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令素养】大寒之后就过年,让欢庆与养生同行过新年!

 Scarlett32vjeh 2022-06-21 发布于四川

应时而生

顺节而养

天时节气自有其运律

跟随天地变化的步伐

遵循自然之道

安养生息

生活就会风生水起

腊酒自盈樽,

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

无事莫开门。

......

今日大寒,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了。唐朝大诗人元稹也在他的《咏廿四气诗》中,描绘了一幅闭门围炉暖酒的闲暇冬夜画卷。

而古时民间也有“大寒需守火,无事不出门”的谚语,虽说不至于不出门,但忙碌一年的我们,也确实可以窝在家里了。

因为,快过年啦!

当然,即便是放了年假,可以不用上班,但忙着准备过年的人们也没歇着。“大寒小寒,收拾过年”,在一年最冷的三九天,也确实需要多动动,让一身暖和起来。

陆游在他的《大寒》诗中,这样写道;“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连天上的太阳也是一副倦淡的神情,云都透着寒气。

所谓“天寒地冻”,天寒是指冷空气造成的气温下降,虽然北风一夜就可以使气温骤降10度,但是这种冷跟经过一个冬天慢慢累积起来的地冻还是没法比的。而大寒就是地冻的极致。从“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发展到“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大地的冰冻和冻土层逐渐增厚。如果说,呼啸的北风是漂亮的拳脚功夫,那这冻土坚冰就是高手练就的深厚内功。所以,大寒的物候之一就是:“水泽腹坚。”

因为如此寒冷的天气,老鹰捕食都会更加迅猛凶疾,就是为了捕获更多猎物,以渡过这最后的残冬。因此,大寒还有一候就是:“鸷鸟厉疾”。

大自然的生存之道从来都是充满竞争的呀!不过也有充满生机暖爱的一面哦!那就是这时候,母鸡开始下蛋了。

对于我们这些只知道从超市买鸡蛋的现代都市人来说,母鸡这时开始下蛋确实有点奇怪,难道之前母鸡就不下蛋的吗?

说对了!

自然喂养下,母鸡会在日照少的冬天,停止产卵,因为缺少阳光照射,产蛋所需的维生素D等矿物质元素也会少。所以,大寒节气开始,光照增加,母鸡就可以下蛋繁衍了。

而现在大型集中饲养的母鸡,很多饲养场都不分昼夜的照明,早已让母鸡不分春夏秋冬日出日落了。

而忙于工作应酬的现代都市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多少人昼伏夜出,躲在四季如春的空调房里,也对四季的变化木然了。

这是闲话,言归正传。虽然大寒冷到极致,这也倒是它的本分,所谓“大寒暖几天,雨水冷几天”,“大寒不寒,春分不暖”这样的民间谚语就说明了,大寒时节不冷的话,来年就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而大寒没冷到家,第二年庄稼也容易害病虫害,而动物也容易流行瘟疫,人也容易得流感。恰恰今年是暖冬,所以大家也要提前注意哦!

那大寒时节的养生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就说明了大寒时节的两个养生重点:防风邪和寒邪。

我们之前在小寒时就强调了,也特别嘱咐大家可以通过晒太阳、泡脚、练功等方式来御寒保暖。

防风邪则是因为大寒这段时间,会常出现大风天气,因此外出时,要尽量穿戴暖和。尤其是体弱的老年人,如果喝了冷风还容易凉了肠胃。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把一斤茴香加粗盐炒热后,用毛巾包起来热敷中脘小腹。这个茴香包可以反复用多次,手脚容易冰凉的妹子也可以用哦!

如果有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如支气管炎、冠心病、肺气肿等,也最好不要在早晨、傍晚出门。

大寒之后,紧接着就是春节,春节期间自然少不了各种美味了。思嘉也跟大家推荐几道适合大寒养生、春节解馋的美食。


八宝饭

准备食材:

紫米、红枣、红豆、陈皮、葡萄干、枸杞、香芋、腰果、松仁、板栗、黑芝麻、白芝麻、红砂糖、芥花油

1. 胭脂紫米、红豆提前浸泡3小时滤干水分,盛入碗中,加刚刚与米齐平的水蒸熟。香芋、板栗切小块。

2. 蒸熟的糯米饭加入红砂糖和少许芥花油拌匀。

3. 在一个比较坦的碗中,铺上葡萄干、枸杞、香芋、松仁、板栗、香芋、腰果。为了方便脱模,可以先在碗上铺上保鲜膜。

4. 陈皮切碎,拌入蒸好的紫糯米中,在把糯米饭一层层的铺在果脯坚果上,然后在上面覆上保鲜膜,并在上面扎些小孔。

5. 把碗放上蒸锅,大火蒸四十分钟左右。好了之后,翻在盘中,撒上白芝麻就可以上桌了。


生炒糯米饭

准备食材:

糯米、干香菇、胡萝卜、红枣、桂圆肉、菜干

豆腐皮、板栗、青椒、黑芝麻

茶树油、姜、酱油、素蚝油

  • 将糯米用温水浸泡2-3小时后沥干水分,干香菇泡开后,切碎,菜干泡开后,挤干水分,豆腐皮切碎,胡萝卜、青椒、板栗切成小粒,红枣切小块,生姜切末。黑芝麻放入无油锅中,小火炒香。

  • 小火热锅,放入姜末翻炒,再下香菇、菜干、胡萝卜、青椒翻炒一下就盛起来备用

  • 小火热锅,多倒一点茶树油,倒入板栗翻炒一下,下糯米,不停翻炒,糯米会越炒越透明,在炒的过程中,下红枣、桂圆一起翻炒,直到糯米熟了,就下刚才炒好的菜,继续翻炒。可以在炒的过程中,撒点水,这样饭就更软糯可口。

  • 最后用酱油和素蚝油调成调味料,倒入锅中,翻炒均匀,盛入盘中,撒上黑芝麻即可。

在寒冷的日子里,有这么一道高热量的糯米饭,既滋补又耐饿!

