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谈晶须碳纳米管的产业化之路

 DT_Carbontech 2022-06-20 发布于浙江

孙晓刚

南昌大学教授

江西克莱威纳米碳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历时20多年从事碳纳米管研发,自主成功研发晶须状碳纳米管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装备,工艺技术和产品水平世界领先,掌握核心技术,年产能达到200吨。历时10多年成功开发远红外线发射薄膜量子材料(远红外纸),性能卓越,电热转换效率99.55%, 属世界首创。获得国内专利授权103件,国际PCT专利授权3件,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6部。

新型结构的碳纳米管 具有量子材料特性

晶须碳纳米管(whisker carbon nanotube, WhiskerCNT)是一种新型结构的碳纳米管,也称气相生长碳纤维(vapor growth carbon fiber, VGCF)。晶须碳纳米管具有直线型结构,相互不缠绕,拥有极高的结晶度(99.28%)和纯度(99.999%)。这种新型晶须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耐腐蚀,高温稳定性,并显示出量子(声子)材料的特异性能。

世界范围内能够工业化生产晶须碳纳米管(VGCF))的主要公司有江西(河南)克莱威纳米碳材料有限公司(200吨/年)和日本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以晶须碳纳米管为主要原料研发的远红外纸,是江西克莱威纳米碳材料有限公司世界首创的新型远红外线发射薄膜材料,年产能300万m2

乘锂电东风 拓展新应用

晶须碳纳米管目前形成工业需求的产业主要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用作锂离子电池导电剂。主要用于需要大倍率充放电锂离子电池以及高温和低温环境使用的锂离子电池。

晶须碳纳米管在远红外线发射、电热转换、热制冷,锂离子电池导电导热剂、热传导、电磁屏蔽、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躬身入局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大学的研究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我主要从事应用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开发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应用研究需要和企业密切合作,但由于我们目前研究的超前性,和相关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没有太大关联,很难找到企业合作开发工业生产技术和装备。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自己成立公司并通过引入产业资本和风险投资来实现产业化。在学校完成基础研究后,工作重心就转到企业来研发产业化技术和装备。

在学校基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发达到工业级别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后,进一步完善工艺和装备研发,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研发工作的重心需要转到企业,研发产业化生产技术和装备。

颠覆性创新大多来自于大学和研究机构教授的独立研究,和企业已有的生产技术关联不大,其目的并不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而是另辟蹊径,实现开发全新的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的颠覆性创新。

从科研到工业生产 26年筚路蓝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从碳纳米管到晶须碳纳米管的研究和工业生产,历时26年。

新材料从研究到工业化生产再到市场认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至少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尽管在早期就能从理论上判断其未来的应用潜力,但实际应用往往需要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后多年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对自己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始终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达到目标。

融资是产业化生产的必由之路,理想的投资应该是产业资本,如何引导产业资本不特别注重短期收益,而是将研究成果做成一个产业来投资,将是近期以及未来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也是我们广大科技创业者需要共同面对的。

从小我到大我 员工和企业相互成就

团队领头人对奋斗的目标始终充满信心是必要条件,团队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也至关重要,这样大家才能不懈努力坚持实现共同的目标。

 1.明确共同愿景。也就是明确我们企业和团队的发展目标定位,让团队的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我们自己是谁,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我们要怎么干,从而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

2.强调共同进步。企业在发展,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推动的内在因素,企业的平台也给了每个人自我发挥的舞台和个人进步的空间,让员工和企业共同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