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往事漫忆(21):莫忘了这朵历史的昙花——生产队长

 罗维开 2022-06-20 发布于浙江

​文/罗维开

生产队长,在历史中已经被湮没了,现在还有多少农村人,能记起当年与农民温饱和尊严直接有关的他们?

我务农十年,对他们终生难忘!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农村中的生产队长,是名副其实的兵头,但不是将尾。因为论干部,公社的干部花名册中只有大队(六七十年代村称为大队)支部书记和大队长,生产队长入不了流,不是干部。

但生产队完不成征购任务(向国家缴农业税)唯他们是问,生产搞不好社员收入低,唯他们是问,甚至计划生育,也唯他们是问,生产队社员违法犯罪,也会被一定程度的株连。——生产队长,就是这种重要而尴尬的角色,他们在乡村治理中,是基层的老黄牛,是生产队群体人心的脊梁。

我当年的生产队,生产队长是全队社员人手一票选出来的。当年社员选生产队长,比现在选人大代表慎重多了,因为这将直接决定自己的温饱,也决定自己与邻队、邻村人们相比的尊严。队长人选选对了,生产搞得好,经济搞得活,年分红酬值(每工工分的分配值)高,在队与队,村与村互相攀比中,就会被羡慕和夸赞,小伙子说亲,女方就会予以加分,反之,如生产队分红酬值低,口碑就会不佳,说亲时女方往往给男方减分。因为当年的农村,生产队的劳动报酬,是人们维持生计的唯一经济来源。

于是,生产队长,某种程度上成了决定队内所有人的温饱和尊严,决定姑娘小伙们能否终成眷属,甚至决定大队支书或大队长在公社开会时受表扬还是挨批评的关键人物。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生产队长?

农活是公认的一把好手,处理事情公正无私,自然威望高。一句话,是全生产队社员中的精英人物。他们大都年龄在三十到五十之间,年富力强。他们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贡献给了生产队。

社员出工,走在最前面的是生产队长,收工了,最后走的,是生产队长。干活时,最累最赃的活,队长必须带头。队里分农产品,队长靠后,让社员先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优秀的生产队长,就是这样长年累月干出来的,无怨无悔,威信随之积累。

过去的生产队长,受群众推选后自感责任重大,始终以生产为重,对当年的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他们最多也只是表面上应付应付而已,把精力集中在田里的生产上,产量才是他们的命根子。这也是十年文革对农村经济的冲击小于工业和教育的内因。亏得当时的中国广大农村,实行的是以生产队为经济核算基本单位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产生了数以千万计的生产队,数以千万计的生产队长,独当一面,救了三农(农民、农村、农业)。十年浩劫期间农民没有严重挨饿,国民经济的基础始终没有动摇,深究其原因,真应该为当年名不见经传的生产队长们记一个历史大功!

过去的生产队,是队长负责制下的群体领导,生产队长提名副队长一名,妇女队长一名,会计一名,出纳(财务保管)一名,组成队委会。重大事情集体讨论决定,关键的事队长拍板。

当年我所在的生产队,队委对各种计划的拟定,重大事情的讨论,从不在白天进行,因为白天大家都须参加劳动,所以队委们只能在夜里开会,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一种共识,凡队委,夜里的时间也是队里的,开会熬夜,都是义务,从不会找借口缺席。也正因为这样,有事无事,生产队的队委或骨干社员,夜里总爱凑在一起熬夜,有事说事,没事侃大山。

担任队委,尤其是生产队长,一年到头出的力,比普通社员多得去了,但只拿普通社员的工分,从无补贴或职务优待之类的待遇。相比现在,农村干部的职务补贴,岗位工资,夜间加班津贴,名目繁多,任个小干部,七七八八的利益,比普通者多得去了,过去没有那么复杂。

生产队长的家属,在各种利益面前也不得不避嫌,否则,生产队长讲话,没人服。

当年的生产队长,一年一选,连选连任。往往在选前,好的生产队长,多年来当累了,家里人因为是队长家属,在利益面前避让次数多了,有说不出的吃亏感,在选举前,央求大家不要再选他,而越是这种队长,连任的概率越高。很多生产队长,多年来已经习惯了以生产队为家,观念中,每个社员都是他家的一员,习惯了做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我相信,当年绝大多数的生产队长,是我记忆中的生产队长,搞宗族势力,搞黑社会式的拉帮结派,为了私利而占位的生产队长,不是当年的主流。当年的生产队长,是中国农村社会的架构支撑,是中国农村稳定最重要的农民精英。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伟大的体制改革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生产队从此消失了,生产队长成了历史的昙花,但他们在生产队时期起过的作用,历史不应该忘记,并应该为他们记一个大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