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文 | 正气为官 正派为人——缅怀敬爱的叔父

 天下孝义人 2022-06-22 发布于北京

往期回顾 

·  慈禧太后西逃那些事

·  南有袁隆平,北有赵鸿钧

作者:张建文

2022年5月5日,对我们张家人来说,是一个十分痛心的日子。叔父张国柄,这天上午十一点,病逝于他工作生活了六十多年的晋中市,享年90岁。更令人不忍的是,由于紧张的新冠疫情,居住在北京、天津、西安、武汉、内蒙和孝义的我等一众侄儿侄女,均难以躬亲送别。今天,2022年6月19日,正适农历5月21日,是叔父的诞辰日。抚今追昔,我们深切地怀念敬爱的叔父,谨拟此文,以寄托无尽的哀思。
叔父1933年农历5月21日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县梧桐村。中共党员。曾任山西晋中行署农机局副局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乡镇企业局局长。高级经济师。在做好领导工作的同时,他善于研究,勤于动笔,为《山西经济年鉴》《山西经济》《区域经济研究》《晋中区情、改革和发展》等书刊撰写经济文稿30余万字。其中“地区经济分析与预测系统软件”载入了《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辞典》。受国家农业部农机化局委托,组织并亲自参与编写出版《农机修理工等级考核标准问答》一书,在全国发行使用。
叔父工作期间的证件照,精明干练,敦厚诚恳,溢于言表。
退休后,叔父继续参与编制晋中“九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长时间在晋中老促会、关工委、老年大学、老年体协以及计委系统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等岗位上服务,博得好评,荣获晋中市直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叔父表现出了十分优秀的高尚品质。他忠诚于党的事业,有原则,守底线。他终身好学,勤奋刻苦,练就了很强的工作能力。他有理想有抱负,但一身正气,从不随波逐流,绝不刻意钻营。他凡事坚持实事求是,能说会道,但绝不说假话,并力戒说空话。他公道正派,与人为善,正出正入,一生阅人无数,却无一结怨。综观一生,叔父堪称得上是坦坦荡荡真君子,磊磊落落大丈夫!
事业有成的叔父,家庭生活幸福。婶母也是我们梧桐人,小叔父五岁,从教四十余年,爱岗敬业,热情胜任,直至退休。二老育有五女一男,个个学业有成,多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有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师和大学教授的,可谓满门书香,阖家精英。
2017年叔父母钻石婚纪念照,时叔父85岁,婶母80岁。

2017年为欢迎从内蒙海拉尔探亲的侄儿侄媳所拍的全家福。
叔父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的人。我们家是个大家庭。一百多年前的曾祖父张学成,曾祖母张魏氏,拥有丰厚家财,育有三子两女。爷爷张恩杰,出生于1891年,是为长子。奶奶王散心,出生于1901年。二人育有四子。长子国宝(我父),次子国权,三子国柄,四子国华。爷爷的两个弟弟(我们的二爷爷三爷爷)共育有四子三女。曾祖父去世较早,爷爷协助曾祖母,维持着全家二十多人同餐共饮,济济一堂。生长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叔父从小就逐步养成了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谦让的优良品德。尽管他十六岁就离开了孝义,外出求学和参加革命,但家乡始终在他心中,家人始终在他心中。他珍藏着三张照片,一是他的奶奶、我们的曾祖母的遗照。二是他的母亲、我们的奶奶的两张遗照。尤其是曾祖母,已去世近八十余年矣,叔父如此珍藏,可见老人在他心中的重要位置。五年前,他把照片翻拍赠予了我,令我感动不已。在他八十岁生日的时候,他写了怀念父母亲的两篇文章,此次也惠赠予我,成为了我的人生教材。
曾祖母

祖母

叔父回忆祖父母的文章
叔父对兄弟姐妹侄儿侄女也常常挂在心上。尤其是我的父亲和国权国华叔叔相继去世后,叔父担当起了家中大家长的角色,倾心地关心帮助每个家庭成员。尤其值得记忆的是,国权叔1958年去世后,其子建武随母远走他乡,由于历史久远,长期杳无音信。当2017年得知建武的资讯后,叔父急切地邀远在内蒙海拉尔的建武回家认亲。建武携妻子回到榆次,叔父集中全家数十人隆重为他们接风。婶母不顾八十高龄,陪同建武夫妻游览。血脉亲情,感人肺腑。下面是建武回榆次时的部分照片。