如果是痰多的人,就不宜吃糯米了哦!


炒双菇

准备食材:

香菇、平菇生姜、大蒜、葱

胡椒粉、芥花油、盐、生粉、料酒

  • 香菇洗净后切片,平菇撕开,生姜大蒜切片,葱切段,

  • 小火热锅,倒入少许芥花油,放入姜蒜片跑香,放入香菇和平菇,翻炒一下,撒入少许胡椒粉,再倒少许料酒,继续翻炒。

  • 将葱段撒入锅中,用盐和生粉加水调匀,倒入锅中收汁即可。

这道菜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糖醋胡萝卜

准备食材:

胡萝卜、紫苏油、花椒、姜、红砂糖、有机陈醋、盐

  • 胡萝卜切丝,姜切末

  • 小火热锅,倒入少许紫苏油,放入花椒、姜末炒香,下胡萝卜丝,翻炒两分钟,用红砂糖、盐、陈醋调成调味汁,倒入锅中,翻炒均匀即可。

这道菜可以下气补中,利胸膈,调肠胃,安五脏。


茴香炒年糕

准备食材:

茴香菜、年糕、紫苏油、盐

  • 茴香菜切成细末,年糕切小段。

  • 小火热锅,倒入少许紫苏油,将年糕放入锅中翻炒,待年糕略软,下茴香菜,不停翻炒,避免年糕粘在一起,然后撒盐,翻炒均匀即可。

茴香之前我们也说了是驱寒补肾阳,也可以暖脾胃,年糕则是滋补肾阴的,一起搭配既好吃又好看。


之前我们说残冬养生还应注意排湿毒,那排湿毒最经典的就莫过于红豆薏米粥了。

排湿气,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苦燥湿、芳香化湿、温化水湿和利水渗湿。红豆薏米粥,就是最后一种。可以清热利湿,消除水肿,增强肾功能,还可以防癌。

红豆薏米粥

准备食材:

薏米100g、红枣25g,赤小豆50g,仙鹤草10g、红糖

  • 将薏米、赤小豆以温水浸泡半日;

  • 将仙鹤草用纱布包好;

  • 大枣去核浸泡

  • 将薏米、赤小豆、仙鹤草、大枣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稀粥,最后撒上红糖调味即可。

红豆薏米粥煮出来并不会很粘稠,有人会加入粳米改善口感,但这样会大大降低这道汤的食疗功效。

赤小豆和薏米都是不容易煮烂的,一定要浸泡足够时间,才可以其营养充分释放。因为薏米比较难消化,如果消化不良的人,不宜经常吃。

此外,古书上记载孕妇不宜吃薏米,虽然现代医学证明薏米并未滑胎之嫌,既然老祖宗给我们带了这个口信,那还是小心为好。

有美食相伴,又有年假,好吃好喝好玩过春节,却有不少人身体却会出状况。这是因为假期的饮食起居都与平常不一样了,熬夜守岁看春晚追剧打麻将,平时忍嘴不吃的零食,这时候也放松了戒律,还有走亲戚会朋友参加聚会,也少不了喝酒饮食油腻。这些一加起来,就有不少人还没上班就上医院了。

因此,在这里思嘉也特别提醒大家,即使是节日也要饮有节、起居有常哦!

在这里也跟大家推荐两道养生茶,用于调理过度饮食的。

消食暖胃茶

准备食材:

糯米、黑茶

  • 糯米在无油锅中炒至焦黄,凉冷后,放入瓶中。每次取一小把与茶冲泡。

这道茶来自陈允斌老师的配方,很适合冬末春来,节气交换的现在。春节期间,如果不小心吃多了几口,也可以用来清除脾胃积滞。


桂花乌梅汤

准备食材:

桂花3g、乌梅5g、罗汉果1个、红糖

  • 将以上材料,装入纱布袋中,放入锅中煮10分钟,喝的时候加点红砂糖。

乌梅解酒是很有名的,加上桂花,又可以养肝。生津止渴、开胃解腻,平时喝也可以有保肝的作用。

在文章开头,我们引用元稹的诗还有后半首。

冬与春交替,

星周月詎存?

明朝换新律,

梅柳待阳春。

 在大寒时节,除了鸡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这三项物候外,还有花信风候:“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残冬将尽,春意萌动,已有不惧严寒的花儿,悄悄绽放,迎接新春了。而很多人家也会把花儿也放入年货清单中,清雅的水仙、吉祥如意的金桔、招桃花运的桃花,可见大寒虽冷,生活还是充满暖洋洋的喜气的。

想要更多更及时的美食分享,可以加入思嘉素社群哦!

在这里我们

分享更为健康的饮食习惯

推荐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

探求更为善意的生活理念!

希望加入社群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