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滑(ɡǔ)稽列传》里的几个牛人!

 立达国学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立达国学院|出品
刘宇|撰文
    刘宇|编辑

何为伶人?古代文艺工作者;何为赘婿?婚居于女家者。

为伶人立传,不是《史记》的专利,欧阳修《新五代史》就为伶人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立了传。

但伶人里混进个赘婿,就不得不佩服太史公的笔杆子了——《滑稽列传》,便是如此。不过,此处的“滑”字可不读huá古音异读gǔ,形容圆转自如,是言辞流利,正言若反,思维敏捷,没有阻难的意思。后世用作诙谐幽默的代名词。

一字之师

“滑”在《汉字字音演变大字典》中共有两种读音:

“滑”,音huá,意为:

①“光滑”“滑溜”——清代姚鼐《登泰山记》:“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②“流利”“顺畅”——唐代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③周代诸侯国名——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年》:“滑人叛郑而服于卫。”

④通“猾”,狡猾——汉代司马迁《史记·宁成传》:“滑贼任威。”

“滑”,音ɡǔ,意为:

①“扰乱”“乱”——左丘明《国语·周语下》:“而滑夫二川之神,使至于争明。”

②“搅浑”“浑浊”——西晋傅玄《重爵禄》:“不知所以致清而求其清,此犹滑其源而望其流之洁也。”

③通“汩”,治——战国庄周《庄子·缮性》:“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

《滑稽列传》以三个人为代表:

【赘婿】

淳于髡(kūn)

齐国黄县人

典故:

一鸣惊人 

乐极生悲

淳于髡在做齐威王客卿时,齐威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淳于髡讽谏他:“国中有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秒懂:“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由此,齐国渐盛。

但习惯,不是一句话就能彻底改掉的。齐威王八年,淳于髡向赵国借兵吓退楚国。齐威王摆酒庆贺,还问淳于髡能喝多少?

淳于髡再度借机讽谏:饮酒可多可少,但“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万事尽然”。

齐威王明白,自己又“犯病”了,从此再不夜饮、罢奢靡之风。

【演员】 

优孟

楚国荆州人

典故:

优孟衣冠

“优孟衣冠”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不止是成语,还是秦腔戏剧。

故事说的是楚相孙叔敖知道优孟之贤,临终前嘱咐儿子未来无依无靠、穷困潦倒便去找优孟。

优孟知悉此事后,就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神态去见楚庄王。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

优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并趁机对楚王进行规劝,最终让孙叔敖的儿子获得了寝丘四百户的封邑。

【歌舞艺人】

优旃

秦朝人

典故 

合于大道

优旃擅长玩梗,但都合乎大道理。秦始皇时,宫中设置酒宴,宫外正遇大雨,优旃怜悯殿前卫士淋雨受寒,便说他们虽然长得高大,有什么好处?只有幸站在露天淋雨。自己虽长得矮小,却有幸在殿内休息。秦始皇晓其意,准许卫士减半值班,轮流接替。

秦始皇曾议扩狩园,东到函谷关,西至雍县、陈仓。优旃便说起反话:“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秦始皇遂罢此念。

一招鲜,吃遍天。秦二世即位后,想用漆涂饰城墙,优旃说: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秦二世乐了,同样打消了念头。

秦亡后,优旃归汉,几年后去世。 

司马迁在《滑稽列传》序中说: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这三人出身低微,却都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以辩才称著。所以司马迁从六艺入笔,开宗明义,去表现他们的机智聪敏,能言多辩。

褚少孙后来为《滑稽列传》新增了六个故事,但后世很多学者认为是狗尾续貂。东方朔故事和《西门豹治邺》是其中相对成就较高的作品,但仔细想来,西门豹、东方朔的身份,却又与上面三人略有不同。

“滑稽”二字,定位如斯精准的,也只有太史公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