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无意间听到父母的聊天内容,她辍学了。 可那天,爸爸妈妈正在厨房里窃窃私语。
这是爸爸在说话。 妈妈叹了一口气:
她脸上的笑突然凝固,刚到嘴边的“爸妈”又咽了回去。 她来不及喊,便冲进了厨房。 “不不,让弟弟妹妹上学吧,我已经小学毕业了,可以挣钱了,我挣钱供弟弟妹妹上学。” (刘丽) 那一年,她才14岁,就成了城市里的打工妹。 因此,她的人生履历上写着一句话:小学学历。 家里太穷,她过早地背负起养家的责任。 去湖北,到江苏,当服务员、做保姆,然后把微薄的工资攒起来,再寄回老家。 虽心有不甘,但她无力挣脱现实的捆绑。 她叫刘丽,那一年,是1994年。 16年之后,在“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现场,刘丽带着满脸灿烂的笑容站在了台前。 彼时,她的身份,是厦门“洗脚妹”。 洗脚妹感动中国? 是的。 虽然职业被人轻看,但她的心灵却高高在上。 从14岁到31岁,一个无依无靠,在城市的最底层讨生活的女子,如何把命运逆转? 从31岁到42岁,当她的身上已披上耀眼霞光,她又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层楼”? 翻开刘丽的人生故事,我们去看看,现在的她过得怎么样? (刘丽) 80年代,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许多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条件,开始呈现向好之势。 当改革开放的飓风横扫神州大地,贫穷正被勤劳的人们一步步封存成记忆。 只是,这一切,都跟刘丽无关。 1980年,当她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的时候,手里握着的,不是一副好牌。 农村家庭,家境贫穷,家中长女…… 在任何年代,这都意味着,她的人生起点在最深的谷底。 农村家庭的大女儿,一般都是家里头的半个家长。 刘丽就是这样。 渐渐长大后,别的孩子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她却在洗衣做饭,操持家务。 虽然只比弟妹高出半个头,可她已经扮演“长姐如母”的角色。 刘丽的父亲身体不好,需要常年服药,无法正常劳动。 而母亲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没有什么赚钱的能力。 家里的顶梁柱都顶不起大梁,日子又能过成什么样。 贫穷就像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座大山,他们再渴望,再想翻越,但没有那个能力。 别人家都在为了生活奔波,而这个家,还在为生存挣扎。 上小学的时候,刘丽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学校的老师常常鼓励她,坚持读下去,一定可以借此改变命运。 但是,就因为无意间听到父母的谈话,善良孝顺的她动摇了。 (年轻的刘丽开始做洗脚妹) 自己是长女,怎么能让弟弟妹妹辍学供她读书呢? 她决定辍学,自己挣钱供弟弟妹妹读书。 那时候,她刚上初中。 她被卷挟进打工的浪潮,涌向城市那个花花世界。 城市里挣钱的工作很多,只不过,对于一个仅有14岁,初中都没毕业的女孩来说,却是踮起脚尖都不容易够着的存在。 她眼神胆怯地看着繁华城市,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的落脚地。 学徒、帮工、服务员、保姆…… 她在社会的最底层来回打转,赚取微薄的收入。 兜兜转转六年时间,刘丽已经20岁。 虽然赚钱不多,但她很知足。 最起码,还有地方收留她,还可以挤出一点余钱寄回家。 生活并没有给予过她惊喜,但她依然感谢生活接纳了她。 2000年,刘丽遇到一份高薪工作。 在厦门当洗脚妹,学徒期工资1800元。 那时候,一个普通人的月工资也就几百块,这样的待遇,对刘丽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只不过,在世人戴着有色眼镜的世界里,“洗脚妹”并不是一个善意的称呼。 她选择这份工作,也将遭遇偏见、诋毁。 但也将逆风起飞,迎来命运的转折。 (刘丽年轻时) 虽然是许多人眼里低贱的工作,虽然总被人瞧不起。 但对刘丽来说,能学到一门技术,能挣到高工资,这就够了。 所谓“一技在手,吃喝不愁”,其他的,她不在意,也没底气去在意。 她鼓足勇气走进了这个行业,却发现,这份钱并不好挣。 别人躺着,她伺候着;别人悠闲地闭眼享受,她在盘算摸完一只脚又挣多少钱。 吃点苦不算什么,她一直都是苦过来的,能扛。 让她忍受不了的,是店里那些不规矩的客人。 言语侮辱、眼神歧视、轻浮动作……她都见识过。 想要挣份高工资,有一个让自己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真就那么难吗? 