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一下:

《周易》古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画都有六行,每一行叫一爻.每一爻没有名称说起来也很不便.所以大概到了汉朝人编《易传》时,就根据每一爻的位置、性质,安上个'初九’、'六四’之类的称呼

依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凡阳爻,其爻题各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尚九”;凡阴爻,其爻题则各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尚六”.例如,《丰》之诸爻自下而上依次是阳、阴、阳、阳、阴、阴,帛《易》中,该卦诸爻的爻题即各为“初九”、“六二”、“九三”、“九四”、“六五”、“尚六”.

上述数字式爻题与《系辞上传》所称述的“大衍筮法”紧密相关,前者即导源于后者.依“大衍筮法”行占,可得九、八、七、六四种数,阳爻即由九、七转换而来,阴爻则由六、八转换而来.由九、六所转换而来的爻符示势极而动,由七、八所转换而来的爻则符示势未至极而不变.因乎动变,方有新情势发生,方有相对于人的吉凶休咎局面出现,因而,以九、六作爻题的六十四卦诸爻之辞所开示的一切,乃是相应于发生动变的情势的.是以《乾》末附“用九”之辞,《坤》末附“用六”之辞.

朱子在《周易本义》中亦言:“'用九’,言凡筮得阳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盖诸卦百九十二阳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纯阳而居首,故于此发之.”(第32页)“'用六’,言凡得(一本'得’前有'筮’字)阴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亦通例也,以此卦纯阴而居首,故发之.”(第33页)

以上均摘录自:

王新春:哲学视域中战国楚竹书《周易》的文献价值

六爻自下向上分别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尚爻.由阴阳组成,阳用九表示,阴用六表示

=========修改之前============

第一点:

每个卦都里,初、二、三、四、五、上之分,分别对应1、2、3、4、5、6序号,跟第一,第二没有区别,约定熟成.

当然,你题意里说的“九一”,这个是没有的,因为意义上的“九一”被定义作“初九”!

第二点:

周易每个卦,不是初九,就是初六,不是九二,就是六二,余同,这里的“九”和“六”,分别代表每个爻的阴和阳,阳用九,阴用六.

至于为什么阳用九,阴用六,这里又涉及到数的 生数,成数 等概念,也可以认为是约定熟,就是这么定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