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楷木圣像背后的历史风云(上)

 滄州僕臣 2022-06-13 发布于四川

巫少飞

在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的思鲁阁内,有一件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的复制品。在衢州保存了整整27代的真品楷木像,何以现在是复制品?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一段历史风云……

1孔子夫妇楷木像是否子贡所刻?

孔子凋零的时刻是在公元前479年。按照《史记》的说法,子贡是最后一个见他的人。事实上,颜回、子路死后,跟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弟子也是子贡。

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 资料图片

在孔子73岁逝世后,众弟子为之守墓3年,只有子贡为之守墓6年。相传子贡在守墓期间,用楷木手摹了老师和师母的坐像。这件已呈褐色的楷木像,孔子夫妇双膝前曲,正面蹲坐于台。孔子身着宽领宽袖长袍,双手合抱镇圭拱手胸前,头戴圆帽,帽顶刻站方槽一周,面庞圆长,双目横长而外突,鼻高口合,唇卷而不露齿,鼻下两缕八字胡,下巴上三缕长须,两耳长而外突。孔子阔额,神态威严,像高约0.38米;亓官夫人长裙垂地,雍容大方,高约0.41米。

相传这是最像孔子原型的,历代视为十分贵重。

然而,楷木像是否真是子贡手刻?清代陈庚焕在《衢州楷像考》称:“相传端木子手镌也。”1930年,衢人余绍宋曾请人为楷木像专门拍照,并在照片之底题:“上为至圣先师及亓官夫人楷木像,相传为端木子贡手雕。刘佳《游家庙》诗也说所谓'传是卫国贤,摹刻志师谊’者也。西安旧志仅云:'宋衍圣公孔端友随高宗南渡,抱负以来’,不言何人所制,盖无确证,不敢轻说耳。今观两像,木理坚结,几化石质,而雕刻又极古朴浑穆,虽不敢必其出于子贡,要为汉以前人之制作,则无疑。木质而能流存至今,世间更无其偶,况属圣容,尤堪珍重。旧奉家庙思鲁阁下,今移奉阁上。孔裔向不轻示人,非其时不许瞻仰。十五年前,由绍宋商诸前博士肖铿先生,始许摄影渐传于世人,多未详其由来。用志数言,藉传梗概。  庚午首夏龙游余绍宋再拜谨记。”

文中的“前博士肖铿先生”,即孔子73世孙孔庆仪。余绍宋一方面不敢轻言是子贡手摹,另一方面肯定了楷木像在汉以前无疑。

2郁达夫笔下的楷木像

据《杭江小历纪程》记,1933年11月9日,杭江铁路全线通车,为广泛宣传,铁路方面邀请郁达夫游历全程,想凭借郁达夫的生花妙笔,编铁路指南之类的册子,将沿途景物详告中外游客。

大作家郁达夫在关于衢州的纪游中说,“孔庙和楷木孔子像最为一般人所知道,数千年来的国宝,实在是不容易见到的稀世奇珍。”他这样描写所见到的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陪我们去孔庙,是衢州医院的院长孔熊瑞先生,系孔子第七十三代裔孙。楷木像藏在孔庙西首的一间楼上;像各高尺余,孔子是朝服执圭的一个坐像,亓官夫人的也是一样的一个,但手中无圭。两像颜色苍黑,刻划遒劲,决不是现代人的刀势。据孔先生告诉我们的话,则这两像素来就说是出于端木子贡之手刻,宋南渡时由衍圣公孔端友抱负来衢,供在家庙的思鲁阁上;即以来衢州后的年限来说,也已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孔子像的面貌,同一般的画像并不相同,两眼及鼻子很大,颧骨不十分高,须分三挂,下垂及拱起的手际,耳朵也比常人大一点儿。孔子的一个圭,一挂须,及一只耳朵,已经损坏了,现在的系后人补刻嵌入的,刀法和刻纹,与原刻的一比,显见得后人的笔势来得软弱。”

3楷木像是否“汉以前”的文物?

楷木像到底是否“汉以前”的文物呢?对此,著名学者龚鹏程在《南宗祀孔记》一文中认为,楷木像不但不是子贡所刻,年代在汉以前也存疑:“道理很简单:一、汉以前没有刻人像作为崇拜对象的风气,俑人是替代殉葬者供仆役之用的。二、即使是俑,孔子也不赞成,子贡为孔门高弟,不会干这种事。三、亓官夫人是坐姿。中国人垂足而坐,时在晚唐以后,故此像至早不会早于北宋初年。宋建炎三年,孔端友奉此像南迁,固然大有可能,像却绝非晚唐以前之物。”如果从人像的角度看,一直到晚近时代,中国人似乎并不喜欢立像。应该说,中国早期的人像艺术,并不一定具备“纪念”“崇拜”的意义。事实上,早在龚鹏程发表此文前的1980年代,国家文物局就鉴定孔子夫妇楷木像为宋代的国家一级文物。

