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疾病来临时

 人老颠东 2022-06-23 发布于安徽

疾病可以避免吗?有人说,不可避免。我却认为,完全可以避免。看待疾病的态度决定着是否患病。

当疾病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以下我有几点观点,愿意与所有患者朋友们交流。

一、接纳疾病

没有人喜欢疾病,因为疾病会带来痛苦和烦恼,会让我们的人生失去光彩。但疾病不期而至,我们又当如何看待疾病呢?

我的观点是,接纳疾病。

我曾写过这样一条微博:“对于一切的不如意,都要做好以下三点,即接纳,流动,归零。以疾病为例,疾病是自己感召来的,所以不要对疾病产生愤怒、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不要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来与疾病抗争,而要像朋友一样接纳,接纳疾病给我们指出的正确方向。然后让内心流动起来,把错误的东西抛弃,从而一切归零,恢复健康。”

为什么要接纳?为什么不能到处诉苦,或各种抱怨呢?因为接纳才能心平气和,才能认错,然后才能忏悔,进而改错。若各种诉苦、抱怨,只会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之中,反而会看不清疾病之所以产生的真正原因,进而会尝试与疾病抗争,其结果是越抗争,病越重。

二、积极反省

对待疾病,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是:疾病不是别人的错,疾病是自己感召来的。既然错在自己,所以,对待疾病,除了接纳,还是反省。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反省的目的是忏悔、改错。我们之所以会患上某种疾病,肯定是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比如,逆反了四时规律,或者没有调节饮食,或起居失常,或久坐不动,或陷入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之中……,所有这些,都是自己的错。所以,我们要承认错误,进而要反省。

我从临床观察到,很多时候,病人缺乏的,并不是找到某位名医,或接受某种医疗,而是反省,通过反省来改错。

如果我们能够从自己的疾病中不断地反省,那么,我们就能有两大收获,其一是很快获得康复;其二是避免再次生病。

反之,如果不去反省,那么病必难以速愈。即使暂时治愈了,也容易因同样的原因而复发。

我自己有体会,某段时间我出现了失眠,服了中药,时好时发,未能彻底治愈。我就反省,这是自己的内心失去平和,导致虚火上浮,上扰于神明了。我的方法是,既然找到了错误,那就老老实实地改错。每天睡前我都静坐半小时许,保持心神清静平和,让心火下降于肾水。当晚即能安眠,之后再未出现失眠。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我们罹患了疾病,首先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先从自身找原因。自身有了缺点不可怕,改正即可。一旦我们改正了自身的缺点,去除了病因,心境归于安和,自然疾病也就康复了。

反之,如果一味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认为自己是无辜的,这样就容易产生各种怨恨、恼怒、烦躁、焦虑、悲伤等负面情绪,结果就是不肯改错,甚至一错再错,疾病持续不能康复。

进一步说,善于自省,不但可以迅速治愈疾病,更是我们提升精神境界的最快方式。

三、愿意自律

为什么有的人能持续地保持着健康,有的人却容易反复生病呢?人与人在健康上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呢?

我的观点是,就在于是否自律。我反复强调,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健康。反之,不肯自律的人最容易失去健康。

有的人时时刻刻重视养生,饮食不过饱,早睡早醒,积极运动,保持和畅的情绪,当然也就能一直健康。反之,有的人则完全不在意养生,各种暴饮暴食,各种熬夜,各种久坐,各种折腾,各种压力、焦虑、烦闷,虽然年轻,却已经患了不少的慢性疾病。

有人说,我也养生,但为什么没有获得健康呢?我问,您养生多久了?回答说一个周。显然,养生需要坚持,用正确的养生方式坚持至少三个月,才能让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逐渐恢复平衡。如果能坚持一两年,便会有天壤之别。

真正健康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他们不会要求立马就见到成效,而是能够沉得下心,抵制各种诱惑,以滴水穿石的心态,默默地在生活工作的各种事情上养生。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非常重视养生,我努力做好三点:一是吃素;二是跑步;三是恬淡,精神内守。效果非常明显,多年来没有患过任何疾病,甚至没有感冒。

我的观点是,凡是真正意识到生命和健康宝贵的人,都能严于律己,每天都处于养生的状态中,而且他们正享受着健康所带来的愉悦与幸福。

反之,那些尚未意识到健康的可贵,或者耐不住寂寞,或者心浮气躁,纵然情商、智商双高,也终会罹患上各种慢性疾病。

四、以正为本

生命以正为本。正气越旺,生命就越有活力,也就越健康;反之,正气越弱,生命活力就越差,也就越容易生病。

不幸罹患上了疾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正气变弱了。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去求医时,就要明确地要求医生,请帮我恢复正气。而不是要求医生,请帮我治病。

注意,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观点,要求恢复正气时,医生不但要祛邪,还要顾护正气;要求治病时,医生眼中可能只有疾病,而没有看到正气,那么,就容易出现过度医疗。

试想,本来就生病了,邪盛而正虚。结果遇到庸医,各种杀伐,各种攻逐,不断损伤人体正气,或许病邪退去了,但正气衰败,体质下降,此病虽去,他病复生。

正如庸医治疗新冠肺炎,乱用虎狼之药杀灭病毒,最终病毒转阴了,但出现了各种后遗症。如此治病,算是有功,还是添乱呢?

进一步说,生命和健康以正为本,人生亦以正为本。我们活在世上,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总要遭遇大大小小的磨难。这是磨难即是邪气,面对邪气侵袭,正气不足的人会沉溺其中,破罐破摔,结果只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而正气旺盛的人则越发自强不息,把磨难当成自己进步的“磨刀石”,从而使心志会愈发坚韧。

此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最终“增益其所不能”。这里所讲的,还是正气。所以,《内经》明确地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小结

生命中不要有任何的抱怨。我的观点是,即使遇到任何的不幸,都要认识到,这些都是自己感召的。既然是自己感召的,又何必自怨自艾呢?!当然是接纳、反省、改错。

作家富兰克林说:“我从未见过一个勤奋自省谨慎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秀的习惯,坚强的意志,自律的精神,是不会被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疾病一直都是欺软怕硬的。这里的“软”,即是正气不足;“硬”即是正气旺盛。我的建议是,平时只管好好养正,使正气旺盛,则诸邪自然不能侵袭。当我们一身正气时,邪气不能干扰,自然健康、快乐、幸福。

点击图片

进入小程序购买“附子饼“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