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姐不由地想起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答: 哪个瞬间你觉得爸爸真的很爱你? 帖子里,写尽了一些父子/女间温情的时刻和细节。 帖子下面,有不少温情时刻的回响: 我想以后成为一个这样的老爸。 我们无法相信,公然性骚扰女性不成,便改为拳打脚踢的男人,会是一个好爸爸; 却也坚信,这世上,有一些男人,自觉要为女儿守护天地,让她辽阔此生。 父亲的分量,占了我们童年的二分之一。 今天父亲节,我想在这个节点,和你聊聊那些,治愈女儿一生的父亲。 爱是越过枷锁,鼎力相助 她姐第一次看杨步伟自传时,是惊愕状。 民国大家闺秀气质的贵女子了解很多,但像她这样遇事横冲直撞、干净利落的却很少见到。 被傅斯年评为:新时代的女中能人,是豪杰,是英雄的女子。 杨步伟,生于南京望族,是我国第一个留日医学女博士。 归国后,与同学在北京绒线胡同创办私立医院,向外宣传,只收妇产和儿童。 祖母怀里的女娃就是杨步伟 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是她写信退婚的世纪新鲜事。 而杨家女子如此之飒,是因为其背后站着的,是世间罕见的开明且民主的父亲。 杨步伟的父亲,并不是她的生父。 杨步伟是亲生父母的幼女,囿于二叔无子嗣,便被过继给了父亲,从此生父做了大伯。 多少人的不幸,是从过继开始。 但杨步伟“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铮铮铁骨,却是从做了二叔女儿那天起。 左一杨步伟 从小,父亲便与她平等交流。 7岁时,杨步伟听祖父与父亲谈论西方“人权”,晚上便问父亲: 我是不是有权定我自己要不要的事? 父亲并未站在高处漠视孩子“小大人”般的提问,而是认真答道: “人有了权不能就定自己要不要,先要看事情对不对才能说要不要。 你现在还小,一切事的是非还没有知道清楚,不能先问有权对不对的。等到有了学问,知道世界的大事了,才能要权和用权呢。” 杨步伟与丈夫,我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 “长大便可自己做主!” 杨步伟记住了这句话,“退婚”的种子也在她心里埋下了。 杨步伟是指腹为婚,出生前,便被祖母许配给姑姑家的一个男孩。 但自小被父亲教育得大胆、独立的杨步伟,从根上便很难认同“她不属于自己,只是个别人家的媳妇”。 20岁那年,她隐晦地向祖父表达了退婚的想法。 杨步伟知道,这着实在为难一个老人,谁料祖父也是个开明的人。 “他(祖父)拿一双四千年文化的眼光来照在我这二十世纪的问题上'传弟,你要是真实觉得那么样啊,那我们得想想法子’。” 俩人商量后,杨步伟给程家姑妈寄了退婚信。 这封信前无古人。 因为之前没有相关案例,惹得杨步伟全程自己构思谋篇。 过了几个月,父亲有事路过杨步伟上学的城市,接她出来吃喝玩耍、做衣服,这才听闻女儿寄了“退婚信”。 他不气不急,而是商量: 那么你可不可以在信上加一笔,声明牺牲你自己不嫁,将来自己独立?” 退婚不是一个人的事,父亲希望以此弥补对外甥的伤害。 但杨步伟毫不妥协: “我嫁不嫁须看我将来认识的人而定,我自然不会专为破除风俗乱找一个人来嫁,自然有好的我才嫁呢。我现在何必要来一个声明管着我自己将来不和男子往来呢?” 父亲依旧不做胁迫,只说:“那一切由你好了,我也不赞成,也不破坏。“ 左手女儿,右手外甥,背后还有四千年的传统文化,一个不赞成也不破坏,已有响彻云霄的力量。 现在来看,父亲依旧残存保守因子,但在当时,已是跨越千万阻挠,对女儿鼎力相助。 最后,他更是以一句话向女儿表明了支持到底的决心: “若是他们拿我推,你就说我已经知道了。” 而杨步伟的生父呢? 他听到消息后,便要捉杨步伟回去嫁人,不嫁就要处死。 两相对比之下,谁是传统家父,谁是英明老爸,一目了然了。 爱是不设限、不干预 于无数女孩来说,杨步伟是天选之女。投胎是门本事,我们现在修炼是来不及了。 但几年前,青春片《伯德小姐》里,受金钱所困的穷父亲,同样开明、智慧。 拉扯女儿的那根风筝线,被放得很长,他倾尽所有让她飞。 伯德小姐正值青春期,欲望灼灼又野心勃勃。 在少女蓬勃的虚荣心下,她先是丢下闺蜜讨好有钱又性感的校花,又交了个颓废却迷人的男朋友。 仿若能跟他们成为一路人,才能宣告18岁正式到来。 而她更大的野心,是违抗母命,逃离闭塞、风平浪静的小镇,去大都会纽约读大学。 但她知道家里付不起学费。 所以这天早上,在父亲送自己上学的路上,求助他,帮自己申请奖学金。 父亲只叨唠一句:你妈妈会不高兴的,便答应下来。 但父亲自始至终没告诉女儿,自己刚失业不久,好几年前患上抑郁症,如今都还在吃药维持。 他把生活的苦涩,打包吞进中年男人渐渐发福的大肚子里,又着手帮女儿跳起青春圆舞曲。 圣诞节的这天晚上,他拿着填好的申请表,敲开伯德小姐的房门,将申请表递给女儿后补充道: 你申请学校还要用钱吗?我也可以帮你。 即便女儿说不用,收到通知书后,他还是想方设法为女儿争取更多学费。 而这一切,都是瞒着妻子,偷偷在做。 她姐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为了助你成功,我将尽我所能,但我绝不会试着强迫你做什么,我说到做到。 