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金山: “弃恶扬善” 话烟草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2-06-13 发布于江苏
· 


大特写
 “弃恶扬善” 话烟草
 王金山


   2022年5月31日,又是一个世界无烟日。资料显示,我国吸烟者已达3.5亿,约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超过结核病、艾滋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
烟草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专家发出警告:如果不加控制,到2030年,和烟草有关的疾病可能导致中国三分之一的中年男性死亡。
  在无烟日里,我们除了提请人们再次认识吸烟对健康、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更盼望“烟民”能战胜自己,积极主动戒烟。因为戒与不戒,已不单系健康,更是关乎责任、毅力的命题。“反烟”,一个人的也是全社会的战斗。
主题:世界无烟日
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警告说,在中国,男性吸烟率达63%,占全球男性烟民的近1/3,如果目前的吸烟情况持续下去,那么,到2050年中国每年将有300万人死于烟草。
同时,中国有大量的资金被烟草消耗,因吸烟有关疾病造成的劳动力丧失、疾病以及过早死亡都会造成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幅度下降。出身演员世家的赵丽蓉自小就登上了戏台,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遗憾的是,这位著名艺术大师不幸患上肺癌而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这与她几十年的“一支接一支”的抽烟有很大的关系,她的肺癌便是多年烟草熏染的结果。“我抽烟,抽、抽、抽,抽得很厉害。”赵老师生前毫不掩饰地说道。对于烟草的控制乃至禁止,我们再不能“慈悲为怀”了!
   烟草本是“良药”
关于烟草与疾病这个话题,近几年来可谓说滥了,可“烟枪”们仍然我行我素,置若罔闻。因吸烟导致的疾病也在年年上升。
烟,《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烟,火气也。”烟的本义就是火气,是物品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由此产生了许多与烟有关的词语,常见的烟雾、烟霞、烟花、烟波、烟尘、烟春、烟柳、烟岛、烟径、烟浦、烟雪、烟野、烟村、烟郊、烟云、烟景等等。近现代,国人渐称之为烟。至于古文献中大量的“烟草”并非我们现在说的“烟草”。像唐代黄滔《景阳井赋》有“台城破兮烟草春,旧井湛亏苔藓新”之语;宋代陆游《小园》有“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之语,举不胜举。但这些“烟草”,都是指烟雾笼罩的草丛,也就是蔓草的意思。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使用“烟草”一词,是文献中最早表示今天我们所说的“烟草”这一名称的。
烟草是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之后才开始在欧洲崭露头角的。当时人们把它当作能医治疾病的“百病良药”,如治疗胃痛、关节痛和提神等。为了栽培这种奇异的植物,人们从海外把烟草弄到葡萄牙。为了纪念那位大使,给烟草起了个拉丁名称Nicotianatabacum,此后才有了尼古丁这个名字。可见,烟草本是“良药”,谁能料到后人将它异化了呢?
  “烟雾”变“毒雾”
烟在我国历史较短,大约是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由菲律宾传入,四百多年来,烟草的种植和制作工业发展很快。
香烟中的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黏膜很容易被机体吸收。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的尼古丁的含量。如果将一支雪茄烟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即可死亡。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吸烟量较大并不中毒呢?原因是烟草中的部分尼古丁被烟雾中的毒物甲醛中和了,而且大多数不是连续吸烟,这些尼古丁是间断缓慢进入人体的。此外纸烟点燃后50%的尼古丁随烟雾扩散到空气中,5%随烟头被扔掉,25%被燃烧破坏,只有20%被机体吸收。而尼古丁在体内很快被解毒随尿排出。
同时,瑞典科学家发现除了焦油和尼古丁这“两大杀手”外,香烟燃烧后还会产生并释放出一种名为内毒素的物质,也同样给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这很可能就是很多吸烟者都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原因。
   可见,烟草本是“良药”,谁知后人将它异化了呢?
烟草,待开垦的“处女地”
