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重阳云游记(100):云台奇峰访茱萸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汪重阳云游记

(100)

云台奇峰访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茱萸果实,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按中国古人的习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登高,臂上佩带茱萸囊,可以传递对远方亲友的怀念之情。

上小学时,就听说过茱萸了,当然是因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过,因为见识短浅,已至不惑之年的我,还没见过茱萸的“真容”呢。这虽然不能就说是啥遗憾,但只要有机会,我还是想一睹茱萸的真容。

机会很快就来了,丙申年初夏季节,一个雨后初晴的周日,我与两位文友造访了著名的焦作市云台山景区最高峰茱萸峰。初听这山名,就觉奇怪,难道这里遍山茱萸吗?同行的当地文友张兄说:“对,这里自古以来茱萸就相当多,所以大诗人王维隐居此地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提到了茱萸,令此峰名声大震。”

哦,原来如此,这里不但有茱萸,还是王维的隐居处,那更得去探访一下了。不过,张兄说他至今也没见过茱萸树长啥样,但这次登山前上网查了查,对茱萸棵叶有了个初步印象,也许此行可以揭开茱萸的神秘面纱。

于是,一大早,我们就乘车出发,驶向了茱萸峰。 

(一)心系茱萸数十年 

越想看到茱萸真容,越得有耐心才行。

茱萸峰在层层山列包围的云台山深处,要想到达,得穿过十三道隧洞。十三道隧洞都是今人开凿的,不知当初古人隐居山中时,应该是怎样的寂静。按说,选择了隐居生活,就不应该有尘缘了,不知何故王维先生的思亲之情还那么强烈。当然,也幸亏王维没有断绝亲缘,不然我们后世之人也就没有这么合适的诗句来现成地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情了。

我就曾化用王维的名句写过这样的诗:

“当我伸出,开始涉世的双手/把走过身边的重阳/轻轻捧住时/我就十八岁了/细细凝眸节日深处/一位诗人正在异乡,播撒乡愁//从此后,每逢佳节/人们的思情就会突然倍增/如同金秋里/簇簇怒放的金色菊……”

写这首诗时,我十八岁,刚刚师范毕业,在离家近七十里外的地方工作。那天重阳节,是我的生日,而父母也是以节日名为我取名的。不惑之年,再来看这首稚嫩的小诗,虽有很多无病呻吟之情,却也蕴含着一颗刚刚走入社会的敏感的心儿对家的留恋。

上午九点,我们到达了茱萸峰下。一下车,清新的空气就扑面而来,嘈杂的声音也同时涌了过来。千年之前古人的隐居地,如今成了名胜区,又是周末,人潮涌动也很正常。然而,抬头看看大山,也就感觉不到嘈杂了。青山巍巍,西、北、东三面环绕,最高峰就在北面,远望好像一口大锅倒扣下来一样,民间又称“覆釜山”。

不过,因为我们在正山脚之下,视野展不开,只能隐约看到山顶南侧如锅底一样慢慢卷下来的样子。山之上,蓝天如洗,白云朵朵,组成了一幅祥和的图画。而漫山郁郁苍苍的植被,则在蓝天白云之下,徐徐清风之中,尽情开启了自己的呼吸系统,源源不断地向外界输送着新鲜的氧分子。深吸一口,沁润肺腑,就完全感觉不到这里游客众多,嘈杂阵阵了。

此时,我们的想法只有一个,踏上高峰,探访茱萸。 

(二)玄帝宫中见“茱萸” 

然而,也算奇怪,我们一登山,就居然把茱萸这事给忘了。

不过也不算奇怪,因为这山真是太陡了,我们得全力应对才行。登山起始处的那段台阶,简直就是直立拔高。这坡度,如果没有台阶的话,是无法攀登的。只拔了二三十米,我们就开始大喘气了。半坡腰的台阶旁,一尊潇洒的王维汉白玉雕像出现在眼前。只见诗人长衣飘飘,手持书卷贴在胸前,眼睛眺望着远方,陷入了深思,有一种对亲人望眼欲穿的感觉。

但是,我们并没有过多停留,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得先登上最高峰,拜谒玄帝宫。

全峰最高海拔1297米,从停车场开始攀登,拔高约300米就能到达山顶。300米是垂直高度,要拔上去需要绕着大山转上几转才行。同行的郑州赵兄四十多岁,看着身背大大的旅行包还十分稳健的张兄说:“你身体真不赖,我都喘得有点受不了了。”他之所以赞叹张兄,是因为张兄与他同龄,但体力看来更好。张兄的回答则很是睿智:“登山谁都喘,就看谁能坚持喘下去才行。”

这确是至理名言,登山拔高,需要的气息量很大,怎能一点不喘呢?能喘着气挺下去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况且,在这空气清新的大山里喘上一阵子,也是清洗肺腑的绝好时机,何乐而不为呢?