父亲也是,除了援助,还给了她最难得的信任和尊重。 影片后半段,伯德小姐身着礼裙,同家人坐在沙发上,等公子哥男友来接她一块参加毕业舞会。 这时传来“滴滴”的喇叭声。 父亲脸上闪过一丝愤怒,却也竭力掩饰对男孩怠慢女儿的不满。 只是问了一句:“你不会跟一个按喇叭的人上车吧?” 且在听到伯德小姐任性且坚定的回答之后,便没再多言。 哪怕旁边的哥哥直接挑明,你值得更好的。 在他看来,父亲要做的是管理好自己的烦忧,让女儿自在飞。 如今,她姐越发警惕,用保护、宠爱来表达对女孩的关切。 为她筑起堡垒,让她四面无风,并不是一份可靠的爱。 真正有力的爱,是让她知道:我完全信任你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哪怕遭遇困境,我也相信你会让失败在身上幻化成经验。 父亲不是无所不能,但他尽量对自己创造的生命负责,帮助她不辜负对自我的期待,摔倒了还能爬起来。 你不用听我的,你才是自己人生的掌舵手。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得到父亲足够尊重和信任的伯德小姐,总会渐渐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 她重新找回了之前因为虚荣弄丢的闺蜜。 也终于在青春和爱情的泥沼里苏醒,重新做回自己。 爱是带你走出失落 《很高兴认识你》中有一期,周迅对阿雅讲,年少那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打电话给爸爸。 接通后什么也不说,哭着叫几声爸爸,就好了。 似乎因为爸爸不够细腻,也没那么敏感,孩子更可以肆意地表露不快。 还是在“哪个瞬间你觉得爸爸真的很爱你?”问题下面。 她姐看到了这样一位,懂得妥善保管女儿悲伤的父亲。 这天晚上,女孩和男友分手,凌晨一点半,她发微信给爸爸,讲了这桩糟糕事。 早上8点醒来,看到爸爸7点时发来的消息: “起来同我说一声。” 没有立马给安慰,不做多余询问,想表达的只有“我一直在”,仅此而已。 女孩回复:“醒了,我再睡会,九点半起来。” 爸爸依旧没有着急忙慌打来电话关切,只是答“好”。 9点半,女孩和爸爸通上电话。 电话那端的父亲,不是炮轰式地询问“怎么回事啊,不是之前还好好的嘛!““是不是他做错事啦”之类。 而是告诉女儿: “没关系,这件事我们就当做长个阅历,现在才一年,现在断对你也好。你会难过爸爸知道,这肯定会难过。但是没关系,你会好起来的。 后天运动会你出去旅行吧,钱不够爸爸给你打。不想出去玩就回家来。不要一个人躺在宿舍里,闲下来的话脑子里会多想的。” 看到这位父亲的一番话,她姐忍不住眼睛一酸。 没错,失恋和辜负,可能降临到每个人身上。 而有时父母眼里“我不希望你受伤”的惶恐焦虑,或许是他们没能处理好自己的权责—— 把孩子当做私有物品,害怕她被侵犯。 但,谁的生活不是踩在刀刃上行走,一天之中,还会有三五个倒霉时刻。 帮她锻炼出处理失落和压力的大脑,比呵护备至,更有利于成长。 当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担忧”,孩子才能真的属于她自己。 聊了很多父亲和女儿的故事,但一个担忧或许始终盘旋在很多女孩的爸爸的心间: 我给予了孩子不设限的爱,却不知该如何在更大的世界里护女儿周全。 她姐想分享一个男孩爸爸巴克曼的心声。 巴克曼写了一本书《不要和你妈争辩》,来分享自己养育儿子的心得。 他教儿子,性别问题不属于对立的矛盾范畴: “我希望你懂得,'公正’是值得追寻的。永远不要把'追求平等’这件事错误地理解为两性之间的硝烟战争。” 动画短片《父与女》 (下同) 他教儿子,尊重女生享有与自己平等的权利: “我希望你懂得,女性值得拥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利、自由和机遇。我希望你懂得,大部分人想要的并不是被特殊对待,也不是人人均等,而是得到公平。” 他还要儿子看到女性的价值: “你祖父那一代人有太多讲不完的丰功伟绩,但若不是祖母们把一切照料得井井有条,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世界。” …… 说是心得,更像是告诉儿子如何成为一个有性别意识的、更好的人。 说是对儿子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和对人的教育。 她姐想起好久之前听过的一期播客里,从事性别教育的刘文利教授说的一句话: 真正的爱,从来不该跟孩子的性别有关。 真正好的教育,不该区分应该如何教育男孩和女孩。 而是,把男孩女孩都当人看待,耐心聆听,平等交流。 我们如何教育人,就如何教育每一个男孩和女孩。 点个「在看」,世界不是一座孤岛,希望这世上的每一个男孩女孩,都能拥有不设限的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也希望每一个点亮子女眼中的光亮的父亲,父亲节快乐!她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