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夫人的100两银子,是真心帮刘姥姥吗?不,看看她做的这件事

 liuhuirong 2022-06-14 发布于湖北

帮助刘姥姥,不管是不是真心吧,需要给一百两银子吗?

上次刘姥姥来打秋风,王夫人就吩咐王熙凤“便是有什么说的,叫二奶奶裁度着就是了”,把权力下放给了王熙凤。

王熙凤这时还“未办过婚丧大事”,但日常人情来往已经是业务熟练了。她给刘姥姥的二十两银子一吊钱,一定是不多不少、不丰不俭、恰如其分的。

有了上次的二十两银子一吊钱作参照标准,王夫人这次给刘姥姥一百两“帮助”,是不是太过分了?

是的,如果是看成“帮助”,那的确是太多、太过分了。但是王夫人这一百两并不是“帮助”,而是按劳付酬。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给上下主仆带来无数欢乐,给贾母解闷。但因为这些而付出报酬,那是“执行经理”王熙凤的事情,用不着王夫人亲自出面。

可是刘姥姥有一件事,做得非常符合王夫人的心意。而这一件事的意义,远超过了贾府“惜老怜贫”的传统。这是什么事?

刘姥姥“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听”,其中有一件是吃斋念佛、感动神仙、赐给本该绝后的老奶奶一个孩子的故事。

平心而论,这故事其实很不合逻辑: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玉皇大帝是道教中的神仙,并不是一个系统。观音要送子,为什么“奏了玉皇”?

但是,中国民间是如此兼容并包,不在乎神仙菩萨佛的体系,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可以让他们互相交流。刘姥姥就是这样认为的,王夫人也不反对,贾母也不会较真。

引起贾母与王夫人注意的,是故事里说的这几点要素:“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是不是有点熟悉?

没错,贾珠就是“不上二十,一病死了”,宝玉就是“今年才十三四岁(大致)”、并且“长的得人意儿”,“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

这个故事,岂不是正与贾家不谋而合?

按照这个故事的逻辑,宝玉就是因为贾母王夫人“这样虔心”而受神佛赐下的。听了这个故事,贾母王夫人岂有个不暗暗心喜的?

果然。“这一席话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让凡事漠不关心、毫无生活兴趣的王夫人“听住了”,这个故事对她的触动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说到这里,一百两银子的用意也就很清楚了:不是乐善好施(乐善好施是贾府传统。但因为乐善好施而周济穷人,那是管家的王熙凤的责任,不需要王夫人亲自出面),不是友好亲睦(把贫苦的刘姥姥当成亲戚、朋友对待,那需要相当大的格局),而是按劳付酬,是对刘姥姥的故事的回报。

八十回以后刘姥姥救助巧姐,是“幸娘亲,积得阴功”,王熙凤种下的前因。为什么王熙凤两次送上的二十八两,比王夫人的一百两更具备“阴功”?

因为这二十八两、主要是第一次的二十两,才是真正的施恩。后来给刘姥姥的钱财再多,也不过是对她的恰到好处的劳动的酬劳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