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聚果糖如何改善糖代谢?GUT揭示新机制 | 热心肠日报

 mingxiaozi 2022-06-17 发布于天津

今天是第2207期日报。

图片

低聚果糖如何改善小鼠糖代谢?菌群和胆汁酸有重要作用

Gut[IF:23.059]

① 给西式饮食小鼠补充低聚果糖,可增加盲肠和门静脉中的次级胆汁酸含量(主要是6α-羟基胆汁酸,如ωMCA、HCA和HDCA),改善糖代谢、减少增重;② 这与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有关,低聚果糖富集了产生6α-羟基胆汁酸的肠菌,增强菌群将初级胆汁酸βMCA转化为6α-羟基胆汁酸的能力;③ 低聚果糖通过TGR5-GLP-1轴发挥改善代谢的作用,HDCA(猪去氧胆酸,被低聚果糖增高)可在体外和小鼠体内激活TGR5,提高GLP-1水平,改善糖代谢。

6α-hydroxylated bile acids mediate TGR5 signalling to improve glucose metabolism upon dietary fiber supplementation in mice
06-13, doi: 10.1136/gutjnl-2021-326541

【主编评语】膳食纤维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至关重要,同时,肠道菌群通过代谢膳食纤维来调节宿主的生理状况。Gut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给吃西式饮食的小鼠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低聚果糖,可通过调节肠菌的次级胆汁酸生成,改善宿主的糖代谢。这些发现为改善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mildbreeze)

短肠综合征患者为何对膳食纤维不耐受?

Gut Microbes[IF:10.245]

① 短肠综合征(SBS)患者需要长期肠外营养,SBS患者对膳食纤维不耐受可能与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和肠杆菌科的丰度有关;② 在人类和动物模型的饮食干预研究中发现,膳食纤维通过小肠中的细菌糖苷水解酶调节胆盐水解酶的活性;③ 非结合胆汁酸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症状密切相关,可作为标志物识别在正常饮食下易发生吸收障碍的SBS患者;④ 3种胆汁酸模式(部分去结合、完全去结合和去结合/去羟基化)与临床指标相关,有助于SBS患者的精准营养预测

Dietary fiber-based regulation of bile salt hydrolase activity i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its relevance to human disease
06-05, doi: 10.1080/19490976.2022.2083417

【主编评语】短肠综合征(SBS)的并发症包括吸收不良和细菌过度生长,需要长期依赖肠外营养。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在SBS患者对膳食纤维不耐受中的作用。(@mildbreeze)

血压波动性与肠道菌群相关

Hypertension[IF:10.19]

① 纳入69位受试者,收集血压、饮食问卷、粪便等信息,研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② Alistipes finegoldii和乳杆菌属存在于正常BPV、血压晨峰(MBPS)和”杓型”血压受试者中;③ 普雷沃氏菌属和梭菌属则存在于“超杓型”以及BPV和MBPS最高四分位数的受试者中;④ MBPS与菌群α多样性和短链脂肪酸(尤其乙酸)呈负相关;⑤ 本研究在样本量(性别、年龄、BMI、血压分型)、睡眠障碍评估及纵向队列数据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me and Their Metabolites With Huma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06-08,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22.19350

【主编评语】Hypertension近期发表研究,评估了人体血压波动性(也称“血压变异性”)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关联,发现Alistipes finegoldii和乳杆菌属可能与较低的血压波动性相关,而普雷沃氏菌属和梭菌属则可能与较高的血压波动性有关。(@mildbreeze)

国内团队:改善高盐饮食诱导的高血压,靶向肠道有新方

Hypertension[IF:10.19]

① 胆囊收缩素B受体(CCKBR)蛋白在人和小鼠肠道中表达,CCKBR肠道特异性敲除加剧了小鼠高盐饮食引起的血压和尿钠升高;② 口服胃泌素-二氧化硅微球,可通过特异性刺激小肠CCKBR,抑制钠氢交换因子3(NHE3)在小肠刷状缘膜的表达和活性,来减少钠吸收,增加粪便钠排泄而不引起腹泻,从而缓解高盐饮食诱导的高血压和尿钠浓度增加;③ 胃泌素作用于CCKBR后,可能通过PKC途径,来抑制NHERF1和NHERF2介导的NHE3向刷状缘膜运输。

Intestinal Gastrin/CCKBR (Cholecystokinin B Receptor) Ameliorates Salt-Sensitive Hypertension by Inhibiting Intestinal Na+/H+ Exchanger 3 Activity Through a PKC (Protein Kinase C)-Mediated NHERF1 and NHERF2 Pathway
06-08,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21.18791

【主编评语】Hypertension近期发表了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杨志伟、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和段顺与团队的研究成果,探索了肠道胃泌素/CCKBR(胆囊收缩素B受体)在治疗盐敏感性高血压中的作用和机制,表明胃泌素-二氧化硅微球或能通过减少钠吸收,来改善高盐饮食诱导的高血压。(@mildbreeze)

进食激活肠道脂自噬

EMBO Journal[IF:11.598]

① 进食抑制肝脏自噬水平,但促进肠自噬水平,其对肠自噬的激活依赖于SHP和FGF15;② SHP参与激活自噬、脂代谢和心节律基因表达,抑制脂质合成吸收,膜转运和胆汁酸回收相关基因表达;③ SHP和FGF15 敲除小鼠餐后肠道甘油三酯(TG)和APO48B上调,而FGF19促进HT29细胞脂自噬,下调TG和Apo48B水平;④ 机制上,进食激活FGF15/19通路,通过PKC介导磷酸化促进SHP与TFEB核定位,SHP与TFEB协同激活ulk1和atgl表达,促进肠道脂自噬,下调TG和Apo48B。

