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闻噩耗!北京人艺院长任鸣逝世!

 明日大雪飘 2022-06-21 发布于上海

近来创作环境愈发严峻,为了始终为您提供高质量的推送,我们为您准备了防失联号《小黑点评》,请您从速关注!

图片为了保存《寻找李少春》的元气,本刊这段时间的推文会偏向保守,并且这段时间朋友们的留言也多有屏蔽、删除,请大家谨慎留言,以防万一,请大家移步到我们的防失联号《小黑点评》,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让我们相知相伴,共克时艰。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著名导演、艺术委员会主任任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19日19时2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图片

图片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著名导演、艺术委员会主任任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19日19时2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任鸣近年来身体状况不好,多次住院接受治疗。但是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年之际,他还是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工作,并发表讲话,包括6月12日的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座谈会和院庆直播活动以及6月15日的学术论坛。

文丨任  鸣

有人问我,北京人艺都排演过什么喜剧原创作品。我觉得从历史上看,人艺在喜剧上做的东西并不多。总结人艺过去的戏,会发现苦戏、悲剧较多,《茶馆》《雷雨》等,都带有悲剧色彩。我本人参与导演的戏有80多部,有一些戏里面有喜剧元素,比如《玩家》,但绝不敢说它是喜剧。真正称得上是喜剧作品的有一部《油漆未干》,是讲一个无名画家故事的法国话剧。演出效果还不错,那纯粹是一部喜剧的题材。很多人看完以后说,这部是喜剧了,但还不够“喜”,还有点儿“正”。虽然我一直在跟演员说,我们的戏是喜剧风格,观众得乐——尽管一直这样努力,往喜剧这儿奔,但还是一直没有达到我认为最理想的效果。有时候我认为纯喜剧应该是笑声不断,隔一定时间观众就得笑了,还要笑得特别开心。《油漆未干》这部戏里有笑声,笑声比正剧里的多一点,但还不是贯穿始终的。前一段时间人艺排丁西林的一部表现知识分子的喜剧,表演风格也比较含蓄,不是特别夸张,这是人艺的风格,要是演得特别夸张了感觉就是成心在逗观众笑了。

我跟林连昆老师合作的第一部戏是《北京大爷》,林老师说他特别想演喜剧,但是找不到好的剧本。还有朱旭老师的表演幽默,被公认为特别棒,但可演的喜剧剧本也是太少。我本人非常喜欢喜剧,推崇喜剧,而且一直希望在喜剧方面排出一些好作品,但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对我而言,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图片

有人又问我,那你排过喜剧吗?我当时感觉备受“侮辱”。当然,《北京大爷》里有喜剧元素,《全家福》里也有,但从定位来说,它们的确不是喜剧。我到现在都梦想着能排一部喜剧,哪怕是部悲喜剧也好,我想让观众笑声不断,但仍旧没找到合适的剧本。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到底喜剧最根本的元素是什么,我们应该把握什么。我想,第一,喜剧最起码得让观众能看得懂,看懂了,明白你的意思了,才能笑,才能够笑得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很少听说哪个特别好的喜剧是观众看不懂的,如果不懂就不可能笑。我一直认为,不管多么高深的戏剧,首先还得让观众看懂,但是喜剧的条件又比一般的戏剧更要高一些,更需要“看得懂”,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

也有很多观众可能看不懂的、很高深的戏,比如说萨特的戏,确实不是一下子看得懂的,但是不代表它不好,它是有思想、可以琢磨的,但是它不是喜剧。

图片

第二,我认为喜剧是不玩形式的,比如不会说舞美玩得特好,灯光玩得特好。我看的喜剧里,很少有玩形式的。喜剧的很多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耍形式,玩灯光、舞美、音乐,这在喜剧的舞台上并不多见,我觉得喜剧如果抛开了内容玩形式,也不是不行,但那肯定不是我追求的戏剧理念和戏剧观。

第三,喜剧要以人民为中心、以观众为中心。喜剧创作者的心里真得有观众,他(她)得想,观众能不能理解,能不能笑。他(她)得站在观众的角度,而不是完全自我的角度。有一些导演认为,观众看不懂只能证明观众傻,这样的创作者确实有,但不多。作为一个喜剧编导,他(她)肯定不会这么想,比如卓别林,他所有的创作都得看观众的反应。希区柯克也一样,观众被吸引、被恐吓全部都是他算计好的,他完全站在了观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是为观众服务的,这一点也是我认同的。

图片

第四,喜剧要以演员为中心。真正好的喜剧都是由演员体现出来的。我很少见到光一亮,观众就哈哈大笑的,但是有的演员一出场,稍微动一下,观众就笑。喜剧主要的焦点是集中在演员身上的。所以,如果我们发现哪个演员能演喜剧,或者有喜剧天赋,或者他(她)的表演风格上能展现喜剧因素,我们就觉得这是一个好演员。比如朱旭老师、林连昆老师,他们都很幽默,在舞台上即使没有布景,只给一束光,他们也能展现自己,这需要演员有很高的表演技巧,所以演员虽然有很多,但真正好的喜剧演员屈指可数。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很让人难忘。因为这个人的好玩、风趣、有意思会让你忘不掉。所以我如果看到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活灵活现、非常幽默,我会一下子记住他(她),而且对他(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能够过目不忘。所以喜剧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演员为中心的。演员如果没有演喜剧的才华和演好喜剧的本领,戏排完了也会是个“悲剧”。不会演,或者特好玩的事演的不好玩了,很好的喜剧效果就出不来。所以我比较推崇,喜剧要以演员为中心。戏剧在舞台上最核心的是人。人是舞台的灵魂、舞台的中心,戏剧要靠人来说台词、表达思想。

从我个人来说,是非常希望导演喜剧的,或者希望导一些有喜剧色彩的悲喜剧。悲喜剧是比较高级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让人又哭又乐,又因为有悲剧色彩,喜剧的思想反而会表达得更突出,喜剧的元素也会让悲剧更有色彩。如果让我排一个从头到尾都在笑的喜剧,我也怕,怕我浅薄了,思想是不能纯粹靠搞笑来传达的。我希望观众能一会儿乐一会儿哭,而不要从头乐到尾,从剧场出来以后发现只有高兴了,其他什么都没得到。如果没有思想性、没有哲理、没有深刻性的话,终究是比较浅薄的。戏剧还是应该有思想性。卓别林让我从头乐到尾了,但是他很深刻,因为他有批判性。喜剧往往是批判的武器。我在喜剧里面追求的不是只有开心,我还希望它有思想性。这似乎有点矛盾,又有点分裂。我有时候也看喜剧,看后会思考它讲了什么,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没有这个的话,我是不满足的。但是,这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你得真正了解观众,创作出真正值得观众去哭、去笑的东西。

所以就戏剧创作而言我还在路上,我个人也希望能找到一部真正满足观众需要的很好的、同时又有一定思想性的喜剧。喜剧应该永远为观众服务,这样的喜剧才会永远有观众,才能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