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9年,曾是毛主席俄文翻译的李景贤,记录普京的讲话:句句中的

 淘沙金 2022-06-19 发布于湖北

翻译工作是外交工作的基础。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外交部就有很多翻译方面的人才,他们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景贤大使就是我国优秀外交官的代表人物。他年轻时曾经担任毛主席的俄文翻译,后来又任我国驻苏联、俄罗斯大使多年,完整见证了中苏关系从紧张到缓和,以及中俄关系一步步发展,堪称中苏、中俄外交事业的“活化石”。

多年后,他又作为我国的外交使节,在一次会议上与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有过接触,领略过这位后来被称为“普京大帝”的政治家的风采。

而令李景贤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次会议上,普京的发言简短而又有力量,每一句都掷地有声,堪称“一击中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李景贤大使的外交生涯,以及他与普京的缘分,从外交官的眼光来了解一下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文章图片1

普京

给毛主席当俄语翻译,领略了伟人的语言魅力

李景贤1939年出生于广东开平,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他发奋读书从家乡考了出来,14岁那年来到台山县上高中,三年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俄语学院。

他本人对语言学习有着浓厚兴趣,在学校学习了很多俄语专业知识,自此成为了一名俄语翻译。

在李景贤上大学期间,我国与苏联关系还在稳定阶段,众所周知,在我国建国后,苏联为我国提供了共156个全套工业项目援助。

为了能跟上老大哥援助的步伐,我国急需俄语翻译,李景贤自然就成为了国家大力培养的俄语翻译人才。

李景贤也不负众望。1960年秋天,他以“全优”的成绩从俄语学院毕业,成绩是全部为满分5分,相当于如今的100分。

文章图片2

援华苏联专家

当年,外交部从俄语学院选人去俄语翻译班第三期,他作为成绩最优者被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本科、研究生班学习。

尽管在此期间中苏关系由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态度急转直下,但俄语人才的培养并没有耽误。

李景贤一边学习一边实习,1963年毕业后正式进入外交部,在翻译处俄文组工作。李景贤本人对于苏联和俄语是非常热爱的,且并没有随着中苏关系的转向而变化,这一点很难得。

日后回忆自己对于俄语的选择,李景贤说他读高中时,所在的县城满大街都贴着与苏联友好的大标语,为他种下了学习俄语的种子。

不过,语言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真正重要的环节是传达外交思想。李景贤在外交部做翻译期间最难忘的事情,是给毛主席当俄语翻译,在主席身边,他真正领略了伟人的外交风采,以及主席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文章图片3

李景贤

第一次给毛主席当俄语翻译是1964年国庆节。

那一年是国庆15周年,苏联作曲家图里科夫来华访问,周总理邀请他来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焰火表演。

国庆当天,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与前来观礼的外国来宾一一握手问好,来到图里科夫面前的时候,图里科夫激动地双手握住毛主席的手,用俄语大声地说了一句:“您好!”

毛主席微笑着握手并回复了一句“你好”。

这一来一回的简单两个词,成为了李景贤为毛主席第一次担任俄语翻译的工作内容。尽管简短,却十分情真意切。

文章图片4

天安门

1965年春天,苏联总理柯西金出访越南前,先来到了北京。与毛主席会面时,柯西金提出,中苏关系必须要得到改善,希望苏中双方停止公开论战。

这段访问的内容是由李景贤翻译的,对于下面这段话的内容,李景贤多年以后依然记忆犹新——

毛主席:“论战只不过是打笔墨官司,也死不了人。原则争论还是要继续下去的,但是中苏关系应当得到改善。”

柯西金:“那要争论多久?”

毛主席:“一万年。”

柯西金:“...这也太长了吧?”

毛主席:“看在你的面子上,减去一千年,从一万年减到九千年。这是我们最大的让步了,没得商量!”

文章图片5

柯西金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的确对我国有过很多帮助。

但是,我国走独立自主外交道路的既定方针不会变,苏联的修正主义以及大国沙文主义企图把中国变成他们的附庸国,这是毛主席绝对不能答应的。这样的所谓“让步”,其实是毛主席在跟赫鲁晓夫严肃阐明立场,让柯西金无言以对。

李景贤多年后回忆说:“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主席的情绪很平淡,甚至还有点戏谑。但是,语气中透露出的坚定,是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势。”

而且,毛主席对于翻译的工作非常照顾。李景贤在第一次给毛主席做翻译之前,曾经跟同事取经,担心自己听不懂毛主席浓重的湖南口音。

结果同事告诉他:“主席讲话比较慢,对于翻译是很照顾的,完全不用担心。”

文章图片6

毛主席

毛主席还对翻译工作作过指示:“翻译工作对我们的外交非常重要,翻译的质量问题应该与中国的威望相称。”

这就是毛主席,他体谅翻译人员的不容易,也明白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更明白翻译人才必须要广泛培养。