  烟在我国历史较短,大约是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由菲律宾传入,音译为“淡巴菰”(Tobacco)。四百多年来,烟草的种植和制作工业发展很快,仅我们日常吸的烟草制品就有许多种,其牌号之多可以万计了。烟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销路最广的消费品。据说,现在全世界约有一半以上的男人和四分之一的妇女抽烟,至于青少年抽烟的人数也不在少数。烟草虽然害人,但它并非是“害人之草”,原本就是良药嘛。至于后来变得面目可憎,完全是人类的罪过。如果我们“改造”它,便能化“毒”为“友”,为人类造福。据悉,早在上个世纪末,法国巴黎农业研究所科学家就做了一个成功的实验,他们把烟叶秆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把它们捞取置入稀薄的强碱液中,最后取出加压、干燥,制成蛋白质含量很高的精饲料,可以取代苜蓿等来饲养绵羊、骡马等牲畜。意大利科学家保罗·凡托齐进一步研究发现,烟草中所含蛋白质的质量比大豆、牛奶和蛋类所含蛋白质高得多,而且这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比标准蛋白质高2倍多。烟草在它开花之前,叶子里并不含极毒的尼古丁。烟草中的尼古丁是由根部产生出来的,并且这些尼古丁开始保留在根系里,直到烟草开过花后,大约相当于长至第六周时,它才逐渐移入叶子当中。因此,如果能科学地控制烟草的生长,及早地收获烟叶,就可以得到数量非常可观的高蛋白质食物。
  用烟草来制取蛋白质的技术并不复杂,将烟草青苗收割之后,经过压榨,制成烟草汁,再经过化学提纯,便提炼出蛋白质,最后得到一种纯蛋白质的白色粉末,可以用来代替奶类,生产冷饮和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也可以代替以粮食为基料的食物产品。据测定,烟草蛋白质中不含钠和钾,是肠胃病及肾脏病患者的高级滋补食品。
  烟草压榨之后,还可以回收烟叶中的纤维质残渣,这种残渣可以用来制造卷烟和雪茄,这类烟能使尼古丁和焦油的含量减少50%,而不影响味道。
烟草作为食用,可在生长的初期收割,种植的密度可比原来种植率提高10倍。科学家估计,从目前世界烟草产量中提炼的制品,可养活近1亿人。也就是说,有朝一日,烟草将成为人们餐桌上有益的食物。
      妇女吸烟害处多
今年32岁的邓玲在媒体工作,有时为了熬夜写稿,她可以抽上一整包的香烟。去年,邓玲怀孕了,但她的烟却仍然没有戒掉。10个月后,邓玲生下了一个女孩,但孩子却是名脑瘫儿,长到5个月身子仍软绵绵的像一堆棉花。医生分析了邓玲夫妻双方的健康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孩子的脑瘫与邓玲夫妇吸烟的习惯有关。
1996年全国吸烟流行病学研究就显示,57%的15岁以上女性和60%以上的育龄妇女每天都在被动吸烟。在被动吸烟妇女中,71%是在家里,25%在工作场所,33%在公共场所被动吸烟。在一些特殊行业,如在餐厅、酒吧工作的女性,几乎100%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妇女吸烟害处多,可导致冠心病,导致不孕、出生缺陷、死胎和流产,使产妇乳汁分泌减少,还可能导致白血病等肿瘤。
据心理学家分析,促使女性吸烟的心理因素真是形形色色。有的是为了寻求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有的是为了赶时髦,讲派头,玩“酷”;有的是因为苦闷、消沉;有的因为公关的需要;还有的是受了电视里明星的影响,模仿上了就欲罢不能。如今女烟民越来越低龄化,这恰恰跟小女孩们心态不成熟有很大关系。
    烟草,可以“从恶扬善”
烟草虽然害人,但它并非是“害人之草”,原本就是良药嘛。至于后来变得面目可憎,完全是人类的罪过。如果我们“改造”它,便能化“毒”为“友”,为人类造福。
意大利科学家保罗·凡托齐研究发现,烟草中所含蛋白质的质量比大豆、牛奶和蛋类所含蛋白质高得多,而且这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比标准蛋白质高2倍多。据测定,烟草蛋白质中不含钠和钾,是肠胃病及肾脏病患者的高级滋补食品。另外,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明,尼古丁有望成为治疗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抑郁症的有效药物。
但是,尼古丁有望成为治病药物只是医学上的一个研究点,目前也还没有投入使用。而且,即便这种药物真的投入使用,其中的尼古丁含量也是非常少的。毕竟,尼古丁是一个让人上瘾的药物,光是这一点,大家最好就不要轻易碰它。
   戒烟,任重而道远
烟草侵入中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个历史该结束了,不能再延伸了。我们再不能看着千千万万勤劳善良的农民在那2600多万亩最肥美的土地上,兢兢业业耕种这种毒草,然后使大批的烟民丢了钱而赚回了疾病、贫困、火灾、婚变、荒学、偷盗、污染以及妇婴的严重危害等等。
近几年来,我国在公共场所禁烟法规在数量和范围上都有很大程度的增加和扩大。如中国民航局于1983年就规定禁止在国内航班上吸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法规在各个城市的执行结果不太理想。
其次,创建无烟工作场所。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早已生效,公约要求社会各部门团结起来,共同努力,让每一位员工在工作场所不受被动吸烟的危害。还有,倡导无烟家庭。另外,鼓励人们戒烟。吸烟者戒烟是从根本上消除被动吸烟,所以无论从保护吸烟者健康角度,还是保护妇女儿童的角度,都应该鼓励吸烟者戒烟。
最后要说的是,加强健康教育。创造一个空气清新的生活空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强化吸烟者的公德意识和被动吸烟者的权益意识。
而今,烟草行业每年会为国家上缴巨额利税,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但我们不能只向钱看,要注重社会效益,禁烟不只是健康与否的问题,还涉及文明与否的层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先行一步,我们不能再为烟草造成的危害继续埋单。烟草危害之大是不争的事实,希望一些人从全局的利益出发,而不是站在私利的角度。
烟民们,请你们尽快与“小白棍”(香烟)告别吧,让我们在本世纪有更美好的环境,人们有更强壮的体魄!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5月31日)