当脑子里产生动摇,她的内心矛盾起来。 继续让人瞧不起,挣着高工资;还是自尊更值钱,重新找工作? 刘丽选择了继续做。 因为当时,她最需要的是钱。 为了排除杂念,不被那些乱七八糟的声音影响,她开始转移注意力。 熟悉服务流程、精进按摩手法,即使只是个洗脚妹,她也想做个最有前途的洗脚妹。 她拿出自己攒下的生活费,去书店买了一本学习脚底穴位的书,一下班就在自己的脚上找穴位。 在洗脚店里,刘丽显得跟大家格格不入,身边的小姐妹都嘲笑这个新来的姑娘像一个呆子。 因为她不逛街,不闲聊,一直在跟工作和学习较劲。 苦熬一个月之后,她的技法终于有了进步,师傅不再说她笨了。 她也拿到了1800元的工资,对她来说,这是人生中的第一笔巨款。 她随即就往家里寄回1500元,她想象着父母收到钱后那满脸的喜悦,好几天都很开心。 但她没想到的是,父母收到钱的第一刻,并不是开心,而是在疑惑。
待父母问她在干什么的时候,她犹豫了。 虽然自己是靠双手赚钱,整日辛苦,但毕竟洗脚妹的职业,说出去很不光彩。 一辈子土里刨食的父母,内心的传统观念更是根深蒂固。 于是,她骗父母说,在有钱人家做保姆。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刘丽出师了。 (刘丽在足浴店) 因为技艺精湛,她的工资也水涨船高。 她每个月的收入,依然是大部分寄回家,只给自己留基本的生活费。 她本来就是苦惯了的,从来没有因为比以前收入高,就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 她工作的时候都穿工作服,所以几乎不买衣服。 吃的是最便宜的馒头和咸菜,偶尔有点肉吃,就算改善伙食。 她租的房子,是一个10平米的小单间,屋里只能容纳一张床和一套桌椅。 那段日子里,最让刘丽开心的就是听到家人的情况。 弟妹都在学校安安稳稳地读书,成绩都还不错。 家里的房子翻了新,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听到这些,刘丽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刘丽对现状很满意时,一场人生中的暴风骤雨忽然降临,让她猝不及防。 刘丽的老乡得知她在洗脚店工作,之后,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就变成了风言风语传回了老家。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对于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说闲话跟吃饭一样平常的闲人来说,他们的兴趣点根本不在真假。 他们在意的,是在如一潭死水的普通日子里,突然有块石头落进来,然后生活中激起了一片水花。 至于那块石头,到底是真石头,还是塑料做的假石头,他们不在意。 刘丽成了村里人眼中“不正经”的人,刘丽的家人也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刘丽在教员工技术) 有一年春节,刘丽带着很多礼物回家,家人即将团聚的喜悦让她步履匆匆。 可没想到,才进村,她就感受到一种不正常的气氛。 村路的两边,村民的大门口,相熟的人都在跟她互相打招呼。 她的身后,还听得见村民们的聊天。
边缘职业,传统印象,整个社会上的人都有这样的偏见,村里人说个闲话还不是正常。 刘丽早就听这些听得耳朵起了茧。 等回到家里时,父母的反应竟然比村民还激烈。 他们都耷拉着一张脸,没有给她好脸色。 虽然是女儿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但一码归一码,她为什么非要做那种伤风败俗的职业呢? 他们像审问犯人一样,对刘丽问东问西,只怕她做出什么丢脸的事儿。 这一路开开心心回来,从进了村,就跟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事似的,被怀疑,被笑话,刘丽内心万分委屈。 她忍得下穷,忍得下苦,忍得下流言蜚语,但却忍不下自己家人的怀疑和不信任。 那个年过的,一点都不是滋味。 她很快逃离了家,回到工作岗位上寻求心理安慰。 那段时间,她的人生跌入谷底,每天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好不容易积累下的工作经验,已经熟悉的工作环境,从头开始的话,她又要两眼一抹黑。 继续干下去,就要继续被非议。 度过最初的焦躁期,刘丽渐渐冷静下来。
(刘丽外出宣讲) 不就是因为洗脚妹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吗?不就因为洗脚妹天天给人洗脚吗? 这样说来的话,哪一行不是做服务的,哪一行不是伺候人? 刘丽产生了一个信念,那就是让大家看看,勤劳所得到底有什么丢人? 她希望自己能为这个行业发声,改变很多人对洗脚工的歧视。 后来有记者采访刘丽,问她对这个行业有什么看法。 刘丽说:
从转变思想那一刻开始,她更加努力地苦练本领,她想让更多人知道,她到底在做什么,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外界的非议并没有打垮刘丽,反而让她更自信得挺直脊梁。 她报名参加了远程教育,攻读工商管理专业,提升自己的学识。 与此同时,她也产生一个新的想法,想做一件更大的事情。 之前,刘丽见到过很多像自己一样的贫困家庭儿童,因为家里经济不允许而被迫辍学。 这让她想到了自己悲苦的人生,产生了想要资助贫困学生复学的想法。 刘丽联系厦门妇联,开始对贫困民工子女进行一对一资助。 (刘丽与受资助的学生) 起初,她只有能力资助四五个学生,慢慢地,增加到三十多个。 做了公益事业之后,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方向。 她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于是,她又以个人名义建立3个爱心群,邀请有意向有能力的人抱团,以帮助到更多贫困学生。 在她的带头坚持下,有400多位爱心人士加入到公益事业中,资助的学生也从厦门拓展到更多的地方,受助学生人数超过100人。 在工作的时候,刘丽还有针对性地向一些有爱心的顾客进行宣讲,邀请他们加入公益事业。 有一对夫妻,是洗脚店的常客,他们信任刘丽的为人,加入了她的爱心群,一次性就资助了30名失学儿童。 这些年,刘丽资助贫困生的钱,足够在厦门买下一套房子。 她几乎全年无休地工作,即使休息一天,也是去农村看望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刘丽为什么会走上资助贫困生这条路呢? 有人觉得,她是因为父母的不理解,而看破“红尘”。 崔永元在节目上问了刘丽同样的问题,刘丽却提起童年时的一段经历:
刘丽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很多媒体开始报道这个善良的“洗脚妹”,称她为“最美洗脚妹”。 她因此换来了众人的尊敬。 (刘丽与受资助的学生) 这个时候,刘丽的父母才意识到,他们误会了女儿。 而为了改变许多人对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刘丽从未停止过努力。
人生怕什么起点低,怕什么被非议,情况再坏,只要内心有强大的正能量,终会反转成励志人生。 2013年,刘丽在家乡开了一家洗脚店,还建立了慈善基金会。 因为自身的光芒,她与道德模范王霖相互吸引,在2015年结为夫妻。 2019年,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有了几家足浴店。 都说人红是非多,关于刘丽,又有了新的抨击。 “她就是想出名,最终还是为了钱。” 其中,不乏各种恶言恶语此起彼伏,诋毁刘丽的名声。 但如今,刘丽早已不是当初的青涩模样,面对外界的质疑之声,早已学会处乱不惊。 她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 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者,谓我何求;你的忧与乐,狂欢与孤独,坚强与懦弱,别人懂还是不懂,真那么重要吗? 现在的她,早已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已能够活出自我,活出本心。 (刘丽参加会议时) 刘丽的光芒并不仅仅只在资助贫困生上面,她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过去,很多人都存在行业歧视,做这类工作的人往往很难抬起头来。 但刘丽告诉大家:
前段时间,一位211高校毕业的女硕士瞿落雪,蹲在地上给客人洗脚的视频引发热议。 她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后被保送本校研究生。 工作8年后,她转行足疗业,做了企业高管。 为了从基层开始了解这个行业,瞿落雪放下身份去基层学习和体验。 就这样一个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行为,却被网友说:“要去洗脚,干嘛要读书呢?” (刘丽参加会议时) 其实,上学读书是为提升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而不是为了歧视某个行业,或者某种工作。 月入过万的快递小哥,总没有那些坐在写字楼里吹着空调,却月入3000元的职场人受尊重。 这到底是快递小哥的问题,还是这个社会的问题? 而刘丽之所以能够活出自我,就是因为她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只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 她的心里有一方广袤的天地,辉映出的是一个与世俗完全不一样的高尚世界。 作者:朱小鹿&张益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