他曾经说过:“外事干部一定要加强外语的学习,60岁以上的自由学,60岁以下的必须学。培养外语人才,要从七八岁的娃娃抓起。”

李景贤,就是从小开始学外语的优秀翻译人员。

文章图片7

毛主席

担任驻外使节时间创纪录,与俄罗斯总理普京见面

自从担任外交官开始,李景贤先后曾在苏联、俄罗斯联邦、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工作,担任过多种职务:中苏谈判办公室副处长、副司级参赞、公使、政务参赞、驻俄罗斯使馆公使、驻格鲁吉亚大使、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

这些国家都是苏联及其加盟共和国,与李景贤的俄语专业对口。

而且,李景贤还保持着一个记录:他在外工作时间共长达36年,是中国外交部驻外机构中驻外时间最长的外交官。

当然,这个记录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比如中苏谈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客观因素。在国际局势动荡之际,需要驻外大使更加了解派驻地的政治环境,频繁更换大使不利于我国外事工作的稳定。

但李景贤本人出色的专业能力,对所在国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这才是他能成为一名优秀外交官的基础。

文章图片8

毛主席

既然是跟苏联以及俄罗斯打交道多年,李景贤当然接触过苏联以及俄罗斯的一些高官,甚至是其国家领导人级别的人物,比如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

当然,还有俄罗斯前总理、现任总统普京。

前文提到过,苏联解体后,李景贤一直在前苏联加盟国担任外交官。

1999年,他在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任大使,当年年底,普京以俄罗斯总理的身份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李景贤作为中国大使得到了与普京见面的机会。

12月11日中午,普京的飞机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机场。

12点,乌总统卡里莫夫在国宾馆广场为普京举行了欢迎仪式,此次欢迎仪式邀请了多国驻乌使节参加,李景贤受邀前往。

文章图片9

普京

各国使节提前半小时到场,大家在广场上围成一圈圈,仿佛都在讨论着什么。

李景贤走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们在讨论这位他们即将见到的、只有47岁的俄罗斯新总理。

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当时的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叶利钦,但由于叶氏常年酗酒身体状况堪忧,再加上俄罗斯经济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逐渐跌落谷底,他的个人支持率跌至历史最低。

为了让政府保持正常运转,叶利钦只能把更多权力交给总理,但很多总理都因为工作能力问题让叶利钦不满意,所以他开始不停任命新总理。俄罗斯在叶利钦当政的7年时间里居然更换了8名总理。

直到1999年12月31日,不堪重负的叶利钦正式宣布辞职,并任命他所更换的最后一任总理为俄罗斯代总统。那位代总统,正是叶利钦最为信任的普京。

文章图片10

叶利钦

此时来到塔什干的普京,距离接过俄罗斯最高权力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这是后话。

看到各国外交官围在一起讨论普京,李景贤跟大家一样,对这位素未谋面的俄罗斯新总理十分好奇。

很快,普京的车来到了国宾馆广场,乌总统亲自接待普京,并向在场的所有外国使节介绍他。

李景贤回忆说:“普京的个子不高,但双眼湛蓝、幽深,令人生畏。在场的人谁也不敢直视他的眼睛,我只是直视了大概百分之一秒后,就下意识地闪避开,他的眼神非常有力量......

他逐一与在场的使节们握手,对每个人都用俄语有礼貌地说着:'你好!’”

文章图片11

普京

由于工作原因,李景贤见过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前苏联或者俄罗斯领导人,他们的风格都比较轻松,集中体现在他们会在跟使节握手的时候寒暄几句。

戈尔巴乔夫就曾经问李景贤“你的俄语是在哪里学的?”“为什么没到苏联留学?”叶利钦甚至还会问他“你们的总书记叫什么名字,发音该怎么读?”

但普京没有。也许是在场的使节很多,他一一寒暄说不过来,但更可能的情况是,普京的风格跟此前的苏联/俄罗斯领导人都不一样,是一个沉默少言、低调冷峻的人。

以至于李景贤给普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严酷”。

文章图片12

戈尔巴乔夫

记录普京讲话,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晚7时,乌总统为普京举行国宴。普京依然与外国使节们一一握手,神情依旧很酷,不苟言笑,不时说着“你好”,与之前并无二致。

宴会开始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首先致欢迎辞,他照着稿子念,大概念了半个小时,随后,普京才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快速迈向讲台,还一边走一边说:“我也来讲两句!”

普京是前苏联情报工作人员,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克格勃”,身手矫健,健步如飞,给人以十足的力量感。

“俄罗斯总理要讲话了,我马上从兜里掏出小笔记本,准备将其讲话记录下来,看看普京是否真的只打算说'两句’。”

文章图片13

伊斯兰总理卡里莫夫

作为翻译,当发言对象准备讲话时,李景贤自然会准备好进行记录,随后再将其讲话内容翻译成目标语言。

一般来说,主宾的讲话都会有开场白、礼貌称呼用语,也就是俗称的客套话。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普京的讲话没有那么多开场白和称呼语,而是来了个单刀直入,直奔主题:

“乌兹别克斯坦的朋友们,在伊斯拉姆·阿卜杜加尼耶维奇身上,你们拥有一位远见卓越的、果断的、强硬的政治家,在这个'强硬’后面,却隐藏着一种深思熟虑。

俄罗斯的领导人祝愿他能够成功。伊斯拉姆,请您相信,在北方,您有一个可靠的朋友!”