叔父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精彩的一生。以我个人体会,其中最值得我们后辈继承和发扬的是他的一身正气做官,公道正派为人。离开了这两点,能力和本事就演变成了技巧和权术,虽可能管用于一时,但不能持之于长久。叔父在他八十岁生日时写的《父亲教我怎样做人》,是对爷爷的深情回忆,也是叔父真切的人生体会,还可以说是对我们家风的代表性总结。在此将叔父的文章全文附后,希望看到我这篇文章的兄弟姐妹们和后辈们,认真阅读叔父的这篇心声之作,以前辈为楷模,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不辱家门,无愧人生。
附:叔父十年前八十生日时写的《父亲教我怎样做人》全文
父亲教我怎样做人
我的父亲是一个读过“四书”只有小学文化的朴实农民,兄弟三人,排行老大,还有两个姐姐。爷爷去世早,我没能见过。这样,在他年轻时,不得不扛起主持家务的重担。他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勤俭持家,光顾大家,使一个三世同堂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过得欢乐融融,兄弟相敬相爱,妯娌和睦共处,子女求学上进,全家一条心,一股劲,使家业日益兴旺发达。
正直善良,热心公益
家和事兴子孙贤,治家有方邻里赞。村民知他厚德有才,为人处事正直善良,就积极推选他担任村付、村长,为民办事。他不负众望,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一心为公,不徇私情,不辞劳苦,为民服务。积极兴修学校,修建祠堂;开渠打井,兴修水利。对村与村之间,村民之间发生的纠纷,他主持公道,以理服人,妥善调解,使梓里和谐,生产发展,生活也日渐好起来,受到村民们的拥戴,连续干了十余载。村民在他五十寿诞和大儿子结婚之际,集资馈赠一块镀金大匾。上面刻着“大德望汉三(父亲之字)《宣劳梓里》”以表彰他为民服务的辛劳。
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总是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上世纪四十年代起,日寇的侵华战争疯狂至极,土皇帝阎锡山的反动统治残酷异常,对老百姓的剥削压迫日益变本加厉,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我家和大家一样,被强征掠夺,家境日趋衰落,种地产粮,但留下的粮食不够糊口度日,青黄不接时,还要吞糠咽菜,经济十分拮据。但对子女们上学读书,总是再困难也要设法供给,坚持求学不及。他于1947年秋,积劳成疾,身患重病,因缺钱诊治,仅三个多月就不幸离开人世,享年五十七岁。
三重教诲,终身受益
父亲,不仅以他为人诚实厚道,正直善良,主持正义,率先垂范,高尚品德和形象,熏陶、陶冶着我的心灵,而且在一起劳动和共同生活中,还孜孜不倦地给我讲了许多怎样做人的道理。现在回顾起来,追忆深深,而又终身受益的突出有三重教诲。
第一是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必须严守孔圣人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底线。做什么事,说什么话,要摸着心口,想想别人会是怎么想,又怎么感受,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不愿听的话,不乐意的事,决不能施于人,更不可强加于人。去说伤害别人的话,做有损于别人的事,绝不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吃亏是福。宁肯自己吃些亏,不可贪人的便宜,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言行万万做不得。只有严守这个底线,才可在社会上立住脚。
第二是做人一定仁信为本,真诚宽厚待人。在社会上人与人要相亲相爱,互相帮助,要以仁爱之心尽力多帮助人,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宁肯人负我,不可负于人;要不忘人之恩,不念施惠之人。这样宽容厚道,豁达大方对人,才会使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多,友情越来越深厚。绝不可小肚鸡肠,与人斤斤计较,耍小心眼,刻薄待人。在人与人之间,要以诚信为本,真诚相待,相互尊重,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言行一致,绝不可言而无信,说一套做一套,更不做骗人利己之事,才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友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朋友越来越多,大家才能和睦相处,社会才能和谐安乐。
第三是做人要有气节,有信仰,有事业心。人生在世,要有理想。要好好学习,修身养性,厚德有才,立志为国家和社会尽力做贡献,为祖国争光。不论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什么坎坷曲折,碰到什么艰难困苦,受到什么冤屈或遇到财色名利的诱惑,谆谆地教导我要照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届,贫贱不能移的浩然之气,去要求自己,锤炼意志,做到坚毅不拔,坚贞不屈,开拓进取,奋斗不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才会做成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事,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父亲给了我生命,养育我成长,我永世感激,悔恨无法报答。他与我共同生活仅仅十四年就离开了人世。但他的品德和形象,他的恩情和教诲却永远铭刻在我脑海中,成为我终生的行动指南。特别又受党的长期教育和培养,使我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我沧桑风雨的八十载历程中,总是在激励和指引我以仁爱宽厚之心,与人和谐共处,诚信待人,尽力帮助人,决不负于人;总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大道上,自强不息,敬业奉献;不论遇到什么艰难曲折,碰到什么诱惑,总是牢记教诲,坚定不移,科学应对,奋发图强,终身努力做堂堂正正的人,诚信宽厚待于人,认认真真负责做好事,勤政廉洁为人民,做了一些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事,让九泉之下的父亲安息。

子:张国柄

2012年7月9日

夏历 2012年5月21日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