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趣的人生探讨

 窦旭民图书馆 2022-06-17 发布于陕西

有趣的人生探讨

亚瑟·叔本华(1788222日—8609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出生于德国但泽(今属波兰,已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其父因发疯投水自杀身亡。其母是名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叔本华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较深,最后关系破裂。他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后因肺炎恶化病亡。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叔本华认为,人类有两大最常见的愚蠢:一是“不是在他自身的本质中去寻求幸福,而是在别人看待'他是什么’中寻求幸福”。也就是说,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为别人而活。

二是牺牲健康去谋求别的东西,不明白一个健康的乞丐比一位多病的国王要幸福得多。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而叔本华则简明指出,人类幸福的两大宿敌是“痛苦”和“无聊”。这是一种双重对立的存在,一是外部的或客观的,一是内在的或主观的。匮乏的环境和贫穷会导致人之痛苦;而一个人衣食无忧,那么他就会故而感到无聊。

       是的,当人们幸运离开了其中一端时,转身也就接近了另外一端,说白了,就是躲得了痛苦却免不了无聊,反之亦然,免去了无聊,却躲不开痛苦。其实,生活就像一台摆钟。在钟摆两端之间,或激烈或温和地来回摇摆——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反正总有一项逃脱不掉。

聪慧睿智的人会从痛苦不安中争取自由和闲暇,追求平静、简朴和安逸,所以,这类人会回归质朴,尽可能维护、保持不被打扰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却往往是孤独的。

而处于痛苦另一端中那些愚笨的人,一旦从贫困的痛苦中稍稍解脱出来,就会不惜任何代价去争取消遣和社交。这类人纵情人生,自身固有的缺陷(软肋)就会显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时常觉得生活无聊。于是叔本华就得出一个结论——人生,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这一悲观的结论或许有点道理,但我觉得不完全正确。

一个人内心满足与否,取决于自己的情感、欲望和思想的共同作用,财富或者别人的眼光只是影响了人们对生活的规划和安排,并没有直接的决定作用。生活的幸福与否,取决于人的内心是否感到满足。为何一些有钱人并不感到生活幸福快乐,为何一般贫穷人倒觉得生活快乐愉悦,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此。

关于幸福一说,人的主观因素要比客观因素重要得多。而人的身体健康更比其他幸福重要得多,因而有人就说,“宁做健康的乞丐,不做多病的国王”。这也就是为什么相同的外在环境或外部事件,对两个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便是在无限相似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还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里充满着哲学的智慧,需要人们耐心细致的研讨一番,即可从中获得教益。

总而言之,人们不要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议论,尽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只要自己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没有走歪路,没有做坏事,就没有必要惧怕任何非议。再就是注重个人身心健康,思想端正、心境开阔、积德行善、多做好事,自然就会容尽天下难容之事,笑尽天下可笑之事。

2022426日渭滨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