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出版,并在1996年《精益思想》出版(《Lean Thinking》)一书,这两本书从理论的高度归纳了精益生产中所包含的新的管理思维,并将精益方式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所有领域,把精益生产方法外延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从而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 那么精益生产的核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第一:标准工时化。标准工时,顾名思义就是做一件事情,或者某工序生产一件产品的标准时间,即花多少时间去完成这个工序。 标准工时最早起源于泰勒所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通过对工人操作动作的研究和分析,消除不必要的动作,改正错误的动作,确定合理的操作方法,选定合适的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操作,从而测定出完成某个工序的标准时间,即标准定额。 标准工时的制定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明确工作量,可以说是精益生产的基础。 第二:作业标准化。有了标准工时,我们就可以制定作业标准了。 所谓的作业标准就是完成某一件事情的正确顺序,即工作步骤是什么。 例如:大家都会包饺子,但每个人包出来的饺子都是不一样的,手法和速度都是有差异的。 这样就很难批量生产,但是通过包饺子的作业标准化之后,每个人的手法和速度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为何狗不理包子都是十八个褶。 作业标准化是精益生产的支撑,通过作业标准化让企业的每个流程都是标准的,不会因为人员的更换而产生差异,这就保证了企业流程的稳定性。 第三:管理时段化。有了以上两个基础性的精细化管理工具,第三个就是需要如何监督了,这才能形成完整的闭环。 所谓的管理时段化就是把高层,中层,基层的工作按照每个小时进行分解,形成小时的工作标准。 这样的优势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形成闭环,而且是按照小时段的管理,出现了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快速响应,保证流程的稳定性。 以上3个要点看似简单,但却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精益生产管理你准备好了吗? |
|
来自: yxhello > 《汽车质量五大开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