慢慢拔高之后,天气也慢慢变热了起来。雨后初晴,本来天气很凉爽,我们都还穿着薄外套。走着走着,身体就出了汗。等脱下外套后,盘山路也走完了,眼前出现了最后登顶的悬崖栈道。茱萸峰最突兀的这一段,几乎完全垂直,无法开凿台阶,就只能开设栈道了,栈道呈“之”字形把人送上了最高峰。

在山腰稍远处仰望玄帝宫时,我看到了山顶那整齐的建筑,规模很是不小。玄帝宫主要供奉哪位神仙呢?根据我对民间信仰文化的了解,应该是玄天上帝,也就是道教之中的北方大神——真武大帝。路上,我们看到了一通碑刻,据上面的文字介绍,这里自古就是供奉真武大帝的道场,与湖北武当山真武大帝道场遥遥相对。武当山称为“南顶”,这里称为“北顶”。

我的印象中,河南辉县天界山、淇县灵山北高峰、南召县五朵山都供奉真武大帝,也都称“北顶”。我们倒不用去刻意区别哪是“真假北顶”,反倒可以看出真武大帝在民间的影响多么大。民间信众都亲切地尊称真武大帝为“南顶老爷”“老爷”,就足以说明真武信仰的深入人心了。

攀登到栈道尽头,又登上了几乎直立的七十二级青石台阶后,才到达庙院之内。看着那古色古香的雄伟建筑,我惊呼道:“这样难走的山路,要建起这样大规模的宫观,要多少钱呢?”张兄说:“可能没有花景区一分钱,全是靠善男信女捐资建起来的。”走进大殿之内,只见真武大帝坐像是那么的庄严,登时让人肃然起敬。大殿内雕梁画栋,黄符垂挂,太极高悬,一派神秘。

这个时候,我突然悟到,这善男信女们坚定的信仰不就是一种茱萸吗?茱萸能治病,信仰也能治病,而且能治更大的社会病,诸如道德失守、伦理崩塌这样严重的社会病,完全能靠坚定的信仰治好。

如果我们国家的每一位公民都能像建设玄帝宫的信众一样,为国家这栋巨大的殿堂持续添砖加瓦,何愁我们的社会大厦不能长久地巍巍矗立呢?

在这茱萸峰最高处上,望着远方的道道山脉,我陷入了深思。 

(三)重阳阁上诗意浓 

下绝顶,沿山脊南行约半个小时,就到达了茱萸峰南麓山腰,与玄帝宫遥相呼应的重阳阁。重阳阁,始建于唐初,立于悬崖之上,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据传,王维就是在重阳阁上写下那首千古传诵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所以该阁楼被毁之后,后人于2003年又在此地重建了重阳阁——四层楼阁,高17.2米,建筑面积492平方米,青石为基,白玉作栏,白璧黑檐,立于绝壁之巅,如一首大气磅礴的唐诗排律一样精致而有韵味。

我们兴冲冲地登上楼阁后,只见楼阁内外,遍刻、遍挂着名人书法,显得诗意氤氲,书香浓郁。站在最高处,凭栏远眺,下临深谷,顿有飘然欲飞之心,又生仰天长啸之意。即使我不长啸,也有别的游客在激动地呼啸。

于是,一首打油诗歌涌上了心头:

重阳阁上重阳游,

云台正当绿意稠。

当年摩诘登高处,

引得后人客如流。

云白天蓝楼巍峨,

欢歌笑语声长久。

赏景品韵心旌摇,

兴味无限诗不朽。

真的,我还想起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酒?有吗?没有。但有茶,张兄好茶道,居然背着热水,负着茶具,带着茶叶上来了。重阳阁西北面,有道观一座,小巧玲珑,名曰“云台观”。我们走进观内,在东殿走廊上坐了下来,就着人家的小条桌,伴着浓郁的香火味,泡了几碗毛尖茶,小酌起来。

茶香四溢,在这青山道观之间氤氲着。人生有此一闲,也是一大乐事。此行茱萸峰,虽然未见到茱萸的真容,但毛尖茶也算是了了这桩心事。茱萸可以入药疗治思情,逐寒祛风;毛尖则可入水疗治散乱,清心净神。

就这样吧,红尘滚滚,若能常有一种悠闲从容在心间,就能做个入世的隐者,就能摆脱俗事的牵绊,从而放松下来,饮茶品香,看云听涛。

若有机会,还想再次携友,再访茱萸……

(本文写于2016.05.18)

  本期作者:汪重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