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帆品读】莽然:《心湖诗词精选集》(第三卷)序

 云帆诗友会 2022-06-13 发布于上海


【云帆品读】

《心湖诗词精选集

(第三卷)序

作者:邓寿康



作者简介

邓寿康,字莽然,号高阳狂客,斋号醉月轩,广东乳源人。广东岭南诗社理事,韶关诗词与楹联学会理事。其为诗崇尚性灵,遑论豪雄婉约得真性情而为之。出版诗集《风笛》《醉月轩诗钞》,词集《莽然长短句》《莽然词笺》。 

《心湖诗词精选集》

(第三卷)序

邓寿康

光影流年,弹指瞬间,心湖诗社转眼间已成立了四周年。在这一千余个日子里,心湖人始终坚守在一方净土,书写出许多感染人的真性情诗词作品,先后出版了《心湖诗词精选集》第一、第二卷。现第三卷编辑就绪,罗芳社长于辛丑年底将书稿发我,嘱我尽快写篇序以便书能尽快付梓。新年间忙得不可开交,拖延至今日方可有空审阅诗稿。 于是潜心诗境,披卷阅读,通读全书后,觉得所结集的作品有如下几个明显的特色。


一、平实质朴,言约旨远

写诗要求要用诗性化语言,诗的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裁体,诗语妥否,直接影响诗的质量。就诗语风格来说,《心湖诗词精选集》第三卷虽然不乏清新雅致、粗犷豪放、沉郁顿挫、悲壮慷慨、缠绵哀怨之语言呈现,但给我感受至深的是许多作品都采取平实质朴的诗语运用。诗人善于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故作高深、不加修饰,语境显得自然真切。这种浅显明了的语言并非粗俗语言,而是诗者通过精心提炼的诗语,有殊深的寄意,起到言少意广、语浅意深的作用。如:“殊勋谁比杂交稻,巨匠君开高产田”(宋靖宇《悼袁隆平院士》)、“人生莫问风霜苦,志笃身坚可效梅”(宋名竞《梅赞》)、“德范千秋生傲骨,清风两袖铸师魂”(汪友元《师道》)、“岁月无情人易老,心中故土梦相随”(张洪燕《秋日回乡感怀》)、“千载时光同此月,冷辉笼罩故乡愁”(练子元《中秋悲月》)、“未解红尘意,无端细雨来。”(沈洪燕《中秋夜郁郁》)、“磨难解除天地阔,华为发展梦飞翔”(曹鸣《赞孟晚舟》)、“血染红旗惊暴敌,躯捐祖国固金汤。”(朱少林《礼赞昆仑守彊战士》)、“身在壶天冰鉴上,不知已是画中人。”(宋靖宇《赏茶卡盐湖》)······这些诗句虽所摅情感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特征——均采用白描或直抒胸臆的手法,句中不追求语言的华丽与雕琢,力求用平淡的话语来表达旨意,于平淡质朴之中倾吐真情。如此平中见奇,言约旨远,若非有较高的学识素养,要做到诗语的深入浅出,显然是不可能的。读到此种诗语,你不会被其中浓郁而真挚的情愫所感染吗?

二、即情即景,情自境生

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也。诗有情则生,无情则死,这是为诗者公认的共识。但如何去传情达意,这就有别于诗者的学养、态度、方法和技巧。若想自己的诗作能引人入胜,诗者必须要从情境上下番苦工。怎样才能使诗入情入境呢?王昌龄在所著《诗格》中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也就是说,要意从象生,象为我用,意在笔先,境由心生,写出的诗才会有韵味。从精选集里,不难看出心湖人深明此理,情景交融的作品随处可拾。

如邓寿康的《题浔阳楼》:

万里江天好个秋,清风送我上名楼。
未谙九派潮来绪、依旧三吴浪过州。
题壁非关人醒醉,翻云信会梦沉浮。
可怜尘履匆匆客,功利难消作自囚。

浔阳楼因宋江醉酒题壁故事而闻名遐迩。诗人游履是处,借登高望远、怀古迹而生感慨,寄托情思。前两联是的登临所见,以虚写出之,内含情绪;“题壁非关人醒醉,翻云信会梦沉浮。”是因眼前物事而生发的感悟:借酒题诗,醉耶醒耶?非也!乃假酒吐真言书己胸志也;在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人生梦想不就像天云那样翻卷沉浮?依据目睹和感悟辅垫,结句就自然而来:“可怜尘履匆匆客,功利难消作自囚。”发岁月沧桑之慨,借古喻今之怀喷然而出。全诗虚实相助。情景不即不离,余韵令人品味。

罗芳一首词以细腻的手法,书写的情愁亦让人扼腕:

眼儿媚·梦回雨巷

风卷黄昏两心违,雨巷独徘徊。素衣油伞,古墙藤蔓,弱柳如飞。

忏情轻拭丁香泪,愁织九张机。冰弦再续,微云一抹,寸寸愁思。


词的上片描绘出一幅逼真的画境:一位身着白衣支着油伞的女子身影,独自徘徊于雨巷之中,老墙上爬满了藤蔓承受着凄风苦雨淋漓,雨中柳枝无奈随风摇曳,一切显得那么孤寂凄楚!何故独自徘徊?乃因心违也。下片着力写徘徊者心境:心灵饱受离殇之痛,雨中丁香也似乎在涕零,心弦已断,背人而书九张机离绪,恰如雨空一抹抹微云,片片微云寸寸愁呀!诗人善于营造诗的意境,情生于境中,境衬托情愫,将情与景丝丝紧扣,读之恍如置身其境,让读者悠然而生感慨,触其境而不禁潜然。以情景感染人,词意就凸显出浓厚的韵味。


且看石智仁《守望》:

那山依旧绿如常,去水涓涓绕野庄。
孤雁悠悠寻故道,老槐寂寂对邻杨。
天涯虽远方音守,世事犹繁断梦伤。
最是凡情纯似玉,清心不改共炎凉。

诗人因何经年守望?那山、那水、孤雁、老槐等物象予以答案:那是坚守终生不弃的一段情。虽有梦断离伤,依然不肯放弃守望远在天涯的音讯,此情何等执着!“最是凡情纯似玉,清心不改共炎凉。”一结直抒胸臆,此情何等真挚强烈!情感缘何能动人心魄?只因情由境生方有如此感人力量。

正因为诗句中相融的情景,穿行于集子中词树诗花之间的心弦才会被打动。程效《梦中依旧》以梦中忆景吐思念之情叫人若罢不能,练子元《中秋悲月》触景生情使人感同身受,曹鸣《行医》那种“心系家山云万朵,悬壶济世走三乡”情怀令人敬仰·····此类诗句比比皆是,在此不一一列举。心湖诗人能精于意境入诗,诗作情景浑然天成,才使诗作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这本集子才有可读性。

三、奇思巧构,新颖别致

读《心湖诗词精选集》(第三卷),有的诗句使我过目不忘,如 :刘志澄《望月》——“不是吴刚勤剪削,安能千古展芳姿?”石胜元的《柳影风姿》——“好似风流奇女子,风姿绰约醉双眸。”何故?因为句子形象新颖而不落俗套。记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这里说的“能写”是指善于写,也就说,诗要写得形象,要新颖别致。诗要达到新,就必须要用创新思维去构建诗体,就需要为诗者在创作前的构思中尽情展开形象思维,捕捉灵感,奇思巧构,写出的诗才会新颖别致,诗意就能吸引读者,教人爱不释手。

且看罗建平写的一首绝句:

春临小巷(新韵)
小巷深深石板青,知时好雨润门庭。
一丛萌绿牵童子,蹑步躬身恐草惊。

前两句采用是场景实写,着“青”字和“润”字,将诗境形象化,可视可感,画面感极强。转接句再将画面趋于完美——在缀满青苔的石缝间生长出一丛绿草,鲜活的新绿深深吸引着小孩,他“蹑步躬身”地轻轻走过,唯恐惊动小草春睡······这是一幅多么形象生动的图画!诗人巧妙地将景物和人物动作神态润合在一起,不言情情却在境中。透过画面不难体会到诗人心灵中对春天期望和热爱,对新生命敬畏和尊重!说其新,这首绝句不仅给人予清新美的愉悦,更妙的是借童子举止神态来展示自我心境。

再来看杨帆的下面这首词:

卜算子·梅

点点缀疏枝,绰绰逍遥处。凛凛西风啸啸吹,犹自婷婷举。

缕缕暗香浮,脉脉留春驻。艳艳芳心悄悄开,恁不羞羞语。


这是一首富有灵气的词。词的字里行间留有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无限空间。吾道此词新颍别致,一是双音叠韵连绵词的修辞手法运用恰到好处,“点点”言花繁,“绰绰”语风姿,“凛凛”现风寒,“啸啸”拟风声,“缕缕”袭香气,“脉脉”比神态,“悄悄”喻芳心,“羞羞”含娇态,如此叠词拿捏到位,使被修饰的对象更具形态美。二是比喻形象,上片用“绰绰”喻梅像美女姿态风韵、体态柔美,气质优雅;用“婷婷”喻梅若玉立美人那样美丽妩媚,婀娜多姿。下片用“脉脉”喻梅像怀春少女似的多情;“羞羞”喻梅像痴情女子娇羞。形象化的比喻,将梅的容颜、神态、风韵与气质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栩栩如生,惹人喜爱。三是将物人格化,笔触生动,似人非人,似梅非梅,物我相融于境中,情自词境而出,给人全新意象,含蓄隽永,欲罢不能。词写得这样美,完全取决于诗人奇妙的构思和灵动诗绪。

综上所述,足见心湖诗人以笔写心,心湖才会漾动美丽的涟漪,才会释放出美好的心声;足见心湖人三年创作的历练,写诗技巧日趋成熟;足见心湖人自觉修为、秉道为诗的高尚诗品。

显然,诗集中的诗作仍有许多不足,编辑亦难免会出现错误,恳请读者朋友阅读后不吝赐教!

心湖诗社第三卷诗集结集出版,恰如清新隽永的奇葩绽放,带着浓郁的春天气息,摇曳于百花园中,一枝独秀,张现其独特魅力,展示其旺盛的青春活力。期许所有心湖诗友,在新的诗路历程里,以饱满热情,笔写真情,弹奏出更美更动人的心曲。


胡侃一番,聊以为序。藉此就教于方家吟友。

粤北山人 莽然
壬寅岁新正廿一日草于醉月轩

声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赞赏不返还作者,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熊东遨先生新著《诗词课——忆雪堂诗词医案大全》精装版68元/册,即日起云帆平台接受预订。

【云帆诗友会】微刊投稿须知

参看往期精彩:

【云帆】2022·母亲节诗词大会

【2022】青春诗会

【2022】女神节诗词大会

【诗海云帆 因你而美】云帆诗友会六周岁生日特辑

【年度盛典】四海诗人壬寅迎春大团拜

2021云帆“庐山·金秋名家笔会”圆满落幕

【云帆头条】星汉 我的庐山缘

【风雨同舟】璐雨诗:我与云帆一起走过的日子

【风雨同舟】郎晓梅:我和云帆

【风雨同舟】韦散木:我与云帆二三事

【风雨同舟】濯缨:我与云帆这些年

【风雨同舟】刘仁平:云帆,是我今生错不过的缘

【风雨同舟】杨子怡:我与“云帆”这些年

【风雨同舟】李晓明(新西兰)与云帆缔结诗缘的故事

【风雨同舟】刘能英:我与云帆这些年

【云帆平台六周年庆同题访谈】胡迎建:我与云帆这些年

【风雨同舟】郭顺敏:与云帆共同走过的日子

【风雨同舟】陈秋莲:我与云帆这些年

【风雨同舟】张栋:云帆印象

【云帆平台六周年庆同题访谈】南国风笛:我与云帆这些年

【风雨同舟】张海鸥:我趁云帆识雅人

【风雨同舟】钱治中(美国):感恩云帆

【风雨同舟】雷海基:我认识的“云帆”

【风雨同舟】萧雨涵:竹缘之缘,吾与云帆

【风雨同舟】崔德煌:我的云帆情

【风雨同舟】宋善岭:我与云帆未了缘

【风雨同舟】崔杏花:我在云帆这些年

【风雨同舟】凌泽欣:我与云帆这些年

【风雨同舟】何其三:我与云帆不得不说的故事

【风雨同舟】武斌:我所知道的云帆“五个一”

【云帆平台六周年庆同题访谈】林丫头:我与云帆这些年

【风雨同舟】段维:我与云帆那些事儿

【风雨同舟】楚家冲:初阳、云帆与我

【云帆平台六周年庆同题访谈】张小红:我与云帆这些年

【征帆重启】忆雪堂 云帆歌 为平台诞生六周年作

【风雨同舟】高朝先:祝福云帆

【风雨同舟】吴长龄:弯道超车向云帆

【风雨同舟】杨胜强:我与云帆,天生的缘

【云帆平台六周年庆访谈】燕河:我与云帆这些年

【头条荐读】江岚  海阔风为马,天高云作帆

打开如下链接,赏读作者更多作品:

【云帆诗家】邓寿康  辛丑春日杂咏

【庚子诗词年鉴】邓寿康 卷

月下观花少一人 || 邓寿康  庚子绝律选粹

邓寿康  || 庚子春日杂吟

邓寿康  || 己亥律诗选辑

邓寿康 || 秋日杂吟

【当代诗人咏春天·第四季】邓寿康   卷
邓寿康 || 醉月轩寄赠酬唱诗选

云帆团队


顾问(以接受邀请时间先后为序)

熊东遨 熊盛元 杨逸明 李树喜 钟振振 周啸天 邓世广 张海鸥 周燕婷 星汉 江岚 抱朴书生 方伟 丁欣 段维 林峰(香港) 胡迎建 魏新河 陈仁德 刘能英 南广勋 马建勋 周达 杨子怡 王玉明 凌泽欣 唐双宁 黄友富

法律顾问

李清安

策划(排名不分先后)

南国风笛 罗琦 扈超峰 李军 何其三 李静 韦树定 邢涛涛 韩保汇 小乙

诗教

阿朱 段维

外联(排名不分先后)

吴瑾 静如 左启顺 袁晓宏 孙文 曹江宁 非也

编审(以年齿为序)

安全东 司马小生 崔德煌 半隐庐 邓建秋 抱朴书生 宋善岭 萧雨涵 郎晓梅 崔杏花 唐颢宇

美编

张小红 牛应萍 柳迪(英国)

收稿

牛应萍 木兮 邹志洪 雷彦 可观 王玉英

执行主编

璐雨诗

云帆诗友·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  杨逸明 范诗银 李树喜 周笃文 陈永正 刘梦芙