 

释疑解惑

                    

“老烟枪”易感染艾滋病毒?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嗜烟如命的人,每天都在1—2包,有时还更多,为此,也患上了“老慢支”等疾病。近来听人说,像我们这样的“烟枪”还很容易感染上艾滋病毒。这该不会是某些人在故弄玄虚吧?
                                             安徽 钱明刚
钱读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其病因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传播途径则是通过性接触如卖淫、嫖娼、婚外性行为等。其次是血液传播如误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用了被污染的注射针头,多见于静脉吸毒者等。另外就是母婴传播,如分娩、哺乳传给婴儿。
那么,长期吸烟者,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老烟枪”,为何也可能感染艾滋病毒(HIV)呢?前不久,英国有关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发现,“老烟枪”很可能感染HIV。据2006年10期《性传播感染》期刊发表的一份报告称,研究者在吸烟与HIV感染关系的6项研究中有5项表明,吸烟者可能使人的多种免疫系统反应发生改变,从而增加了HIV感染的危险性。另外10项研究则观察了HIV向艾滋病转化的过程,虽然有9项与吸烟无关,但有1项与吸烟有明显关联。可见,吸烟可能感染HIV并非道听途说或危言耸听,而是又一个“狼来了”的有力警示。
如今,吸烟引起的危害举不胜举,各国主管部门的官员也为此大伤脑筋。据悉,日本东京从2006年10月开始实行全面禁烟,另据悉,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大城市也开始准备效仿。看来,“老烟枪”戒烟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吸烟易患风湿性关节炎?
编辑同志:
我是个“老烟枪”,吸烟历史大概快有20年了,前不久,我因关节疼痛等到医院就诊,医生在做了检查后,询问了我的病史,说吸烟可以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疾病,同时还可以引起风湿性关节炎。我不明白,吸烟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等毛病还可以理解,怎么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呢?
山东      钱根苗
 钱读者:
吸烟确实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据国外有关专家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吸烟会使男性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增加一倍。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095名先前被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的芬兰患者与153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与从不吸烟的男性相比,以往曾有吸烟史的男性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会增加一倍。
科学家发现,只有在那些类风湿因子呈阳性的男性中才会存在上述相关性。类风湿因子存在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液中。研究人员指出,以前的研究显示吸烟会促进这种抗体的产生。
前不久,爱尔兰的临床研究人员又有一个听上去有点奇怪的新发现:患有关节炎的男性吸烟者膝盖将会更疼痛,他们的膝关节中将损失更多软骨。
研究者查看了159位关节炎男性患者的膝盖透视图像,并询问他们的疼痛情况。若以100为最高的疼痛指数,吸烟者的疼痛指数平均为60,不吸烟者疼痛指数为45,二者有显著差异。
研究者不清楚为什么吸烟会加剧关节炎患者的膝盖疼痛。可能吸烟会扰乱和抑制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中的氧化剂,伤害软骨细胞。可能吸烟增加了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导致组织缺氧,因此削弱软骨的修复能力。吸烟还可能让人对疼痛更敏感。
风湿性关节炎与更常见的骨关节炎不同,骨关节炎是由于关节随着年龄增加磨损而造成的,而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则是机体免疫系统发生错误,对关节内的黏膜进行了错误的攻击,从而导致出现关节炎症、僵硬和畸形。同时,它还会影响人体的其他脏器,尤其是心脏。
最后要说的是,风湿性关节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但女性吸烟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几率却很小。研究人员推测,雌激素可能是造成吸烟很少增加女性患风湿性关节炎危险的原因。女性月经周期可能会抵消吸烟对类风湿因子和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影响。但研究人员强调,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实女性月经周期的这种影响。
总之,吸烟是引起身体一系列疾病的“罪魁祸首”,希望您尽快戒烟,为以后的身体健康“蓄精养锐”。 

