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了,愿人人幸福温暖

 公众号陌上闲云 2022-06-22 发布于湖南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这种情结,挥之不去,抹之不掉。

回家过年,由内向外的散发着一种执着的坚守,同时也由外向的内浸透着一种温暖的抚慰。
每每谈及过年,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回家。似乎只有回家,才有年味儿,才算得上真正的过年。
回家,是团聚,是欢庆,也是对新春的祝福。
然而,对在外漂泊打拼的人来说,总有不能回家的时候。
临近年关,广州老城区很多档口都停业了。档口卷帘门上用红纸贴着告示。告示大多是店主人自己写的,字迹七扭八歪的,但也能看清内容,一般是两行字,上一行祝大家新春愉快,下一行告知何时启市。一排排的档口,错落的张贴着红红的告示,平添了不少年味。
这时候,想找个吃饭的小店并不容易。我和一位大哥,跑了半天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地方。后来说住处附近还有一家吃醉鹅的饭店,便去试试。
到了门口,发现这家店果然在营业。出来吃饭的人并不多,大厅略显空荡荡的。我平时不喜欢吃鹅肉,但也点上半只尝尝。
服务员是个年轻的女孩子。看我们落座后,她马上过来招待,很是热情殷勤。
正当过年,人家还在服务,不容易。我们便同情的问,过年不回家吗?小姑娘边倒茶边回答,似乎有点害羞,淡淡的说:不回去了。片刻沉默后,她又说,过了初六,我再回去。
从她的补充里,我猛然间体会到过“年”的另一层含义——过年,就是一份心照不宣的约定。这个约定就是回家,而且是回老家。
俗话说,约定俗成。这种“定”与“成”,没有特殊原因是不能轻易打破的,是必须遵守的。
我记得以前每次回老家过年,等到年后返城时,爷爷奶奶都把我送到门口,然后恋恋不舍的望着我,深情的问,过年回来吗?
我那时想,这些老人真是操心,这个年刚过完,就惦记着下一个年。我就随口应付着回答:过年还回来。
现在突然明白,在老人的心里,年的“约定”意义更重要,他们问话的潜台词就是:你平时可以不回来,但过年得回来,先约好。
奈何我少不更事。工作后,我常在广州过年,心想过年假期不长,凑合一下就好了。
有一次,在年三十的晚上,我还参与一次特殊的聚会,十几个网友一起去饭店吃年夜饭。印象中,像我们这样的,叫“聚客”或“拼客”。大家来自天南海北,点上一大桌子菜,席间聊的最多的话题,还是老家的过年习俗。
酒足饭饱后,各自回家。那时候,城里的家还不是一大家子的家,就是一个人的家。当我走向街头,望向路边的红灯笼和年桔树,心中不免一阵失落,在外打拼的辛酸阵阵翻涌,那一刻尤其渴望家的温情。
结婚生子后,有了一个完整的小家。纵使回不了老家,心中也有了一些慰藉。虽然城里的年味不浓,但至少没了那种孤独落寞感。
再说回老家,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回老家过年呢?因为那里是一个人的命脉所在,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我们与老家血脉相连。只有回老家过年,才能收获一份沉甸甸的安心。当我们回归那片故土,回忆便纷至沓来,所有快乐的忧伤的往事都一股脑袭上心头,再化成一杯陈年的酒,让人沉醉。
可是,我们的心又是纠结的,矛盾的。因为年后,纵有万般不舍,我们都要背井离乡,走向城市。对故乡的那种感情,只能深埋于心。
我归纳为一句话,我们历尽千山万水,才得以走出老家,我们又要用尽余生,思念那片故土深情。特别是赶上逢年过节,那种情感愈加殷实丰厚,常常让人热泪盈眶。
我和大哥吃完饭后,推门离开。我们发现,街上行人并不多,大概都回去准备团圆饭了。此刻,我特别留意还在街上工作的人,比如,那些卖花或卖零食干果的小商贩,那些环卫工人,我还通过抖音直播看了很久正在站岗放哨的战士们,他们在万家团圆的喜悦中孤独执着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人生不易,向那些不能回家的人们致敬!
团圆,只是一种人间欢聚的形式,心里温暖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那些因工作未能回家团圆的人们,虎年幸福安康,心中温暖如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