熊盛元 钟振振 胡迎建 魏新河 周燕婷 郑欣淼 钱志熙

方伟 林峰 高昌 段维 丁欣 江岚 金水 星汉 苏俊 无名

刘庆霖 刘能英 陈仁德 邓世广 蔡世平  张海鸥 赵京战

萧雨涵 王蛰堪 半隐庐 崔德煌 崔杏花 唐颢宇 韦散木

抱朴书生 沈华维 苏些雩 张红果 武立胜  徐晋如 屈杰

潘泓 李子 阿朱 金锐 天许 深南 谢郎 罗伟 崔鲲 千山

周啸天 包德珍 廖国华 姚泉名 刘道平 郎晓梅 李葆国

安全东 何其三 孟依依 何智勇 吴化勇 萧剑勇 渠大白

唐双宁 张智深 陈逸卿 戴霖军 徐中美 李兴来 李宗原

宋彩霞 冉长春 林丫头 凌泽欣 耿立东 师红儒 廖海洋

杨强 雍平 鉴水 燕河 曹辉 曹阳 何静 吴瑾 宁静 赵英

莫真宝 李伟亮 王纪波 王海亮 莫雨涵 倾一阁 黄飞鹏

王玉明 何永沂 张家安 张晓虹 孔繁宇 王守仁 周泽安

汪冬霖 赵秀敏 曾俊甫 王连生 王超群 冯仲平 李增山

闫震 何革 李静 月白 楚成 慕白 郭七 郑杰 张栋 何强

楚家冲 陈思明 邢涛涛  黄友富 程运钦 李荣聪 陈晓敏

杨子怡 陈楚明 李俊儒 楼立剑 徐俊丽 孔祥庚 马旭升

唐云龙 陆玉梅 刘曙光 杨森翔 国印周 赵义山 张银华

马建勋 祁丽岩 周维芳  韩倚云 郭定乾 姚晓明 东阁茶

刘泽宇 董学增 扈超峰 张明新 林看云 胡文汉 刘南陔

史外外史 观棋不语 落雪听禅 眭谦 晋风 胡晓明 曾真

梦烟霏 杨春杰 汪良忠 刘英明  李梦痴 白秀萍 许洁华

倪昌盛 张芳君 李昊宸 马峥嵘 周路平 蔡红柳 曹树友

杨新跃 韩保汇 蒋世鸿 王善同 张庆辉 邓荣森 曹继梅

楚凌岚 时玉维 黄爱和 刘希波 查筱英 左启顺 张建章

风清 孙文 尤悠 梅庐 龙佩 匡晖 姜彬  黄莽 小雨 枫叶

染清尘 朱思丞 戴爱琴 彭中文 王映锦 邓寿康 沈鉴宇

南广勋 胡水莲 华慧娟 侯兴黉 海天风 马建华 张力夫

张海燕 杨勇民 夜轻寒 风马驴 郑晓京 杨景乔 王柳华

黄金辉 陈志文 冯恩泽 程良宝 熊华禄 周吉潭 孙临清

南风 非也 木樨 玉蟾 何鹤 曹谦 潘松 桐荫 安儿 月儿

王海娜 毛谷风 程裕祯 李如意 蒋有亮 哈声礼 陈雅国

周学锋 周向东 严锦尧 蒋昌典 刘太品 杨益安 傅筱萍

巴晓芳 柳金虎 汪时健 郭亚军 李正安 陶永德 王惠玲

孙才 张奕 雨虹 老胡 文裳 陈越 刘燕 晓梦 眉卿 王琼

傅占魁 褚宝增 邵天柱 冷迎春 刘红霞 段兴朝 孔祥金

辜学超 朱泽民 陈少聪 晏水珍 王惠玲 邬小香 刘秦文

顾青翎 王瀚林 苏小隐 武建东 燕雁无心 天然 泰然

梦欣 文弱 卢星 马征 张琳 樊令 大凡 高寒 郑毅 于勇

王悦笛 翁寒春 杨名忠 熊天锡 黄启深 詹三霞 李晓明

潘乐乐 江合友 郭宝国 阮莉萍 雷海基 张正清 刘金平

王永江 沈尘色 程章灿 许建军 涂宏飞 姚从新 王红娟

