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有六卿,鲁国有三桓,郑国有七穆,楚国有屈景昭三姓,都是国君之外的强大力量。 2010年由胡玫执导的传记历史片《孔子》,展现了孔子对鲁定公的知遇之恩尽心图报,与鲁国霸道的“三桓”之间或敌或友地明争暗斗。 三桓,是春秋时鲁国的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氏的合称。鲁桓公姬允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庆父、同、叔牙、季友,其中同是嫡子,所以继承了鲁国君位,即鲁庄公。而庆父、叔牙、季友三人则被封为卿士,因为三人都是鲁桓公的儿子,所以就叫做“三桓”。 鲁桓公 三桓世系 孟孙氏: 鲁桓公的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鲁庄公去世,庆父派人先后杀死继位的子般和闵公,制造内乱。季友在陈国闻报,立即到邾国接庄公庶子申入鲁,请鲁国人奉其为国君。鲁人鉴于庆父倒行逆施,非常不满,见季友奉公子申回国,纷纷出迎。庆父逃奔莒国,季友送公子申回国后,重金贿赂莒人,要把抓庆父回国处置,庆父途中自缢而死。孟孙氏是其后裔。日后孔子在记录这一段历史时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来记录。 庆父死后,其子公孙敖在庆父幼弟季友的协助下,继其父之位,得以保嗣,为孟孙氏最终发展为鲁国世卿打下了基础。 公孙敖,是庆父的儿子,谥穆,称孟穆伯。鲁僖公、鲁文公时,孟穆伯为卿。公元前645年,楚人攻徐国,三月,鲁、齐、陈、卫、郑、许、曹七国国君为了救援徐国而在牡丘结盟,孟穆伯率领鲁军和诸侯军队救援徐国。公元前625年,因为晋国攻打卫国的缘故,孟穆伯在垂陇与宋成公、陈共公、郑文公以及晋国司空士縠结盟。公孙敖好淫,因莒女己氏,数次逃亡莒国。公元前613年,孟穆伯要求回国,孟惠叔代父请求,得到允许。九月,孟穆伯在回来路上死在齐国。 公元前612年,孟惠叔请求下鲁国依照安葬庆父的葬礼安葬了孟穆伯。 孟孙谷,是孟穆伯的儿子,孟惠叔的哥哥,谥文,又被称为孟文子。公元前619年,孟穆伯逃到莒国跟随己氏去了,鲁国人便立孟文伯做孟孙氏的继承人。孟文伯去世后,孟惠叔继立。 孟孙难,孟文伯的弟弟,谥惠,称孟惠叔。由于公孙敖的罪过,自己又只是代侄子为卿,孟孙难不甚参与国政,孟孙氏一度失势。 孟孙蔑,孟文伯的儿子,谥献,故史称孟献子。鲁宣公死后,东门氏被三桓驱逐,三桓同理朝政,时季孙行父执政,与孟献子、臧宣叔为辅佐,对内对抗强悍霸道的叔孙侨如,对外,联合诸侯,朝晋暮楚,纵横捭阖。公元前573年,鲁成公病逝,其子鲁襄公立,季孙行父、孟孙蔑、叔孙豹三位贤臣辅佐幼主,鲁国政治清明。孟献子多次代表鲁国,与诸侯会盟,积极拥护晋国,促成悼公霸业。孟献子是孟孙氏家族振兴的重要贡献者。 孟孙速,孟献子的儿子,谥号为庄,史称孟庄子。公元前555年,参加联合晋国、宋国、鲁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小邾国对齐国的战争(平阴之战)一直打到临淄西门(雍门)。公元前553年春,结盟莒国,秋天,攻打邾国。 公元前550年,孟庄子去世,在丰点、公锄的推动下,舍弃长子孺子秩,以仲孙羯继承宗主,就是孟孝伯。公元前549年,孟孝伯率军讨伐齐国。公元前545年,孟孝伯到晋国告知要因为与宋国会盟到楚国。