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范有信先生

 泊木沐 2022-06-20 发布于辽宁

1980年的秋,著名花鸟画家范有信先生在河西走廊写生.一天,天气突变,转瞬间飞砂走石,彤云蔽日。就在这天地一片混沌之中,范先生却眼前一亮:一支运货的驼队出现在他面前,一匹匹骆驼顶着狂风,坚定不移地一步一步默默前行在漫天风沙中,是那么从容和坚毅。范先生被深深地震憾了——骆驼的坚忍不拔、吃苦耐老、温顺善良,默默奉献,不正是大西北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想到这里,他不顾风沙的肆虐,当即对着骆驼画了几幅速写,深得同行画友的称赞。为了画骆驼,他曾常年累月地窜行在西北的高原大漠中,观察骆驼的生活规律和行为体态,并向牧驼人和动物学家请教有关问题。他花了整整七年时间专门探索骆驼的画法,共画出了万余幅骆驼的速写,把一匹匹活生生的形态各异的骆驼印在了脑海里。他所画的骆驼,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普遍认可。他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多幅作品被有关机构收藏。一来二去,他为自己赢得了“范骆驼”的美誉。

我是一位书画爱好者,业余专攻书法篆刻。1996年初,我偶然欣赏到范先生的一幅骆驼画作—《背负沧桑大漠行》,为之心动不已。美中不足的是,经过反复研读,我觉的这幅画上的印章与范先生的绘画水平并不相配。于是,我突发奇想,决定给范先生治几方印,希望能为其画作增色。而后,我开始精心选材、并在构图、拟篆、刻印等方面都煞费苦心地细细推敲,力求意形完美。数易其稿后,我选定了六方印章,印文分别为“范有信印”、“有信书画”、“范押”、“志在千里”、“妙造自然”等。随后,我给范先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仰慕之情,并说明了我为其治印的初衷,随六方印章一起寄了出去。

时隔不久,我就收到了范先生的回信。他在信中说:“为我治的印很好,我非常满意,非常感谢﹗我本人不长于治印,故以前画上所用印章都是当地人士所治,个别北京等地的印也不怎样,我并不满意。这次先生为我治的六方印我将永久报存,长久使用……”更令我感动的是,他还给我寄来了他的一本画集和一幅佳作《情怀丝路报春阳》[见下图』。画集的扉页上,范先生题曰:“淑敏先生存念。范有信。1996年4月10日于兰州。”画作上,范先生题曰:“情怀丝路报春阳。淑敏先生雅赏。丙子春于兰州写,有信。”并钤印三枚,分别是“范有信印”、“有信书画”、“志在千里”。

从此,我便与范有信先生书信来往不断,还经常通电话。我们谈书画艺术,谈社会人生,可谓无所不及,总是畅所欲言。虽然我们一直未曾谋面,但却成了莫逆之交。交往过程中,范先生高尚的人品艺德及其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1997年秋末,让我喜出望外的是,范先生又给我寄来了一幅四尺佳作《八驼图》,题曰:“淑敏先生雅赏。丁丑岁秋于兰州写并记之,有信。”画上由近及远画八匹奔驼,气势宏伟,有雄风浩荡千里之感。神态生动的八匹骆驼昂首嘶鸣,以其超强的耐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奔驰在生命几乎绝迹的沙漠戈壁之中。画的前景饰以几簇蓬草,体现出典型环境中浓郁的生命意识。收到范先生的画作后我马上打电话致谢,没想到这幅画作竟是先生抱病而作,真的使我诚惶诚恐﹗原来,由于长年奔波在塞外荒漠,条件恶劣,范先生最终积劳成疾。知道这一情况后,我心中十分不安,多多安慰,随后很快购得我们当地出产的阿胶补品寄过去,并祝先生早日康复。我还表示将尽快扑陇探望他。

不幸的是,我还没来得及赶往甘肃,1998年,就听到了范先生不幸病逝的消息。范先生享年仅55岁,可谓英年早逝。每每念及于此,我便叹息不已。始终未能与范先生谋面,恐怕将会成为我此生的最大遗憾。十年多来,我对范先生赠我的两幅佳作珍惜万分,小心保存,不时拿出欣赏。从他笔下的骆驼身上,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先生生命的厚重,而且我也觉得,骆驼的伟岸坚韧其实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