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夏来临话三伏

 一得斋主人 2022-06-21 发布于山西

今天是夏至,我看到某中医院公众号贴心的提示人们,又到三伏季,从今天开始,进入三伏贴伏前加强的时间。往常年,传统的中医人还很老实,只是面对那些寒凉体质的老慢病开展三伏贴的工作,而且只在三伏天进行。随着养生专家的加盟,批着中医外衣的专家磨刀霍霍向牛羊,不对,向爱好养生的人们展开博爱的胸怀,只要你是个会喘气的人,三伏贴就会温暖你那颗火热的心。如果你胶布过敏,还有三伏灸、三伏针等着您,总有一款适合您。

由于各路养生专家的加盟,初伏之前有了伏前加强,三伏后有了伏后巩固的概念,今年是具有划时代记念意义的一年,因为有专家贴心的提出了伏前加强pIus版,夏至后十天是伏前加强一,初伏前十天是伏前加强二,太他妈的贴心了!掏不完你的荷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养生的!

趁着三伏还没被专家玩死,我聊聊三伏的由来。简单点说,“三伏”就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稍微深入一点的话,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古人以天干地支记年,十天干配十二地支,两个庚日之间相隔十天,所以初伏、末伏都是十天。中伏的天数有长有短,可能是十天,也可能是二十天,这取决于每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是四个庚日还是五个庚日,四个庚日的话是十天,五个庚日的话是二十天。

中国传统文化以阴阳五行为根本,为了将春、夏、秋、冬四季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配合,阴阳五行家加了一个长夏的概念,一年变成了五季,春、夏、长夏、秋、冬,正好与木、火、土、金、水相匹配,而且是相生的关系,春木生夏火,夏火生长夏土,长夏土生秋金,秋金生冬水,冬水生春木,完美!但现实是,从夏火到秋金的这段时间,夏火克秋金,秋金不敢出来,就要伏藏于长夏土中,土以生金,“伏藏”才是伏的本义,三伏就是三个或四个庚金日伏藏于脾土之中。所以,三伏贴也好,三伏灸也好,都是针对脾土或肺金的疾病,其他人还是洗洗睡吧!

古人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各季的中点。从夏至到立秋的这四十五天,被古人称为长夏,与夏季拥有共同的气候特点,火热!但是,“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从夏至开始,阴气趋盛,长夏湿土的特点配上夏季炎热的特点,形成湿热的特点,所以夏秋季节最容易腹泻。《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治疗夏秋季节的腹泻,既要考虑寒热,又要考虑燥湿,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

不出意外的话,三伏将是继牛黄安宫丸、牛黄清心丸、片仔癀、阿胶之后,又一个被中医和养生爱好者玩坏的中医概念,谨以此文,献给即将死去的三伏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