公元前550年,臧武仲因与孟孙氏有仇,臧武仲被孟孝伯陷害,孟孝伯说他不让好好安葬已死的父亲孟庄子。季武子将臧武仲逐出鲁国,先后逃往邾国和齐国。公元前544年,他代表鲁国与荀盈率领的晋国以及宋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小邾国为杞国修城墙,讨伐莒国,就因为晋平公的母亲是杞国人,同年冬,孟孝伯到晋国。公元前542年,仲孙羯去世。 仲孙貜,孟孝伯之子,谥僖,史称孟僖子。他出使齐国、楚国,讨伐莒国,和邾国国君会盟,随同鲁昭公出访楚国,途径郑国,到达楚国皆不能以礼处理外交事务,孟僖子深以为耻,遂发奋学习周礼。公元前518年,孟僖子将死,嘱咐二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侍孔子。 仲孙何忌,是孟僖子的儿子,谥号懿,史称孟懿子。公元前517年,鲁昭公在郈昭伯的怂恿下,讨伐季平子,季平子被围困在高台上。孟懿子支持季平子,将郈昭伯斩杀于南门之西,鲁昭公流亡到齐鲁之交的郓地和干侯。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大司寇“摄相事”,进行堕三都。三都就是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孟孙氏的成邑(今山东宁阳)。三桓为了打击家臣势力,都表示同意。郈邑被拆毁,费邑宰公山不狃叛乱被平定。孟懿子在郕邑宰公敛处父的劝说下,抵制堕郕邑。季孙斯和叔孙州仇转而支持孟孙,堕三都失败。公元前481年,孟懿子去世。 孔子堕三都 仲孙彘,是孟懿子的儿子,谥号武,史称孟武伯。公元前478年,孟武伯与高柴辅佐鲁哀公与齐平公会盟。公元前470年,鲁哀公从越国回来,季康子、孟武伯在五梧迎接,饮酒不乐,国君与大夫有恶。公元前468年,鲁哀公通过邾国逃到越国,三桓拥立其子为鲁悼公。 仲孙捷,是孟武伯的儿子,谥号敬,史称孟敬子。他是孟子的曾祖父。曾子有重病,孟敬子问他。曾子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后继者不明,孟孙氏渐为孟氏。 叔孙氏: 鲁桓公第三子叔牙,谥号僖。三桓之一叔孙氏之始祖,称僖叔。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之前,叔牙想拥立庆父为君,被弟弟季友和鲁庄公赐毒酒毒死。 叔孙兹,叔牙的长子,谥戴,又被称为叔孙戴伯。公元前662年。鲁国立叔牙的长子叔孙兹为叔孙氏。鲁僖公时,公孙兹为卿。公元前656年,因为陈国对齐国不忠,叔孙兹带兵会合诸侯的军队进攻陈国,陈国求和。公元前655年夏,叔孙兹前往牟国,在那里娶妻。公元前644年,叔孙兹去世。 叔孙得臣,是叔孙兹的儿子,谥庄,又被称为叔孙庄叔。公元前624年,因为沈国向楚国顺服,叔孙得臣会合晋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的军队攻打沈国,沈国的百姓溃散。公元前609年,东门襄仲和叔孙得臣前去齐国,这是因为齐惠公即位,同时拜谢齐国前来参加鲁文公的葬礼。公元前604年,叔孙得臣去世。 叔孙侨如,是叔孙得臣的儿子,叔孙豹哥哥,谥宣,又被称为叔孙宣伯、叔孙宣子。鲁成公时,叔孙侨如为卿。公元前616年,鄋瞒进犯齐国和鲁国,鲁文公占卜派叔孙得臣追赶敌人,卦象很吉利,就派他出征。冬季的十月初三,叔孙得臣在咸地打败了狄人。公元前589年,季文子、臧宣叔、叔孙侨如和子叔声伯率领鲁军与晋军、卫军、曹军会合,参与鞍之战,齐军被联军打的大败。