Feeding activates FGF15-SHP-TFEB-mediated lipophagy in the gut
06-10, doi: 10.15252/embj.2021109997

【主编评语】包括脂自噬在内的溶酶体介导宏自噬在维持机体能量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营养因素在自噬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表现在通过AMPK等营养感应因子的应急的调控,还表现在长效化的针对自噬相关基因转录的调控。通常我们认为在节食会迅速激活自噬从而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但是,近期一篇发表在EMBO Journal上的研究发现,进食也会通过FGF15/19-SHP-TFEB的信号转导轴激活肠脂自噬,从而调控肠道中甘油三酯(TG)的水平,调控机体脂质代谢的稳态。这一研究成果增加了人们对自噬在调控能量稳态的认识,为深入了解自噬和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Zhonghua)

王惠君+郑钜圣:长期和短期植物性饮食模式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BMC Medicine[IF:8.775]

① 纳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前瞻性队列中的3096人,研究植物性饮食指数(PDI)、肠道菌群和心血管代谢标志物的关联;② 短期的健康PDI与菌群α多样性相关,长期和短期PDI都与菌群整体结构相关(长期PDI的解释力更强);③ 长期和短期PDI与菌群组成的关联存在差异,只有与长期PDI相关的微生物与未来的心血管代谢标志物相关;④ 较高的长期PDI与较低的消化链球菌属水平相关,该菌属前瞻性地与炎症标志物CRP正相关、与HDL胆固醇负相关。

Gut microbiota signatures of long-term and short-term 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06-15, doi: 10.1186/s12916-022-02402-4

【主编评语】植物性饮食模式、肠道菌群和心脏代谢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王惠君团队和西湖大学郑钜圣团队合作,在BMC Medicine发表论文,在一个大型前瞻性队列中,研究了长期和短期的植物性饮食模式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并评估所发现的菌群特征与心血管代谢标志物的前瞻性关系。(@mildbreeze)

河北医科大学:补充维生素C或能改善空气污染对血管健康的不良影响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IF:6.291]

① 一项随机双盲交叉试验,纳入58名健康年轻成人,分2组,补充1周维生素C(2000mg/d)或安慰剂,间隔2周洗脱期;② 期间,空气污染颗粒物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为164.91和327.05 μg/m^3;③ 补充维生素C与血液中的炎症标志物IL-6、TNF-α和CRP降低19.47%、17.30%和34.01%相关,还与收缩压和脉压降低3.37%和6.03%相关;④ 补充维生素C还与抗氧化酶GSH-Px水平升高7.15%相关;⑤ 维生素C对血液标志物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Vascular benefits of vitamin C supplementation against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in healthy adults: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crossover trial
06-08, doi: 10.1016/j.ecoenv.2022.113735

【主编评语】河北医科大学马玉霞团队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发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补充维生素C或许能帮助健康年轻人减少空气污染颗粒物对血管健康的不良影响。(@mildbreeze)

疾控中心:膳食支链氨基酸或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76]

① 纳入7项横断面研究及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总结膳食BCAA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联;② 从1997-2015年,中国成人的BCAA摄入量显著下降(除80岁以上老年人的亮氨酸摄入),40岁以后的BCAA摄入量逐渐降低;③ 当每天的BCAA摄入量超过18.52g时,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升高(HR=2.26);④ 男性或45岁以上者的BCAA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女性或45岁者则无显著关联;⑤ 与膳食BCAA呈强正相关性的是红肉、家禽、鱼类和海产品。

The Dietary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Transition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mong Chinese Adults From 1997 to 2015: Based on Seven Cross-Sectional Studies and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05-23, doi: 10.3389/fnut.2022.881847

【主编评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Jian Zhang团队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总结了7项横断面研究及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后发现,近20年来,中国成人的膳食支链氨基酸(BCAA)摄入量显著降低,且40岁以后的BCAA摄入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BCAA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呈正相关,尤其是在男性及45岁以上的人群中。(@aluba)

3000人随访25年:每周3次快餐,脂肪肝风险大幅升高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7.045]

① 纳入CARDIA研究的3001名受试者,分析25年间的快餐摄入情况与腹部皮下脂肪组织(SAT)、内脏脂肪组织(VAT)和肌间脂肪组织(IMAT)以及第25年时患有代谢相关性脂肪肝(MAFLD)的关系;② 较高的平均快餐摄入量与VAT和肝脏脂肪含量呈单调上升关系,当快餐摄入量≥2次/周的时候,IMAT和SAT水平也较高;③ 与快餐摄入量≤1次/月相比,快餐摄入量≥3次/周的人在25年时患MAFLD的风险是前者的5.18倍。

Levels of abdominal adipose tissue and 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in middle age according to average fast-food intake over the preceding 25 years: the CARDIA Study
06-09, doi: 10.1093/ajcn/nqac079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近期发表的研究,分析了3000美国人25年的数据,表明吃快餐的频率与腹部脂肪含量以及罹患脂肪肝的长期风险有密切关系。(@mildbreeze)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DMG-Quasimodo,往、昔℡,Akkk,芥末,Rustypotati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