 

手术前为啥要戒烟?
编辑同志:
我是位女白领,最近准备做胆囊切除手术,可不明白的是,手术医生为什么要我在手术前1~2周一定要戒烟?我说我是个“女烟枪”,因职业的缘故,已有15年的烟龄,现在叫我在短时间内不吸烟,不是给我出难题吗?
                                 湖北           周华丽
周读者:
我们理解你这位“老烟枪”的苦衷,然而,医生建议您在手术前戒烟1~2周或更长一段时间,然后再手术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如果在手术前吸烟,可使病人在全麻手术后痰量增多,加之刀口疼痛,不敢咳嗽,容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前不久,美国麻醉师协会有关专家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那些在接受全身麻醉前24小时内吸烟的人,手术中发生氧气进入心脏不足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高20倍,手术中由于心理压力会增加心跳次数,使得心脏需要更多的氧分,但是由于吸烟导致血液中—氧化碳太多,障碍肺脏把氧传送到心脏,而如果心脏在手术期间和手术后没有得到所需的足够的氧分,自然就可能增加罹患并发症的危险。
其次,吸烟会给麻醉带来危险。我们知道,麻醉下最大的危险就是缺氧、出血和低血压,而吸烟便容易导致供氧不足。由于烟中含有碳,长期吸烟血中的血红蛋白就会与碳结合,变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如碳氧血红蛋白超过一定范围或术中发生意外就比一般不吸烟者容易发生缺氧。如我们目前使用的脉搏血氧监护仪,虽能使麻醉医生迅速发现病人的供氧情况,但该仪器的发光二极管只能发出红光和红外光,这两种光源对碳氧血红蛋白与氧合血红蛋白(正常的血红蛋白)都可探测到,因此脉搏血氧监护仪不仅不能识别碳氧血红蛋白,反而把碳氧血红蛋白误认为氧合血红蛋白来报告。如抽烟的人血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已经达到70%,而脉搏血氧监护仪却可报告氧合血红蛋白达90%,这将使吸烟病人处于缺氧的危险之中而不被发现,甚至威胁到生命。
另外,有关专家研究得出,吸烟可明显延长皮肤、肌肉、骨骼等外伤病人的康复期,少数病例甚至因此久治不愈,只在手术及术后期间停止吸烟,对创伤愈合也有好处。如有人曾对29例骨髓炎手术患者进行仔细的对比研究,这些病人中,有9例为非吸烟者,9例在术前是吸烟者,术中及康复过程中终止吸烟,11例自始至终吸烟不停。医生通过X线监视骨骼生长情况,非吸烟者可在手术后两个月形成新骨,而吸烟者在两月内只有很少的新骨形成。平均起来,要长1厘米的新骨,吸烟者需2.98个月,而非吸烟者只需2.32个月。若有5厘米的空隙需要填补,那么对非吸烟者来说要10个月的恢复期,而对吸烟者来说要15个月才能愈合。另有临床医生发现,有些严重的皮肤裂口伤,虽经各种抗感染治疗,伤口仍然难以愈合,后来患者停止吸烟,伤口竟渐渐痊愈。至于吸烟影响外伤病人康复的机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妨碍机体与环境的气体交换,使微小血管痉挛,阻止了组织细胞间氧的交换,造成血液中氧的含量不足,而氧的缺乏是组织创伤难以愈合的关键因素。
为此,病人在动手术前的6~8个星期就停止吸烟才能够使他们的肺脏功能达到理想状态,若做不到,在动手术前1—2周要停止吸烟,最起码在手术前1—2天不能吸烟。而外伤病人、手术病人,尤其是较重的外伤病人切莫吸烟,在康复期更应少吸或停止吸烟。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此戒烟,想想看,如果不戒烟,万一哪一天您患了急症危症急需手术则怎么办?希望您这个“老烟枪”遵从医生的嘱咐,在这段时间戒烟,最好就此与香烟这个危险的朋友“拜拜”!

