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年前,大学生身患重疾,母亲求18年未见的生父探望,为啥遭拒

 朱小鹿 2022-06-19 发布于湖北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2019年1月22日,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20岁的陈志鹏住进了湖南省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第7天,医生下了第二次病危通知书。
 
陈志鹏努力地想要睁开涣散的双眼,好让母亲安心,但并不容易。
 
他的母亲陈金莲心如刀绞地看着浑身插满管子的儿子,始终接受不了儿子性命垂危的事实。
 
更让陈金莲伤心欲绝的是,无论她怎么祈求前夫,对方都拒绝到医院看望儿子。
 
她实在想不到,半截身子埋黄土的前夫居然如此铁石心肠。
 
前夫对她说:
 
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即便你送我坐牢,我也不去(看他)。
 
生父对自己的儿子如此冷酷无情,任谁听了都感觉气愤。
 
但身为局外人,在没理清他们之间的恩怨后,绝对不能下定论。
 
现在,3年过去,陈志鹏的病情怎样了,见到自己的生父了吗?
 
(病中的陈志鹏)
  

 
60年代初,陈金莲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庄稼人。
 
陈金莲有三个姐姐,虽然一家人过着穷苦的日子,但作为家里的老幺,她却备受父母宠爱。
 
90年代末,陈金莲成了大龄剩女的钉子户,37岁还未出嫁。
 
陈家人没少因此被村里人戳着脊梁骨笑话。
 
60多岁的陈母更是心急如焚,托了不少媒人帮女儿介绍对象。
 
在媒人的介绍下,陈金梅与邻县的吴建国结识。
 
吴建国比陈金莲大七八岁,家庭条件不好,还离过婚,有一个十几岁的儿子。
 
按理说,一个没结过婚的大姑娘,即使年纪偏大,但男方这样的条件,还是有点牵强。
 
因为对方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地方。
 
但周围人都认为,男方和陈金莲十分般配。
 
在媒人和父母的撮合下,认识没多久的二人便匆匆结了婚。
 
家里的大难题解决了,陈母也松了口气。
 
起初,两人的小日子过得还算称心如意。
 
陈金莲一度认为自己很幸运,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等到一个知冷知热的丈夫。
 
1999年,陈金莲生下一个男孩,夫妻俩为儿子取名为志鹏。
 
寓意孩子的未来有大志向,能够鹏程万里。
 
 
但自从孩子出生后,吴建国和陈金莲就经常因为生活琐碎吵得鸡飞狗跳。
 
陈金梅是个倔脾气,认死理,吴建国又是那种一点就着的暴脾气。
 
两个人如同钉子碰到锥子,谁也容不下对方。
 
2001年,儿子才两岁,陈金莲就因忍受不了丈夫的暴躁脾气,离了婚。
 
他们的离婚手续异常简单,没有财产纠纷,更没有孩子监护权的纷争。
 
吴建国并不想抚养儿子,而陈金莲也不放心将咿呀学语的儿子扔给吴建国。
 
双方达成一致,陈金莲独自带着儿子回到老家生活,并给孩子改了姓。
 
俗话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孩子年幼需要照顾,陈金莲只能既当爹又当妈,靠打临时工来养活孩子和自己。
 
离婚后,吴建国没有再看过自己的儿子,也不曾询问过陈金莲母子俩的生活状况。
 
自打陈志鹏记事以来,就没见过父亲,他也从不向陈金莲询问关于父亲的事情。
 
而陈金莲从来不回避这段婚姻,她一五一十地将过往告知儿子。
 
缺乏父爱的孩子,讲起父亲来就格外敏感。
 
每逢有人提到他的父亲,向他打探消息时,他都会避而不谈。
 
为了报答母亲,陈志鹏努力地学习,他也用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换来了回报。
 
2016年,陈志鹏顺利考上湖南师范大学。
 
(陈金莲的姐姐)
 
上大学后,他并没有沉迷享乐,产生懈怠,反而一有时间就去做兼职赚生活费,减轻母亲的负担。
 
陈志鹏对母亲说:
 
