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估是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状况及成效进行评估。通过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估,企业可以认清自己在数字化方面的现状,明确进展、优势和改进的方向。 遵循完整性、可度量、可移植、先进性、针对性、应用性等原则,在充分考虑国内外企业数字化的先进水平和最佳实践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模型。 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维度包括关键能力维度及分解的子能力维度。在评价维度方面,依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思路"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等相关内容,确定了战略与发展、组织与人才、技术与平台、数据与应用、业务与流程五类评价维度: 1、战略与发展 生存是企业的首要问题,创造客户价值,实现客户满意是企业赖以存续的唯一手段。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要以不断创造客户价值、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为目标,基于此制定企业数字化发展战略和规划,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发展方向。在战略与规划方面,确定了数字化战略、数据驱动、价值驱动、发展驱动四大评价指标。 数字化战略∶企业是否制定了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和规划,并能根据发展环境的变化,适时对发展规划进行调整。在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是否制定了翔实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计划。明确数字化转型能对原有的业务进行赋能,使赋能后的业务具有更具优势势的核心竞争力;明确利用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业务的转型升级;明确利用数据化转型,能够实现对企业商业模式的重构与增强等。 数据驱动∶企业是否明确建立数据驱动型企业战略与规划。数据驱动是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主要涉及数据资产化,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和创新驱动潜能等。企业需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计算、共享、应用、挖掘等;发现业务应用、管理过程、业务运营等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驱动流程再造、业务创新及构建企业新业态等。数据驱动的方法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融合、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应用四个方面。 价值驱动∶企业是否建立了价值驱动发展模式战略与规划。企业整体效益提升是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及落脚点,数字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改变企业的研发、生产、运营等,促进企业存量业务流程优化、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也帮助企业不断获取新的增量空间,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驱动:企业是否建立发展驱动的商业模式的战略与规划。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产条件和结合方式的差异,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关键性发展要素,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要素的内涵日益丰富。在现今的信息化及互联网时代,数据成为最主要的发展要素。企业能否将发展因素作为驱动力,驱动企业发展。 2、组织与人才 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开展必须依赖数字化人才,以数字化人才为核心构建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招募聘用、团队构建、目标设定、流程规范、资源配给、绩效评价、激励与淘汰的体制机制,以保证数字化转型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以人为本,从组织文化层面建立对探索和创新的鼓励,在未来的组织中凝聚充满创新思维和热情的生力军,形成组织级的体系化创新能力,让创新成为组织核心能力和工作新常态。 因此,在组织与人才方面,设立了组织保障、管理保障、技术保障与人才保障四大评价指标。 组织保障:企业是否在组织制度和机制上保障数字化转型执行。组织保障是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为组织实施各项职能活动提供组织领导、组织结构、组织人才和组织文化等基础资源,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石。 管理保障∶企业是否有完善的制度和管理措施,保证企业数字化转型计划的执行。构建完善的数字化转型管理保障,是保障和指导数字化转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 技术保障∶企业是否在技术方面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计划的执行。技术保障体系包括了新一代数字技术和技术平台两方面内容,并为加强创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动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架构演进及管理能力优化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才保障∶企业是否开展了数字化人才培养,是否具有数字化人才储备。数字化人才是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相关人才欠缺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难题,需要企业围绕战略目标,强化人才引进、培训、使用和考核。可以采用外部协同与内部挖潜的人才发展机制,联合院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共同培养既熟悉业务又熟悉信息化、熟悉数字化并能捕捉行业发展方向的融合性团队。同时完善企业培训体系,加强与行业主导企业的交流,拓展视野。 3、技术与平台 技术工具与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是企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移动应用、区块链等技术,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工具。而数字化技术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数字化平台产品。技术工具与平台的运用应以成熟可靠、支持业务可持续稳定运行为基本要求,以实现客户满意为最终目标。企业必须以业务需要为主要因素考虑新技术的引入,避免对新技术的片面追求和过度超前采用。同时注重成功技术在业务领域的复用,实现技术的"一处成功,多处开花"的效果。 此外,为可预期的未来业务发展保留空间,可以在技术先进性上做出提前考虑,但应以风险可控和安全可靠为原则,形成合理的采用和退出机制。在验证测试严谨完整和应急准备充分有效的前提下适度采用新技术.并强化运行监控和效果评估并适时调整,从而确保新技术采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为此,在技术与平台方面,设置了资源规划、平台建设、平台运营三大评价指标。 资源规划∶企业为进行数字化转型而进行的资源规划是否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资源规划不应局限于数据资源、技术平台等狭义的数字资源类型,而应以企业发展目标和结果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统筹开展技术平台、数据资产、业务变革、产业整合、生态发展综合规划,有重点、分阶段地推动企业各项数字化资源协调发展。 平台建设∶企业是否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了成体系的数字平台。