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年10月15日,广西文物工作者在上思县官皇屯挖出一座罕见

 新用户8926AVU2 2022-06-21 发布于北京
2008年10月15日,广西文物工作者在上思县官皇屯挖出一座罕见的巨石棺,棺内两具尸体竟垫着北斗七星图案板和黄色金丝衣服。经过广西医科大学医学专家和北京大学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的鉴定,男尸死亡年龄在55岁至60岁之间,女尸死亡年龄则在65岁至70岁之间,至于黄色金丝衣服实为荷花补子凤袍,制作于1430年至1440年之间,与十三陵定陵出土服饰有相似之处。

最让专家感到震惊的是,巨石棺出土的北斗七星图案板也与定陵当年发掘的万历皇帝尸骨卧姿几乎一样,即北斗七星是明朝帝王标准葬式。一个广西偏远小县城竟有一座媲美明十三陵的大墓,因此关于墓主人很可能是建文帝朱允炆和皇后的说法得到了明史界越来越多的认同。

虽然按照传统正史的记载,1402年7月,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金川门投降,朱棣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南京城。然而随后南京故宫就起了大火,当朱棣赶到以后,有太监指着三具烧焦的尸体声称这就是朱允炆,皇后马氏和太子朱文奎的下落。朱棣表面上嚎啕大哭:“傻侄儿,叔叔是帮你除奸臣的,为何就这样走了!” 并下旨厚葬之。无独有偶,在给朝鲜国王李芳远的诏书中,朱棣也做足了官样文章,即“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

但从近些年发现的史料来看,首先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那三具尸体百分百属于朱允炆,皇后和太子,更何况既然都厚葬了,但就是不见所谓陵墓地址的记载和礼部祭祀记录,反倒是1978年南京钢锉厂在建地下室的时候,意外挖出了一条古地道,直通南京故宫遗址。对此原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教授认为“到今天为止并没有一条过硬的史料证明朱允炆是死在宫中”,大概率是利用着火的掩护逃出南京城流亡。

在上思巨石棺出土的第二年,南京大学明史研究所宣布在福建宁德上金贝村发现的高僧墓塔为建文帝遗存,理由是墓塔莲花基座造型与安徽凤阳明皇陵和淮安明祖陵的莲花基座造型完全一致,并且村里支提寺还珍藏了一件云锦袈裟,由十八只五爪金龙和内嵌福寿两字的宫灯状图饰组成,符合明初皇家风格。

但福建省文物局则通过查阅地方志和将袈裟送到南京云锦研究所鉴定后得出结论,即云锦袈裟确实是明朝文物,为皇家织绣珍品,填补了古代佛教史的一大空白,可是袈裟的主人却为明初高僧沧海珠禅师,当年他曾到南京弘法,受到朱元璋召见。而袈裟正是朱元璋御赐,与朱允炆毫无关联。

此外湖北武昌洪山一带有一个独特的姓氏让,当地老人保存有《让氏家谱》,声称建文帝逃到湖北,最后在宝通寺落脚,死后就葬在洪山宝塔下。南明弘光年间,弘光帝朱由崧为建文帝上庙号和谥号为惠宗让皇帝,于是其后代就改姓让,始祖让銮即朱允炆,朱文奎在族谱上的名字则为让廷松。有关这一说法,目前只是孤证,有待更多细节进行推敲。

话说到了明朝正统年间,一位老僧自称是建文帝,主动到官府投案,明英宗朱祁镇闻讯后立刻派曾经服侍过建文帝的老太监吴亮去验明身份,老僧看到吴亮后说:“你不是吴亮吗?”  紧接着又回忆往事:“当年用膳时朕将一片鹅肉扔在地上,你手执酒壶像狗一样把肉叼起来。”吴亮听罢大惊,随即跪地脱掉老僧的鞋子,发现左脚上果然有一颗黑痣。吴亮大哭不已,不久就上吊自杀。

在确定真身后,明英宗下旨将老僧接进紫禁城赡养,赐法号天下大法师,死后舍利子下葬西山,墓碑题记天下大法师之墓,衣冠则葬在白塔庵塔。

不过崇祯年间复社文人王崇简曾慕名前去寻访天下大法师之墓,但只发现了一块石碑,上书却为“大内迁出二棺之记”,疑似壬寅宫变时被赐死的曹端妃和王宁嫔最后归宿。至于白塔庵塔,1979年在此修建中国画院时,文化部曾派人考证,认为这是明朝僧人圆升建造,与建文帝无关。

在朱棣去世前一年,奉命寻访朱允炆下落达14年之久的礼部左侍郎胡濙回到朝廷,第一件事就是拜见朱棣。当时朱棣已就寝,听说胡濙到来,立即起来召见他,而胡濙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朱棣,朱棣听完至此释怀。尽管谈话具体内容没有记载,但很显然朱棣已经知晓朱允炆的下落,而朱允炆也够不上任何威胁了。

综上所述,只有上思巨石棺墓主人最符合建文帝身份,特别是死亡年龄和活动年代在永乐宣德之间。最重要的是,《横州志》和《徐霞客游记》还记载过建文帝落脚广西横县佛寿寺的故事,五年后建文帝离开,继续南行。鉴于横县和上思距离不远,且官皇屯地名来源就是一位皇帝曾在这里避难很久,线索值得深挖。

但是不管怎样,从1402年7月开始,朱允炆的政治生命已然结束。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官修史书《明史》才还他一个清白,高度评价“帝天资仁厚......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 所以乾隆帝为他改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寓意“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是行仁政的明朝君王。
本文参考资料:《建文帝下落寻踪》,《帝京景物略》,《明史》,《明实录》,《天府广记》,《玉堂荟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