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要素----植物

 新用户69793731 2022-06-14 发布于北京

梧阴匝地,槐荫当庭;

插柳沿堤,栽梅绕屋;

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

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明朝计成《园冶》

图片

《盆菊图》(局部)/明 沈周

中国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

图片

《真赏斋图》/明 文征明

多年前,智慧的先辈们早已开始探索植物的美感与品质他们将植物的审美属性与人的思想巧妙连接,细心雕琢,寄情于景于物植物不仅仅是观赏的对象,还成为古人表达情感、祈求幸福的一种载体

图片

《辋川图》/唐 王维

植物文化意境

按字面来理解,意即意象,属于主观的范畴;境即景物,属于客观的范畴,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却认为,“境”并非只包括景物,人的喜怒哀乐也是心中的境界,因而能够写真景物、真感情的,都可以算有境界。

图片

《兰亭修契图》/明 文徵明

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是按照诗和画的创作原则行事,并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中国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写意,那么写意与写实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写实是在自然的原貌,而不着重渗入人的主观感受。写意则虽然也顾及到自然的原来面目,但却注入了人的主观感受,虽不酷似自然原貌,但却能传自然之神,所以就有着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图片

 《四景山水图》 春景/宋 刘松年

在古代,诗人、画家遍游了名山大川之后,要想把它移植到有限的庭院空间,原封不动的照搬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像绘画那样,把对于自然的感受用写意的方法再现于园内。《园冶》所说“多方胜境,咫尺山林”,实际上就是真实自然山水的缩影。

图片

《四景山水图》 夏景/宋 刘松年

那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达到对意境的追求呢?佛家认为,人有眼、耳、鼻、舌、身五根,所以能够识色、声、香、味、触五境,但除五境外还有一个“法境”,这一境靠什么去认识呢?要靠“悟”,就是领会或想象。

图片

《四景山水图》 秋景/宋 刘松年

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创造整体环境,并综合运用一切可以影响人的感官的因素以获得诗的意境美通过赋予物质以诗情画意,把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的物质空间升华为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

图片

《四景山水图》 冬景/宋 刘松年

例如承德离宫中的“万壑松风”、“松鹤情樾”、“青枫绿屿”、“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金莲映日”等,江南园林也是如此,如拙政园中的“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倚玉轩”、“待霜亭”、“梧竹幽居亭”、“留听阁”、“听雨轩”等,有的是以直接观赏花木为主题,有的则是借花木而简洁抒发某种情趣。中国园林不单是一种视觉艺术,而且还涉及到听觉、嗅觉等其它感官,此外,春夏秋冬等时令变化,雨雪阴晴等气候变化都会改变空间意境而影响到人的感受,这些因素往往又都是借花木作为媒介而间接发挥作用。

图片

拙政园“海棠春坞”

图片

拙政园“梧竹幽居亭”

图片

拙政园“玉兰堂”

“万壑松风”、“留听阁”、“听雨轩”主要是借古松、芭蕉、残荷在风吹或雨打的条件下产生的声响效果给人以不同艺术感受。

图片

离宫“万壑松风”

图片

拙政园“留听阁”

图片

拙政园“听雨轩”

还有些花木则是通过色彩变化或嗅觉等其它途径来传递信息的,例如离宫中的“金莲映日”和拙政园中的“枇杷园”主要是通过色彩而影响人的感受的。为此,枇杷园又称之为金果园。

图片

拙政园“枇杷园”

至于通过嗅觉而起作用的例子就更加多得不胜枚举了,如留园中的“闻木樨香”、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和“远香溢清”、“远香堂”等景观,无非都是借各色(桂、梅、荷)花香袭人而得名,陆游曾有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这表明各种花木的生长、盛开或凋谢常因时令变化而更迭,夏日的荷莲、秋天的桂、菊,寒冬的腊梅,因此,随着各色花木的盛开凋谢使不期而然地反映出季节和时令的变化。

图片

留园“闻木樨香”