虽然楷木像是否“汉以前”仍存疑,但我们都知道,楷木像哪怕是宋代的,依然是国宝。

4“靖康耻”与孔氏大宗南渡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大家熟悉的岳飞《满江红》里涉及的“靖康耻”,与楷木像南渡至衢州直接关联。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靖康二年(1127),金兵威逼宋钦宗、宋徽宗到金营,北宋由此灭亡。是年五月初一,宋徽宗第九子赵构重建宋政权于应天府。然而4个月后,金兵侵入河南孟县,在河南商丘的宋高宗只能南逃。

即使南逃,宋室仍然不忘孔门,诏远在曲阜的孔子48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及孔端友堂叔孔传一同到扬州陪祭。陪祭后的第二年(1129)正月,孔端友深感形势严峻,与族长孔传一起召集孔氏族人商议,商议的结果是:孔端友弟弟孔端操守护曲阜的孔庙和孔林,孔传二弟孔若鉴留下辅佐,而孔端友与孔传则背负孔子夫妇楷木像,带领孔氏大宗避敌南渡。

孔氏大宗南渡后,在浙江衢州,孔端友依然是孔门血脉认定的嫡长孙,并为宋室诰封为承奉郎、衍圣公。而在山东曲阜,金太宗则封孔端友之弟孔端操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庙祭祀事务。就这样,孔氏宗室就分裂为南北两宗,衢州的这一支世称南宗,曲阜的一支称为北宗。衢州便成孔子后裔的第二故乡,史称“东南阙里”,孔端友是为孔氏南宗的始祖。而“最后的奉祀官”是如今居于衢地的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1945年10月,落款为“行政院院长宋子文”的批复是——“指定胞弟繁英之长子祥楷继承奉祀官请鉴核转呈备案等情,核无不合,应准照办理。”

5和楷木像一道南渡的还有三件镇庙之宝

据崔铭先先生著《孔夫子的嫡长孙们》一文记载,除了孔子及亓官夫人的楷木像外,孔端友南渡至衢时还有三件镇庙之宝。

随楷木像一道南渡的还有吴道子的“先圣遗像”,现仍存衢州孔氏南宗家庙。  资料图片

第一件为“画圣”吴道子所作的先圣遗像刻碑。在南渡前,此碑已在孔子嫡长孙手中珍藏了近500年。吴道子曾做过兖州瑕丘县尉,其所作的先圣遗像,是后世读书人接受并默认的孔子形象。时至今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邮政权威发布的孔子像仍承袭吴道子所绘。

第二件是孔传珍藏的孔道辅击蛇笏。孔道辅为孔子45世孙,他在宁州任职时,宁州天庆观真武殿里有蛇出现,盘踞殿梁而不去,众人以为神异。孔道辅不以为惑,以手持之笏击杀之。此事为宋真宗知道后,大为赞许。于是,孔道辅的击蛇笏也就作为孔家的珍宝而密藏下来。

第三件是宋政和五年(1115),宋皇室所颁“至圣文宣王庙朱记”印。这类印记是皇家颁给京城及外处职司、诸军将校等使用的,其制长一寸七分,宽一寸六分。

这四件镇庙之宝,如今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仅存吴道子所作的先圣遗像碑。

6楷木像曾有这样一个传说

孔氏大宗南迁时,正值南方多雨季节,淫雨霏霏,天色灰蒙,江河横溢,道路泥泞。在兵荒马乱中,背负着楷木像的衍圣公孔端友和孔传一行人,与宋室人马失散。这天,人们疲惫不堪,夜泊镇江北岸。正在酣睡之际,被追兵惊醒,他们只得摸黑拔篙起航。小船离岸不久,突然电光闪烁,雷声大作,风雨交加。一叶小舟,飘荡在江中,被狂风恶浪掀翻了。风浪中,孔端友紧抱住两尊楷木圣像,随波逐流,誓与圣像共存亡。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忽觉得有神人托着他,顶风破浪,逆流而上。天微明,竟然到了南岸。登岸后,众人焚香祷谢。香火缭绕处,幻出篆写的“鲁阜山神”四个大字。衍圣公恍然大悟,原来是山神护圣像来了。后为纪念此事,衍圣公在衢州建有鲁阜山神祠。

这个故事见于清康熙重修、道光重版的《衢州府志》,而府志所参引的材料在冯世科所作的《鲁阜山神祠记》一文中。虽然这只是传说,但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中,用这样的传说故事来寄托南渡后孔氏族人的内心情感也算合情合理。

[责任编辑:吴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