妈,你不用再那么辛苦了,我现在可以勤工俭学。

过去你养我大,未来我养你老。
 
而陈志鹏也从未因家庭条件差产生过自卑心理。
 
对于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他都心怀感恩。
 
即便自己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只要别人需要帮助,他也会伸出援手。
 
陈金莲以为,终于要熬出头了,却不想儿子突患重疾,性命垂危。
 

 
在18年的时间里,陈金莲母子俩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前前后后搬过8次家。
 
相关部门了解到他们母子的实际情况后,分给他们一套廉租房,这才结束他们居无定所的生活。
 
虽然房子里的家具有一部分是二手货,有一部分是亲戚朋友送的。
 
但母子俩却异常开心,因为他们终于有一个稳定的住所。
 
似乎这一切的变化,都在昭示着“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8年末,放寒假的陈志鹏回到家,准备陪母亲一同过春节。
 
因为距离春节还有一些日子,他便找了份兼职做。
 
2019年1月,陈志鹏突然出现腹痛,伴随高烧不退的症状。
 
起初,他以为是感冒,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出现神志不清的症状。
 
陈金莲担心儿子出意外,随即带儿子到县医院做检查。
 
但因为医疗条件有限,无法确诊,医生只能建议他们转院。
 
连续转院三次之后,最终,陈志鹏在1月22日被送到湖南省人民医院。
 
而此时,医生直接将他安排进重症监护室。
 
因为陈志鹏已经失去意识,心跳也高达140次每分钟。
 
诊断结果非常不乐观,陈志鹏患有先天囊肿,感染性休克等六种病症,且同时发作。
 
他肝脏上的囊肿已经感染发炎,引发脓毒血症,必须立即进行手术,否则会引起器官衰竭,威胁生命。
 
(病中的陈志鹏)
 
听着一连串的医学专用术语,陈金莲脑袋发懵。
 
直到她听到医生说:
 
做最坏的打算吧!
 
陈金莲的天瞬间塌了,她不明白,一向乖巧懂事的儿子为何会遭此厄运。
 
看着全身插满医疗仪器的儿子,陈金莲百感交集,甚至觉得自己对不起儿子。
 
如果儿子没了,她该怎么办?
 
更可悲的是,儿子18年都没有见过亲生父亲,没有叫过一声“爸爸”。
 
虽然儿子从来不提自己的父亲,但陈金莲知道,儿子一直都渴望得到父爱。
 
为了提高儿子求生的本能,陈金莲决定主动去找前夫。
 
她相信,只要见着“爸爸”,儿子一定会好起来。
 
在得到医生特许后,陈金莲还找到电视节目记者与自己一同回到祁阳县。
 
因为时间过去太久,印象中的小县城早已改头换面。
 
站在印象模糊的街道上,陈金莲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原来所住的地方,早已变成一片黄土,没有熟悉的房子,没有熟悉的邻居。
 
陈金莲有些绝望。
 
如果找不到前夫,儿子会不会失望?
 
经过多番打听,陈金莲才知道,这里的人早就因为统一拆迁搬走了。
 
一位对陈金莲还有点印象的老太太告诉她,吴建国的老房子被拆之后,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重新建了一栋四层小楼。
 
根据村民提供的信息,陈金莲找到了正在打牌的吴建国。
 
虽然阔别18年,但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前夫。
 
平复好心情后,她径直走向吴建国,却不想对方的态度极其冷漠。
 
即使,他一开始就看到了18年未见的前妻,也装作没看见。
 
当记者询问他,是否还认识陈金莲时,他也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不认识。”
 
(陈志鹏的生父吴建国)
 
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人生在世,能做夫妻是前世修行数千年才换得来的缘分,为什么吴建国会对陈金莲视而不见呢?
 

 
看着吴建国那副冷淡的面孔,陈金莲越来越觉得,想要让他去见儿子并非易事。
 
可他是儿子的亲生父亲,她不相信吴建国的心真像石头那般坚硬。
 
记者试图用陈志鹏的照片唤醒吴建国的回忆,得到的却依旧是他冷漠的抗拒。
 
当记者表明,孩子目前重病在院,希望能与他见一面时。
 
吴建国仍然面不改色地说:
 
我不去,我管不了。
 
不等记者和陈金莲说完话,吴建国就打算离去。
 
好不容易才找到吴建国,陈金莲又怎能让他轻而易举地离开呢?
 