数字平台是企业推动业务转型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根据目前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实践,企业完整的数字平台由前中后台三部分构成。在数字化赋能之下,前台应该具备敏捷性,中台肩负着高效性,而后台则具备弹性的特征。另一方面,新一代的数字化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创新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目前,技术平台规划宜以云化数据中心为资源和能力核心,以微服务化架构为业务功能实现路径,以全域数据实时采集和应用为业务管理和决策驱动.以物联网、互联网为资源、能力拓展和延伸载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应用为新动能,推动创建先进、高质量发展的业务新模式。 平台运营∶企业是否在业务发展中实施数字平台运营。因此,数字平台运营并不局限于平台本身的前台应用、平台组件的迭代优化,也包括基干数字平台开展业务流程重构与运营等活动。在数字平台的运营上,在应用级,打造建运一体的应用迭代模式;在平台级,形成共建共享的平台运营生态;在业务级,构建自由拼接的业务流程模式。 4、数据与应用 目前,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资源已经成为"智慧地球"的重要的生产要素。如何让数据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帮助人们获得知识和洞察,形成正确的决策,做出快速决策,是数据与应用的核心诉求。在实践中,数据产生价值有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包括数据的消费者定义价值,具体的应用场景下发挥价值,经过分析和加工释放价值等。 数据管理与应用方面,设立了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智能、数据安全五个评价指标。 数据治理:企业是否完成了高水平的数据治理工作。数据治理指导其他数据管理职能模块的执行,其目标是使组织能够将数据作为资产进行管理。数据治理要确保各项数据管理活动贯彻执行,强调执行和监督下的职责分离。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方法之一,提升企业数据治理能力水平,一方面可以确保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数据管理战略的良好衔接,另一方面可以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提供高价值的数据。 数据管理∶是否解决了数据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为了充分彰显数据价值,解决数据质量水平不高、信息孤岛、数据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亟需提高数据管理能力。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提升的方法是以企业数据管理能力等级评定为基准,结合企业数据管理实践经验,帮助各类型企业准确评估自身数据管理能力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明确数据管理能力等级提升的路径。 数据应用∶数据应用能力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数据应用能力水平提升有助于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创新,可以确保数据被准确、便捷的使用、流通。数据只有被充分地的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业务需求、创新业务驱动及促进数据价值的转化。数据应用能力水平提升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每项工作均环环相扣、相互承接。企业数据应用能力水平提升应以数据应用质量管理为基础,通过探索数据应用创新,加强数据开放合作,完善数据孵化机制,优化数据应用激励,推动数据成果输出等一系列举措,实现质的飞跃。 数据智能∶是否开展了数据智能技术应用与探索。如果无法从数据中提取出知识和信息并加以有效利用,数据本身并不能驱动和引领数字化转型取得成功。数据智能是让数据发挥它最大的价值的途径之一。数据智能结合大规模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机交互、可视化等多种技术,从数据中提炼、发掘、获取有揭示性和可操作性的信息,从而为人们在基于数据制定决策或执行任务时提供有效的智能支持。 数据安全∶企业是否具备数据安全相关保障技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除了外部法律要求、网络安全威胁,也有来自内部数据的大量汇聚和充分共享,如何数据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价值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5、业务与流程 在业务与流程方面,从业务场景的源头开展策划,逐步构建技术平台、业务系统和管理机制有机融合的安全的管理体系,使得公司员工和外部客户在享受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能够得到无干扰、充分、适度、妥善的安全防护。 因此,在业务与流程方面,设置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生态五大评价指标∶ 数字化营销∶企业是否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营销就是将线上、线下商业场景融合,基于互联网络、移动通信技术、数字交互式媒体和智能设备等有效地调动企业资源,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客户进行自动精准营销,并且不断优化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客户终身价值。 数字化运营∶是否实现了全方位的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运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最为重要的挑战,运营成熟度高的企业,能够娴熟运用技术手段履行订单,更快地获取客户,或创造新的营收增长来源,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忠诚度,获得多赢。企业 可以通过运用战略方法优化运营模式,并在技术、流程和人员等维度上全面转型业务,提升运营成熟度,实现智能运营。在数字化运营转型中,财务、人力、采购、供应链等是重要方面。 数字化产品∶企业是否形成了不断迭代的数字化产品。数字化产品是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对产品进行数字化的描述,其中包括产品全生合周期中各个阶段的数字化信息描述和各个阶段数字化信息之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以便进行产品的异地设计和制造,以及知识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传递,例如从设计、生产、维护到升级等。数字化产品转型定义是建立在企业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基础上,进一步触及企业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 数字化服务∶企业是否实现了数字化服务。企业数字化服务是指通过软件、营销和数据三位一体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是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传统企业服务深度融合的服务手段,其具体表现是服务的响应速度更快、更人性化、成本更低等。 数字化生态:企业是否实现了数字化生态。数字生态是异质性企业和各类第三方服务机构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形成的低交易费用、高运营效率的新型经济体。数字生态是新型的组织形式,是数字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承载单元。数字生态由产业、生态运营平台(EOP)、生产性服务业三大要素构建。核心企业把产业相关方组织起来,包括产业上游、下游、合作伙伴等。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业、通信业、物流业、交易市场等。EOP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核心企业为整个行业提供"公共品"服务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衔接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的纽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