图片

拙政园“雪香云蔚”

图片

拙政园“远香堂”

植物经典象征意义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图片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图片  图片  图片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图片

“玉兰富贵”--玉兰、海棠、牡丹、桂花

图片

      “出污泥而不染”--荷花                  “多子多福”--石榴

七大古典园林经典植物

01  竹子

图片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挺拔修长,四季青翠,风霜不染,予人美的感受。正是这种自然、纯朴的风格,成为意境深远的古典园林中最为原始的盈盈翠绿,也是广受欢迎的造园植物之一。

图片

竹笋不但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并且最重要的应用就是竹与路,古典园林中园路强调“曲径通幽”,竹林小径力求含蓄深邃,修竹夹道,一派绿竹成荫、云雾缭绕的生动景象跃入眼帘。

图片

02  玉兰

图片

玉兰,木兰科落叶乔木,别名白玉兰、望春、玉兰花。 花白色到淡紫红色,盛开时,花瓣展向四方,使庭院青白片片,白光耀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美化庭院之理想花型。

图片

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作为早春观花落叶乔木,从树姿到花形都甚为优美,盛花时节似雪涛落雨,洁白清香。

图片

玉兰在我国栽培历史长达2500年,因其淡雅清幽,被广泛种植在寺庙、庭院中。到了唐代,栽植玉兰在庭院已经成为植物配置的常用形式。

图片

03  芭蕉

图片

芭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而宽,性喜温暖耐寒力弱,茎分生能力强,耐半荫,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山高林密,土地肥沃的地方十分适合芭蕉种植。

图片

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芭蕉不知承载着多少中国文化和风雅,叶片嫩绿惹人爱,若园内植上几丛芭蕉,绿荫浓密,蕉窗夜雨,一派诗情画意。

图片

04  海棠

图片

“初如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缬晕明霞,落则有若宿妆淡粉“,到了秋日,鲜红的果实如同一个个小灯笼悬挂枝头,兼之味道酸甜可口,可以鲜食。

图片

海棠在我国栽培历史也有2000年,在秦汉以前,关于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在造园文献中并没有专门描述,从汉代开始海棠作为一种观赏树种应用在园林中。

图片

宋代文人普遍喜以海棠为题材,或诗、或文,宋代帝王也十分重视海棠,真宗皇帝御制后葩杂花十题,以海棠为首章,赐近臣唱和。到了明清期海棠不仅用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还应用于寺庙园林,如清代法华寺有海棠院,诗云“悯忠寺前花千树,只有游人看海棠”。清时公共园林如杜甫草堂,少数民族园林如西藏庄园园林也广泛运用海棠。

05  木香

图片

木香是攀援小灌木植物,喜阳光,亦耐半阴,较耐寒,适生于排水良好的肥沃润湿地。

图片

木香的香气浓郁独特,相传是玉皇大帝出巡时,喜用木香的蔓藤来铺路。而古代女子身上也常佩戴木香花,若遇到心上人,便将之赠送与对方。

图片

06   琼花

图片

琼花,又称聚八仙、蝴蝶花,牛耳抱珠。忍冬科落叶的半常绿灌木,4、5月开花,花大如盘,洁白似玉。

图片

作为扬州市花,昆山三宝之一,自古便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誉。琼花是中国特有的名花,文献中记载在唐朝已有栽培,以其淡雅风姿以及种种富有浪漫色彩的传说闻名天下。

图片

07  南天竹

图片

南天竹植株优美,果实鲜艳,强光下叶色变红,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性喜温暖及湿润的环境,比较耐阴,也耐寒,容易养护。栽培土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对水分要求不甚严格,既能耐湿也能耐旱。

图片

在古典园林中,常种植在山石旁、庭院屋前或墙角,也可盆栽或制作盆景。南天竹是古典插花的好材料,它的果枝常与盛开的腊梅、松枝一同瓶插,寓意“松竹梅”岁寒三友。

图片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