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和国钧官窑的创新期(1966-1978)

 立达国学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共和国钧官窑》|来源

周建秋|作者

    赵蕊|编辑


01

1966年

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运动也给禹县的钧瓷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运动开始以“大破四旧大立四新”为标志,钧瓷传统器型中凡带龙带凤和以尊和鼎为名的全部被毁。几个工厂相继停产,钧瓷老艺人被放逐回乡。钧瓷生产一度遭到灭顶之灾。

02

1971年

中国钧瓷艺术(香港)国际研讨会

暨钧瓷珍品展览会开幕式现场

经过五年的风霜雪雨的洗礼,钧瓷人认识到,钧瓷的传统工艺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传统的器皿不能做,我们可以做的还有许多,如讴歌时代人物的新造型。于是《红灯记》中的李铁梅、赤脚医生、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人物等一大批钧瓷人物问世,极大地丰富了钧瓷的品类。国家主管部门也高度重视钧瓷在造型方面的转变,为鼓励创新,还给禹县第一陶瓷厂拨款 10 万元。

03

1972年

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钧瓷厂代表带去各自的产品出席会议,国营瓷厂生产的工艺瓷壶收入《中国工艺美术画册》,钧瓷人意识到钧瓷要想大发展,必须加大钧瓷品种的艺术含量。

04

1974年12月

中国钧窑珍品展在日本中日友好会馆开幕

禹县第一陶瓷厂改名为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一厂,禹县第二陶瓷厂改名为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二厂,神垕镇社办工厂改名为神垕镇东风工艺美术陶瓷厂。更改厂名不是目的,钧瓷人知道,只有艺术融入钧瓷生产,钧瓷的产品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

05

1975年

梅花笔架

钧瓷佳品又一次大规模地走出国门,先后在澳大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展销,受到国际市场的追捧。

06

1976年

1976 年,河南省政府批准神垕镇对外开放。

07

1976年

禹县钧瓷工艺美术美术一厂、二厂,把每个品种批量出口美国、日本、加拿大,国际出口也极大地带动了国内市场。

08

1977年1月

草原新医

一厂二厂又专门在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展示展销,中央美院院长吴作人专门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此次展销历经三个月,不仅获得了经济收入,也扩大了钧瓷的影响。

“文革”十年,钧瓷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路子。在器型上实现了由传统型到时代型过渡,在市场上也实现了以内促外、以外带内的方略,更重要的是钧瓷人没有因时势的变化而一蹶不振、故步自封,而是创新发展,扩大了钧瓷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