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菜

 新用户6189oNbX 2022-06-23 发布于广东

时光一去永不回

小时候不喜欢菜市场。地上堆满污水烂菜,鱼腥味和肉膻味交织,大叔大婶们吆五喝六,到处堆满不能直接吃的食物……总之,感官体验糟透了。


但菜市场还是有些好处的。童年的我总要殷勤地陪着阿婆(我对奶奶的称呼)一起去,因为她会给我买零食: 煎堆、叉烧包、松糕、簸箕炊……印象最深的,是她花了3块钱"高价"给我买了一个虾仁煎饼尝鲜,从此成为了我童年最难忘的美味。后来,我吃了不同地方的虾煎饼: 北海、珠海、宁波、北京……然而却再也找不回记忆里的滋味了。

菜市场入口

小时候家人笑话我是「五谷不分,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我还很气愤地反驳「虽然我不会,但我学习成绩好啊,以后等我有钱了就请保姆!」如今现实打脸,我的收入可比保姆少多了。我终于从一个想请保姆的天真孩子长成一个和厨房油烟打交道的「大小姐」,不得不走进菜市场,学着阿婆的样子去买菜。


第一次独自走进异乡的菜市场,明明环境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我却有种莫名的熟悉感——琳琅满目的食材,喧闹拥挤的人群,充溢着和家乡菜市场一模一样的人间烟火气。一位朋友戏言:"菜市场治孤独和抑郁可比心理治疗管用多了。"菜市场能不能治孤独和抑郁还有待研究,但它把天上仙女变成人间大妈的效果是杠杠的——你能想象赫本、梦露等女神飘飘然地走进中国菜市场的样子么?

这家的老板娘会很有耐心地把肉切细

在菜市场混迹的时间久了,我掌握了生存「三问」:什么菜?怎么做?多少钱?以往我以为「青菜」只有一种,就是绿色叶子的,如今才发现世上存在那么多种绿色的叶菜:生菜、芥菜、莼菜、油麦菜、通心菜、小白菜……明明样子差不多的鱼,也各有其名:罗非、塘虱、脆鲩、鲤鱼、草鱼……还有傻傻分不清的猪肉牛肉羊肉驴肉,以及让人大脑当机的名目繁多的骨头部位。「读书破万卷,认菜如白痴」就是我在菜市场的真实写照。

多数贩子是很热心的,除了告诉我菜名,还会教我怎么做菜。例如我经常光顾的鱼摊,就会很热心地告诉我:“罗非清蒸就够味啦,鲤鱼红烧最靓。”菜贩子夸自己的菜:“红薯叶够肥,用水汆过后淋豉油,好吃。”多亏了菜市场的调教,我从一个清高的四眼书呆子变成了抠门的买菜阿姨。一块猪肉计价11个2(广州方言,11.2元的意思),付钱的时候我对肉贩说:"去个零头,11蚊。"胖大姐的胖红薯每斤2个5,500米外的麻子大叔的肥番薯每斤2个3,宁愿多走500米省两毛——在用钱买时间的当下,这种走路省钱的方式有种「和时代对抗」的快感。更重要的是,我乐意多花时间,来体验菜市场的红尘气息与归属感。

专卖柚子的眼镜店

大学最后一个假期回家,我主动提出陪阿婆逛菜市场。阿婆走在前方,我拉着菜篮子在她斜后方紧紧相随。阿婆停在一家糕饼店前,侧过身来,仰头问我:"想吃什么啊?"
我忽然怔忡。犹记得,上次阿婆问我同样的问题时,我仰着头,奶声奶气地回答:"菠萝包!还要豆沙包!"

一代人老去,一代人成长,唯菜市场恒常。

买菜的婆婆推着孙子走过街头,红棉花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