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事地理 | 梅雨梅雨,没完没了下雨

 ldtsg1957 2022-06-12 发布于四川

01

湿答答的日子,没完没了

自从入夏后(5月以来,特别是5月底以来),江南地区几乎天天下雨,上演了一出“雨水连续剧”。有人说,这是梅雨提前来临,也有人说这只是普通的对流雨。实际上,在6月以前的降水多是切变线(两股对立气流之间的分界线——大陆高压性质干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性质湿热,这两股气流对立在江南地区)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而非梅雨。

图片

注意,在气象上,中国专门的梅雨监测区域,分为江淮区(开始晚,梅雨季短)、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三个区域。梅雨区域西自湖北宜昌,东至华东沿海,南端以28°N为界,北抵34°N(秦岭—淮河一线)一带,主要影响区域包含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市。武汉、南昌、上海、杭州、南京、合肥、长沙等省会城市都是典型的梅雨城市。

02

入梅,还有什么条件?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消息,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已于5月29日同时入梅。这意味着今年梅雨季正式开启,较常年偏早10天左右。但实际上,出梅入梅以省为单位统一,各地(省)梅雨季时间各不相同。简单来说,典型的梅雨就是暴雨入梅,暴雨出梅,中间不能连续5天不下雨(事后认定)。其中,梅雨的天气形势和天气现象等相关指标如下:

图片

首先,梅雨有气温的门槛,只有平均气温22℃以上(夏天)的连阴雨才是梅雨。其次,梅雨期在6月上中旬到7月上中旬。最后,入梅后10天里得有一半以上时间在下雨(雨日考核指标)。此外,影响梅雨带最重要两大天气系统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北方高纬度地区的阻塞高压(即真正决定梅雨性质的是“副热带高压”)。

注意,与现代的科学标准不同,传统梅(雨)季的确定是根据“干支纪日”法推算的。其中,入梅是在芒种(公历6月5日或6日)起第一个“丙”日,出梅是在小暑(公历7月7日或8日)起第一个“未”日。以此推算的话,2022年入梅日为6月12日,出梅日为7月17日。结合所谓的科学依据来看,传统的算法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或者说起码是千百年来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图片

03

梅雨梅雨,霉烂的雨

夏至(初夏)前后,除了三伏,就是梅雨。所谓的“梅雨”,就是指每年6月中旬前后到7月上半月之间(初夏时节)出现在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一带(及日本南部)持续阴雨的气候(天气)现象。2022年,浙江省的入梅时间不早也不晚,在6月10日正式入梅(常年平均入梅日是6月10日,出梅日7月10日,梅雨期约为30天)。

图片

由于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也指杨梅成熟)时节,故称梅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 梅雨季,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时数少、高湿和风力较小,并伴随着高温、高湿,器物容易发潮生霉,所以被称为“霉雨”。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卷十》载,“夏至霖霪(连阴雨),至(夏至)前为黄梅,先时(提前来到的)为迎梅雨,及时(应候而来的)为梅雨,后之(后来到的)为送梅雨。”

注意,梅雨或导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上升。其中,地质灾害是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地质气象灾害,则是主要指由典型气象事件(如强降水)作为触发因子而引发的地质灾害(一般不包括地震、海啸等),例如滑坡(岩土层整体或分散地顺着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泥石流(山区沟谷中固液混杂的特殊洪流)等。

图片

04

梅雨天气,从何而来?

梅雨天气与准静止锋的活动有关。每年春季起,海洋(南海、印度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而北上,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从而形成一条长条形的雨带。其中,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与雨带关系密切,它通常在每年6—7月会增强而且较为稳定,在副热带高压的外围(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建立起一条水汽输送走廊,为南方地区输送大量的水汽。

注意,中国夏季风的雨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一个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空永久性的暖性高压环流系统,是造成我国夏季旱涝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密切相关。中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位置一般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北侧5—8个纬度距离处并跟随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

图片

梅雨带时而稳定,时而南北摆动,其时空分布具有不连续、不平衡、不稳定等特性,因而各地入梅出梅早晚、梅雨期长短、梅雨量多寡常不一致,甚至出入较大。适时适量的梅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对播种、插秧十分有利),反常的梅雨常致旱涝(影响小麦收割和打场)——如果梅雨时期过长,甚至暴雨时现,还易形成江淮流域的洪涝,而黄河流域各地则是干旱等雨。反之,梅雨时间过短,雨带迅速北移,则又易造成江淮流域干旱,华北喜雨的局面。

注意,梅雨季的开启时间每年都有波动,主要与当年大气环流形势、天气系统配置等因素有关。其中,南下冷空气的频繁程度、强度以及副热带高压位置决定着梅雨落区及大小。当南下冷空气频繁,且北上暖湿气流明显时,冷暖空气对峙位置相对稳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使这一片区域在特定时期形成多雨的气候特点。

图片

其中,雨带只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十数天,且雨量不大,这种情况叫做“短梅”。更有甚者,因为夏季风偏弱或暧湿水汽不足,造成降水少的现象,“空梅”。不过“短梅”和“空梅”的出现机率不大,但是一经出现,常常与伏旱一起发生“连旱”,对城乡居民生活造成不便,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