李海彪 张彦彬 刘清天 周逢俊 钟子邦 张岩山 张伯晋

张和平 胡平贵 横道子 陈麦岐 陈显赫 闫双时 杨宝翔

李清安 余秀玲 罗小娟 李瑞河 黄小遐 洪君默 宋晓光

陈少平 林志雄 康永恒 吴汉林 何乃政 诗影同春 郁犁

周达 潜斋 南风 杨敏 樵风 田茂 李兵 梁风 刘军 周晶

静如 瘦竹 玲珑 吴楠 苏燕 文森 秦凤 苏声 秋宝 周秦

范义坤 布凤华 金嗣水 李云桦 杨世龙 王继权 牛应萍

谢少承 梁二白 叶兆辉 蒋永桢 方跃明 张金英 陈金如

唐龙 胥奇 张洋 天放 静云、微灯 武斌 张雷 土土 小乙

安洪波 朱宁 玉启 蒿峰 鹿红丽 章剑钧 曹淑贞 曾继全

张青云 高语含 毛薆松 狐公子 紫菩提 卢金伟 袁绍藻

成文生 杨立新 赵清莆 梅玮峰 陈秋莲 魏丹 相看不厌

郑力 王一舸 六也 饶惠熙 韩开景 王惠维 曹国祥 吴容

胡长虹 向咏梅 梅凤云 蒋继辉 张颖娟 石晓玲 邱晓林

蒙显鹏 崔秀春 高志文 雨季 王聪颖 王改正 卓玉郎 

陈竹松 于虹霞 阙东明 徐吉鸿 吴长龄 周继舟 张建中

宋善岭 慧质兰心 芳芳 丰云 胡彭 紫筠 左云 戴庆生 

李文朝 吴洪滨 庄辉 健 李红星 刘正中 周红平 刘刚 

王国钦 云裳 青石 阿岑 祁连雪 方建飞 朱昌元 赵瑞松 

吴硕贤 邢建建 储昭时 郑登平 向志平 史耀华 陈金梅

马斗全 高朝先 何阳义 钟庸庸 肖芳珠 廖润昌 张幼鸣

卢冷夫 王少刚 郑安 楚雪 谢南容 王啸林 严秋林 秋词

张伟新 郭顺敏 蔡雨红 金越 程志远 卢竞芳 光头阿来

归樵 韩夫子 邓玉柱 郭子华 岳贵春 汪俊辉 杨树林

陈海洋 马星慧 周佐福 拾雨斋 徐中秋 李轶贤 周磊

石厉 詹强 文曦 高友群 曹新频 小鹿哟哟 虎岩三少

周坚桥 楚白起 陈姝棠 郑小粤 吴文彦 田成才 李歌甫

周文彰 孙和平 郭羊成 刘文 陈静 鲍海涛 毛瑞花 鸿雁

刘鲁宁 张志坚 龚晴宜 冰心无尘 翟向杰 牛能 赵秋凯

辛中发 黄祥寿 翰墨童 卢荻 何香懿 黄从明 岳春霞

郭通海 余智武 谭君 何江 付威 王湛梅 徐耿华 王远方

王建强 孙忠凯 考拉 李宏弟 王文钦 韦化彪 杨鹏飞

漠漠 邵红霞 周南 孟云水 文裳 原振华 张岳琦 周秦

司马小生 陈若蓝 何希凡 曹胜炎 麦未黄 牛山知彦

丁海军 萧萧行吟 张玉梅 钱治中 彭诗云 碧玉箫 梓煜

铃木铜山 屈苇滨 黄海涛 叶永新 白发科 王海燕 李哲

张慧频 阳关雪 叶青才 张景芳 沈晓明 朱宪华 樊旭东

王舒 千华 蔡萍 郑小茹 曾艳梅 张小红 璐雨诗 曹初阳

邓寿康:《心湖诗词精选集》(第三卷)序

刊头题字:魏新河;刊头动图:邓莉璇(马来西亚)

编辑:璐雨诗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