公元前588年秋季,因为棘地人不服从命令,叔孙侨如包围了棘地,夺取了汶阳的土田。 叔孙豹,谥穆,又被称为穆叔、叔孙穆子。公元前575年,叔孙侨如与鲁成公的母亲穆姜私通,想要除掉季文子和孟献子而夺取他们的家产。鲁成公正在参加鄢陵之战。但最后结果叔孙侨如被驱逐,其弟叔孙豹从齐国回国嗣位。叔孙豹多次参加晋国为盟主的会盟,公元前559年,十三国联军讨伐秦国,公元前549年,出使晋国,范宣子与他谈论不朽。公元前546年,他代表鲁国到宋国,与晋国的赵武、楚国的屈建(子木)等人举行弭兵之会,公元前538年,叔孙豹去世。 叔孙婼,是叔孙豹的儿子,谥昭,又被称为叔孙昭子。公元前525年,郯国国君来鲁国聘问,讲说了鸟名为官号之事,叔孙婼接待,孔子一起参与这次接待。公元前517年,鲁昭公在郈昭伯的怂恿下,讨伐季平子,季平子被围困在高台上。孟懿子支持季平子,将郈昭伯斩杀于南门之西。叔孙婼想援救鲁昭公,没有成功。 叔孙不敢,是叔孙婼的儿子,谥成,又被称为叔孙成子。叔孙婼去世后,叔孙不敢继承家主之位。鲁昭公流亡到齐鲁之交的郓地和干侯。公元前510年,昭公去世。次年,叔孙不敢迎葬鲁昭公,一直跟随鲁昭公的子家羁拒绝与叔孙不敢会面。公元前505年,叔孙不敢去世。 叔孙州仇,是叔孙不敢的儿子,谥武,又被称为叔孙武叔。公元前505年,他继承家主之位。公元前500年,郈邑宰公若藐被侯犯所杀,叔孙州仇和孟懿子讨伐,侯犯失败后,逃往齐国。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大司寇“摄相事”,进行堕三都。孟懿子在郕邑宰公敛处父的劝说下,抵制堕郕邑。季孙斯和叔孙州仇转而支持孟孙,堕三都失败。 孔子 叔孙舒,是叔孙武叔的儿子,谥文,被称为叔孙文子。鲁哀公时,叔孙文子为卿。公元前469年春季五月,叔孙文子带兵会合越国的皋如、舌庸和宋国的乐茷送卫出公回国,卫国不接纳卫出公,联军侵袭外州,大肆劫掠。卫军出去抵御,结果大败。叔孙文子后不见传承。 季孙氏: 季孙氏起于桓公之少子季友。鲁庄公死后,因叔牙谋立庆父,被季友毒死。后庆父弑杀闵公,又逼死了庆父。但季友为孟孙氏、叔孙氏都留好了传承。 鲁庄公死后,季友先后拥立公子般、鲁闵公和鲁僖公为国君,除掉了危害国家的庆父和叔牙,成为国相,封邑为费。谥号为成,世称为成季。成季相僖公,执政多年,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鲁人作《诗·鲁颂》称赞。 成季之后,季孙氏日益强盛。季友的儿子不怎么行,成季的孙子行父接替成季成为家主。季孙行父,谥文,史称季文子。季文子为人谨小慎微,凡事三思而行,正因为这样,当文宣之时,东门氏权倾一时,孟孙氏、叔叔氏都与之争权,而季文子依附。到了鲁公失政而民不知君、只知季氏的时候,他奋起而怒,赶走公孙归父,执掌鲁国政权。成公二年,晋国权臣郤克会同鲁、卫、曹等诸侯伐齐,季文子帅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听盟主晋国号令,发兵攻齐。是为鞍之战,晋国大败齐国。季文子执政时期,鲁国以晋国为尊,得其援。成公十六年,叔孙侨如与成公母穆姜私通,想除掉掌权的季文子、孟献子,于是向晋国请求发兵。晋以文子贤,不从。叔孙侨如奔齐。 季孙宿,季文子之子,谥武,史称季武子。季孙纥,季文子之子,史称季悼子。季悼子死于季武子之前。季孙意如,季武子之孙,谥平,史称季平子。季文子死后,季武子、季平子相继当家季孙氏,执掌鲁国朝政,这个时候的季孙氏强盛,而公室弱,三桓得以凌驾公室之上。昭公在位年间,季平子执政专权。