文章图片14

普京

这段话只有短短的32个俄文单词,却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

首先,“伊斯拉姆·阿卜杜加尼耶维奇”是卡里莫夫的名字以及父亲的名字,俄语的这种表达方式是为了体现对对方的尊重;

其次,他称赞卡里莫夫“强硬”以及“深思熟虑”,是结合当时乌兹别克与俄罗斯进行棉花贸易的背景,乌方受到了西方世界的干扰,但普京代表俄罗斯政府依旧坚定支持乌方,从而保持了两国的友好贸易往来关系;

“北方”指的就是俄罗斯自己,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乌兹别克斯坦以北,也就是所谓“北方朋友”,并表明俄罗斯是可以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可靠的朋友)。

短短32个俄文单词,表达了“你是我们的朋友”“有远见卓识”“我们会支持你”的三层含义,言简意赅,既坚定了乌方与俄方长期进行棉花贸易的合作基础,也向外界传达了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保持友好外交关系的积极信号。

文章图片15

俄罗斯地理位置

那天在宴会上,普京还与少数同俄罗斯友好的国家使节进行了简短交谈,李景贤作为中国驻乌大使,也与普京进行了对话。

“普京总理对我说,又由于总统叶利钦当时正在进行访华之旅,他要留在莫斯科'看家’,处理完政务后才得以前往塔什干,所以比原定计划推迟了一天。他还表示,叶利钦总统对于访华非常满意,在中国的行程是一段愉快的旅程。”

李景贤回忆说:

“宴会一散,各国使节就又开始对普京的讲话议论起来,可谓赞不绝口,短短的三句话32个词,真可谓句句中的,胜过泛泛而谈的千言万语!”

这也很像我们眼中那个“普京”的风格,人狠话不多,句句点中要害,不说话则已,一开口就要掷地有声。

文章图片16

普京

后来的几年里,李景贤又见过普京几面,此时的普京已经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

接过俄罗斯的最高权力后,他的眼神比从前更犀利,风格更加沉稳,走路时永远带着风,虽然身高不高,但他走到哪里,哪里的目光就会汇集在他身上。

而且,普京不止一次访问中国,在其他国家,他一般都会象征性地与他国领导人握手、交谈,可是在中国,他的脸上常常挂着笑容,眼神也稍微变得和蔼了一些。

普京曾经从总理变成总统,从总统变成总理,再从总理变成总统。

但无论是哪种身份,中俄关系都在这段时间里走上了一个新台阶,细水长流,你中有我。

文章图片17

普京

2005年,与苏联、俄罗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李景贤退休回到北京。

不过他退而不休,一直在坚持参加一些外交笔会、翻译论坛,并把自己多年来在外工作的见闻写成了精彩的回忆录。《伏尔加风韵·俄罗斯》就是他的作品。

在书中,他与妻子王佩蒂以及另一名作者朴扬帆,记录下了俄罗斯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景观,当然,还有俄罗斯的众多人物。

在本书中,李景贤将严酷冷峻、说一不二的普京称作“大帝”,根据笔者统计,这可能是国内最早给普京起该外号的人。

普京本人也知道,在中国有很多人喜欢他、佩服他,私下里称呼他为“大帝”。而他的行事风格,也与俄罗斯帝国历史上的彼得大帝十分相似,这也是李景贤称呼他为“大帝”的重要原因。

文章图片18

彼得大帝画像

彼得大帝曾经说过:“如果上天多给我一些年,我将把圣彼得堡变成另一个阿姆斯特丹(荷兰首都,世界第一大港口)。”

普京的话则是:“给我20年,还给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俄罗斯能够从苏联解体后的泥沼中脱身,重返世界顶级强国的行列,普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

如今的国际形势纷繁复杂,中俄作为邻居,以及长期的友好合作伙伴,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相向而行,共同面临国际局面中的挑战与机遇。

这也是李景贤先生的愿望。

文章图片19

中俄关系

尽管他已经退休,但是我国的外交工作仍然需要更多人才,他的“退而不休”,就是想尽可能为国家的外交工作以及后备人才培养发挥一些余热。

作为年轻人,我们也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专精技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找准个人定位,为国家的全方位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祝李景贤先生健康长寿,愿中俄友谊地久天长!


参考资料

[1]李景贤、王佩蒂、朴扬帆.伏尔加风韵:俄罗斯[M].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2011-01(127-208).

[2]张文兰.俄罗斯总理普京的中国情结[J].学理论,2012-09(039-040).

[3]李景贤.普京语言的魅力[J].海外文摘,2015-01(039-0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