陈金莲一边跟着吴建国,一边劝说:
 
不需要你出一分钱,你只要去看看孩子就好。
 
那种为了儿子求前夫的姿态,真的是低到了尘埃里。
 
而吴建国依然无动于衷:
 
儿子不是我养的,跟我没有关系。
 
陈金莲对正在抽烟的吴建国大声斥责到:
 
你为什么就不能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是你的儿子吗?
 
然而,吴建国的回答却让所有人都惊讶了。
 
他面无表情地对陈金莲说:
 
我不看,你能拿我怎样?
 
不管陈金莲是哀求还是指责,吴建国都无动于衷。
 
他首先认为,孩子既然跟了陈金莲,那就跟他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其次,他觉得自己即便去了也无济于事,又何必白折腾。
 
(陈金莲与吴建国在村委会协商)
 
因为深知前夫的秉性,18年来,陈金莲没有向前夫伸手要过一分钱抚养费。
 
即便他从未去看过孩子,她也没有怨恨吴建国半分。
 
若非儿子身患重疾,她绝不会来打扰吴建国的生活。
 
可陈金莲怎么也没想到,所谓的父爱如山,在吴建国这里却比鸿毛还轻。
 
一旁的记者也没料到,即使吴建国得知儿子的情况这么严重的消息,他都不过问一句病情。
 
难道吴建国顾虑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才会如此排斥身患重病的小儿子?
 
记者对吴建国说:“您和陈志鹏是父子,而他和您的大儿子又是兄弟,危急关头为何不能相互帮助呢?”
 
吴建国却勃然大怒:
 
我们与他们母子井水不犯河水,没有任何瓜葛。

即便你让我坐牢,我也不会去。
 
最终,商量无果,陈金莲和记者只能悻悻而归。
 
回到家后,陈金莲始终觉得对儿子有所亏欠。
 
如今儿子性命垂危,他连亲生父亲都没见过,作为母亲,她不应该让儿子有失望。
 
在亲朋好友的建议下,陈金莲觉得应该再找吴建国协商一下。
 
次日,陈金莲一行人再次来到吴建国家门前,但并没有找到吴建国。
 
记者通过邻居与吴建国的大儿子吴双伟取得了联系,在道明来意后,吴双伟爽快地同意和陈金莲见面。
 
事实上,经过昨天那一闹,周边邻居都知道吴建国的前妻找上门了。
 
吴双伟也从只言片语中了解到,18年没见面的弟弟身患重疾。
 
而他比陈志鹏大12岁,成年之后就参军入伍,退伍回家后在工地上做事。
 
曾经的军旅生涯,使得吴双伟有着一份独特的责任感和血性。
 
即便他和弟弟陈志鹏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没有任何感情,他也没有任何抵触的心思,反而极力想去帮助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或许,这就是剪不断的手足之情,割不裂的血脉相连。
 
(幼年时的陈志鹏)
 

 
在外人眼里,吴双伟与父亲一直是子孝父慈的关系,但这其中的心酸只有吴双伟知道。
 
吴双伟从小由双目失明的奶奶抚养长大,成年后便入伍当兵,十二年前退伍回来。
 
提起吴建国时,吴双伟也显得十分无奈,父亲的脾气向来古怪。
 
父亲与陈金莲离婚后,也曾找过其他对象,没领证的都能凑一桌,领过证的也有三四个。
 
即使自己退伍回来后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一年到头也很少见到父亲笑,他也从不在自己面前提起弟弟。
 
在吴双伟记忆里,幼时没得到过父爱,成年后,父亲也没成为他坚强的后盾。
 
哪怕后来自己结婚建新房,也是他和妻子两人出钱出力,才让生活一点点开始变好。
 
吴双伟说:
 
虽然我与弟弟没有见过面,没有感情,但只要能帮得上忙,我一定会竭尽所能,毕竟血浓于水。
 
吴双伟也从中劝解过父亲,但因父亲的脾气暴躁固执,他也没能改变局面。
 
在这之后,陈金莲又找到村委会,希望村干部能出面劝说吴建国。
 
最后,村干部整整劝说大半个小时,吴建国才答应与陈金莲谈一谈。
 
(陈金莲与吴双伟)
 
