状态。 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那么中国大陆很可能就像欧洲大陆一样,最后成为各诸侯国林立,始终没能统一。想一想为什么现代会出现欧盟的存在,正是因为欧洲人也认识到团结统一才能使自己强大,如果欧洲大陆历史上能出现像秦始皇一样的帝王,那么欧洲大陆统一成一个国家的话会远比现在的欧盟更加强大。所以中国能统一成整体,根源上还是要感谢秦始皇,这也是秦始皇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和功绩。 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就像毛主席所说还真值得商量,秦始皇焚书主要烧毁的是战国六国的官书,在焚书之后思想和学统并未中断,至于坑儒实际上秦始皇坑杀的是一些儒生转为的术士,在战国末期术士比较吃香,因此一些儒生转行成了术士招摇撞骗,秦始皇本人就被些儒生术士骗了几回,然而实际上秦始皇坑杀了这些术士儒生之后,在秦朝的政府机构中还保留有大量的儒生任职,如果秦始皇真想彻底杀尽儒生,恐怕孔子的儒学不会流传至今。 正是因为秦始皇坑杀了这些术士儒生,才导致儒家在后世掌握话语权之后,对秦始皇各种的抨击,也让秦始皇被儒家树立成了暴君的典型。 毛主席是政治家是革命家,他所思考事情的角度、高度和郭沫若先生这类历史学者是不同的,毛主席本人其实对儒家是持有批判性的,他的思想深处是更倾向于法家,所以毛主席就曾说过古往今来的政治家,但凡有所建树和成就的人都是主张法制的人。 确实如此,现代社会需要的也正是法制,这也说明了古往今来法制才是最为实际的,而儒家的思想确实很好也很高尚,但是不太现实,需要对人性本身有很高要求,所以历史上会出现很多儒生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别人,嘴上说一套,实际行动却是另外一套。 在毛主席心目中儒家是厚古薄今,而他却主张厚今薄古去创造新事物,这也是毛主席作为革命家、政治家的角度来务实公正的去品评历史人物。 这首七言律诗是毛主席站在政治家的角度去写的最后一首咏史诗,而这最后一首咏史诗却是去评价遗风百代的秦始皇,不禁令人感慨万分。 正所谓千秋一阕,刻写历史,字字思索。千年一叹,厚今薄古,声声不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