他为人跋扈,与其他卿家大夫结怨,结果想要摆脱三桓凌驾公室现状的鲁昭公联合郈氏、臧孙氏,讨伐季平子。三桓的叔孙氏、孟孙氏发兵援救季孙氏,击败鲁昭公的军队。昭公无奈地逃到齐国。齐国伐鲁,气焰嚣张,自称“主君”,完全把逃难的昭公当成大夫看待。昭公于是往晋国求助。季平子却早有一着,他重金贿赂了当时晋国六卿,结果晋国让昭公暂居干侯。从此,季平子摄行君位,俨然鲁国君主。季武子、季平子在位时季孙氏实力强大,史称武平之盛。 季孙斯,季平子之子,谥桓,史称季桓子。季孙肥,季桓子之子,谥康,史称季康子。定公五年,季平子卒。阳虎作乱,囚季孙斯,逼季孙斯盟约。定公七年,阳虎执政,把季孙氏占据的权位抢走。定公九年,季桓子为首的三桓把阳虎赶走,总算把权位夺回。 季桓子 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大司寇“摄相事”,进行堕三都。季桓子就跟叔孙氏一起毁掉费、郈。然而孟孙氏不肯毁掉老巢成城。于是,季桓子又掉转枪头,唆使定公贪欲,弄得孔子很不是滋味。最后,三桓把孔子赶出了鲁国。 哀公三年,季桓子死,季孙肥成为实际上的家主。季桓子、季康子不思为国家奔忙,恋栈权位,只知道争权夺利,结果鲁国日益衰微,而三桓离心。阳虎、孔子执政,季孙氏遭到削弱。 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不忿于三桓长期以来的跋扈骄横,想向南方越国借兵讨伐三桓,消息被三桓得知,反而联合起来进攻鲁哀公。鲁哀公被迫出逃,先后在卫国、邹国、越国避难,最后死在有山氏。三桓于是立鲁哀公的儿子宁为新君,即鲁悼公。 鲁悼公及其子鲁元公时期,三桓势力恢复强盛,鲁国公室更加微弱,如同卑微小侯,对三桓屈膝应承,毫无国君威严。史称“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鲁穆公元年(公元前415年),鲁国博士公仪休被任命为鲁相,他以身作则,开始执行开始奉法循理政策,规定鲁国卿大夫之家,不得经营产业与民争利,遂渐使三桓失去了经济大权,减弱了对鲁国的控制,从而收回了政权,重新确立了鲁君和公室的权威。 此后,季氏据其封邑费、卞、东野等地,从鲁国自立出来,建立费国,成为泗上十二诸侯之一;而孟孙氏、叔孙氏虽然没有明面上脱离鲁国,但是也各自据成邑、郈邑驻守,基本上和曲阜国都的鲁君断绝了往来,实际上也已经自立。三桓就此退出了鲁国的权力中心。 鲁穆公四年(公元前412年),齐国伐鲁,攻克郈邑,叔孙氏因此灭亡,家族四散,后来的汉初博士叔孙通,就是叔孙氏的后人。鲁穆公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国再次伐鲁,成邑也被攻克,孟孙氏家族覆灭,族人中的一支逃到了邹国,改姓为孟,日后儒家亚圣孟子孟轲,就是孟孙氏后裔。而自立的季氏费国,则成为鲁国的东南门户,和鲁国唇齿相依,一直互相依靠,联手抗齐,艰难地度过战国中后期天下大乱的时光。 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已经被秦国逼迫而迁都寿郢(寿春)的楚国为了弥补损失,出兵攻鲁,夺取了鲁国几乎所有国土,同时,也顺手消灭了费国。然后楚国把鲁顷公迁到莒城(山东莒县),给他留了这个最后的食邑。鲁顷公三十一年(公元前249年),鲁顷公姬仇在莒城去世,鲁祀断绝。八百年的鲁国和四百年的三桓历史,至此一起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