没谈多久,吴建国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苦衷。
 
四年前,他在工地干活,右胳膊意外断成三截。

因为没钱动手术,胳膊里的钢板至今也没取出来。
 
他长期靠出卖劳力维持生计,如今年纪大了,一身伤病,自己实在是有心无力。
 
吴建国说,既然18年都没联系,如今自己当作什么都不知道或许对大家都好。
 
吴建国的决绝,让陈金莲忍不住哽咽:
 
我这么多年努力爱护儿子,将他培养成一个大学生,我不敢想象如果他没了我该怎么办。

我更不希望他在性命垂危之时,连该有的父爱也得不到。
 
面对前妻的控诉,吴建国没有丝毫回应。
 
十几分钟后,他趁人不注意悄悄离去,无论村干部后期怎么劝说,他始终不愿意再次露面。
 
陈金莲不敢相信,自己连这点小事都不能帮儿子完成,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满含期待的儿子
 
最终,陈金莲强忍着酸楚对儿子说:
 
爸爸过几天来看你,他最近受伤出不了远门,但你要坚强。
 
也许是陈金莲的欺骗给了陈志鹏希望,又或是陈志鹏知道自己是母亲唯一的牵挂,他每天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这一年的春节,对陈金莲母子来说异常艰难。
 
直到除夕夜,陈金莲依然独守在重病监护室外。
 
可喜的是,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们收到了不少捐款,得以延续治疗。
 
而陈志鹏的病情,也在医护的悉心照料下有了好转。
 
大年初二一早,吴双伟来到医院看望弟弟,还拿出自己凑出的2万元,用于弟弟治病。
 
陈金莲没有想到,吴双伟竟然如此重情重义。
 
(陈金莲与吴双伟看望陈志鹏)
 
吴双伟迫不及待地换上防菌服,要去看望18年来素未谋面的弟弟。
 
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的陈志鹏,听到哥哥来看自己,吃力地睁开双眼想要看看哥哥长什么样。
 
吴双伟轻轻握住他蜡黄瘦削的双手,深怕将他弄疼。
 
“你要坚强,把病养好,我们才有机会在一起做真正的兄弟。”
 
在来的路上,吴双伟曾设想过与弟弟见面的场景。
 
但真见面了,他才发现血脉之间的联系瞬间就显现出来。
 
《诗经》中说: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在这世上,除父母之外,与你最亲的人就是兄弟手足。
 
只有相互珍惜,才是亲人之间该有的样子。
 

 
而吴双伟始终没能说服父亲来探望弟弟一眼。
 
没人知道,吴建国为何会如此吝啬自己的爱,即便亲生骨肉已病入膏肓,他也不愿意付出半分。
 
北岛曾说:
 
父亲,永远在你身后,陪着孩子成长,鼓励你、帮助你、指引你,给你勇气、给你信心、给你力量。
 
也许,他不会甜言蜜语去哄你,甚至大多时候都是笨拙的。
 
但只要你需要,他一定是那个为你遮风挡雨的人。
 
当你无人依靠时,他一定是站在你身边的人。
 
(陈金莲和亲人在一起商量)
 
尼采曾说过:
 
当一个人走过一座吊桥,父爱就像是吊桥边的扶栏,可能永远不需要倚靠。

但是如果没了他,没有人敢踩上那座吊桥。
 
无论人生路上有多泥泞、艰辛,只要有父亲在,我们就会永远有底气。
 
因为父亲,是那个给我们托底的人。
 
不论是陈志鹏,还是吴双伟,他们都渴望父亲为自己遮风挡雨,希望父亲能成为自己坚强的后盾。
 
可吴建国一次又一次放弃机会,到底是他真的冷漠无情,还是他不善于表达自己?
 
如今,3年过去了,那个孝顺听话的陈志鹏应该早已康复。
 
祝愿他实现自己的诺言,给妈妈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对于吴建国的绝情,您怎么看?
 
 
作者:朱小鹿&廿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