 

吸烟缘何引起胃溃疡?
编辑同志:
我是个白领丽人,由于工作的缘故,近年来“迷”上了香烟,且每天均在1—2包。最近,我因胃痛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胃溃疡”,问明原因后说可能与我的长期抽烟有关。我不明白,抽烟怎么会引起胃溃疡呢?抽烟引起的疾病应该是呼吸系统呀?另外,我的一位小姐妹不抽烟,怎么也患上了胃溃疡?
上海       刘青青
刘读者:
女性吸烟不仅会引起气管炎、肺结核、肺癌、口腔溃疡、口腔癌等,且能降低生育能力,易患女性不孕症,女性早产发生率也比不吸烟的女性高出1—2倍;其次,女性患乳腺癌、宫颈癌的几率也大大提高;尤为明显的是,吸烟女性要显得衰老,眼角、嘴唇周围皱纹明显增多。
那么,吸烟者为啥也容易引起胃溃疡呢?据有关专家研究证实,吸烟可促使胃黏膜收缩,减少胃黏膜对前列腺素合成,这是一种黏膜保护因子。吸烟还能刺激胃酸和蛋白酶的分泌,加重对黏膜的破坏。统计资料显示,吸烟者胃溃疡的发病率高,溃疡的愈合时间长,并且溃疡治愈后的复发率也高,所以健康人应该不要吸烟,而胃溃疡患者则要坚决戒烟,否则,会使胃溃疡症状加重,并很容易最后发展为胃癌。所以,为了您的健康,劝您尽快戒烟。
至于您那位小姐妹不抽烟为何也患上了胃溃疡,在排除了不良生活习惯及胃幽门螺旋菌感染等因素外,若长期处于被动吸烟的环境下,也易患胃溃疡,其发病机理跟吸烟者一样。
当今,我国被动吸烟的现象相当普遍。早在1996年全国吸烟流行病学研究就显示,57%的15岁以上女性和60%以上的育龄妇女每天都在被动吸烟。在被动吸烟妇女中,71%是在家里,25%在工作场所,33%在公共场所被动吸烟。在一些特殊行业,如在餐厅、酒吧工作的女性,几乎100%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为此,吸烟者戒烟才是从根本上消除被动吸烟。

 

王金山,男,66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