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慢做,就像小和尚每天挑水砍柴一样,更好的成为自己

 新用户6189oNbX 2022-06-23 发布于广东

对于我来说。今日才是新年。

于是关于今年的目标,也才刚写完。

争取,明年的今天确实做到了。

今早,看到一个监督陪伴的人,反馈说。

“我在认识自己的路上走得更远一些了,争取2021年做的更好一点”

我很喜欢这个反馈。因为监督陪伴这个实验,假如我有期望,便是这个。希望大家更深的和自己相遇,而后又转而更好的成为自己。

是更好的成为自己,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个区别是。自己本身其实就是特别好特别珍贵的。只需要去创造条件,让自己可以自由的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随着自己的心意自由自在的。这样去生长就行了。不用是批判自己不好执着于改变自己。本身其实大家还真的很好。

可是社会有社会期望的,家人有家人期望的。于是成长过程中。稍稍有些不同于标准的,会被打压。会被否定。有可能别人并不接纳会排斥。

久而久之,长大了。哪怕没有父母再说自己不好,内心都有更严厉的话语否定自己。

久而久之,假如运气不够好。没有和谐的自洽以及外界关系的和谐。

会形成一种思想“因为我不好,不优秀,哪里哪里有问题导致了我不值得被爱,被相信,被期待”

可这是结果不是原因。

把“有问题"这个想法先放下,我想思考另外一件事。

我们无非是过日子。把日子越过越好一点就可以了。

遇到些人,遇到些事,更好的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但关键问题就出现了。

什么叫“好”。

我以前想的很简单,别人以为的好便是好。

尤其是我认可的人以为的。

因为我深知我对世界的无知。眼界见识的渺小。于是比起相信我自己。

我更愿意相信别人。

于是那些年,真的都是别人说什么我信什么且会去模仿尝试。

我不觉得这个不好。不是这样大量的模仿尝试,我还真不知道。适合我的是什么。我喜欢的是什么。

就像看书。本来我看书的开始也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无聊。我说过我小时候很皮,于是抓鱼摸虾,上山爬树,都玩完的时候。以及动漫一周才更一次。又有那么多时间,那时候书是帮我度过了很多无聊的时间。

到了高中。听我那位同桌随口一个典故的时候。可以说的很精彩,而我发现我都没有看过。于是把她的书单,她说过的作家,一个个的看,一个作家连一个作家。一本书连一本书的看。

我发现我也可以跟上她的一些故事的时候。

可以接下话茬聊下去的时候。

我才慢慢发现,我好像有我喜欢的作家书了。有些我会看的热泪盈眶,有些我看过就忘,有些我死命的都看不下去,有些我可以一口气看完。

那一刻我觉得很神奇。

直到后来离开了她,书成为了我最好的伙伴。

也离不开书了。

人生很幸运,可以年少时,带给我那么多启发和成长的朋友。(朋友这个词有些不太敢说,我不确定我们是否是朋友,那时候太自卑估计最多算是她是我的光,希望成为的模样,只是我画风好像和她的画风不同最终也没有成为她那样,哎。)

于是我慢慢发现,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没有关系。

先大量尝试,模仿。

慢慢的,某一天,就看到了自己的真实的喜好。

当然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去看到自己的真实的感受。

我大量看她的书单的时候,其实比起去研究书,那时候最简单的目的,其实不是书,而是和她对话我不心虚。

是后来我们分开后,我回顾,我看的书,哪些记得哪些不记得。哪些喜欢哪些不喜欢,哪些可以脱口而出,哪些啥都没有。哪些我甚至可以为了去追寻书中的场景,列好了旅游计划。只为了看一看,作者看到的和我看到的,是一种怎样的不同。

才慢慢的越发肯定自己的喜好。

于是我自己设定的认识自己的第一步是拓宽见识。

第二步,是和真实的感受联系。

而真实的定义我很喜欢《无问西东》里说的: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和平与喜悦。

而后开始咨询,开始监督陪伴实验。

我也不知道怎样叫好,怎样不叫好。

于是实习的时候,作为助手观察老师做咨询的过程。

自己尝试。

回顾自己感受的时候。

其实,认真来说,羞耻的,懊悔的时候很多。

到现在,也还有羞耻的懊悔的,觉得做的很不好的咨询过程,以及监督过程,没有达到对方期望,没有实现对方目标。也没有找出建设性的新目标。

于是有时候听到有人反馈“感觉什么都没有得到,也没有成长也没有变化,咨询像聊天”

我都觉得羞耻。

但能坚持这么久。也有好的反馈存在的。有认可的,要不然早就放弃了。

有从一开始完全不相信咨询的作用的,到相信了。

有收获了新的认知的。改善了行为的。相信了自己的。

有前后改变很多的。

不一定是我的咨询起的作用,但我确实参与和见证了。

有彼此都觉得是一场幸运的咨询过程。

有时候也有着温暖的平和的喜悦。

也是这些好的反馈,让我还可以做下去。也不觉得累和难。

于是在羞耻的和平和喜悦的个案与个案之间。我慢慢的成长着。

我是一直打算,把咨询当做学会看书一样。

大量的去做,去研究,去学习,观看一些大师的方法。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

直到有一天,找到自己的节奏,风格和内容。

找到“好”之前,可能会有大量的不好的感受出现。

所以呀,有时候,也会有些难过,我成长的太慢。总担心没法给来访者更多的启发。

但不知道为何。

今年。

我好像开始真的相信。我10年后,可以完成一万个咨询小时的这个想法。

甚至我开始相信,给一个时间和空间,去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陪伴支持,最终大家都会自我实现以及进步的。只是快和慢的区别。

以及最终成就的不同的区别。

这个确实也出现过,虽然少,但这个假设和方向没错。

不过罗杰斯还说,除了这些。

咨询师本身的态度,也很重要。确实如此。

也是一层影响因素。

因此最近在修习这点。

我还是不那么喜欢后现在主义的哲学。我并不相信,意义是建构的。

我相信的是,我们各自有各自本身欣赏的认可的意义,正确的事情。

但需要去现实生活中,触碰。

才会被启发到。

我也始终相信,有正确的事情,有需要我去做的事情存在。

也有我最终会成为的样子在远方。

所以虚无主义,一直没法吸引到我。

只是我现在需要一个个拼图去寻找,去拼起来。

去观察,去实验。

以前还会期待有格局更深,眼光更长远的人,告诉我应该要如何走。

现在好像也放下了这个期待。

因为,那些哪怕在心理学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授。我真的去问的时候。也只能说清楚他这些年的研究侧重。并没法给太强的指导。

确实应该放弃有全知全能的神帮助自己。

要渡河,不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他人,神佛。

而是去测量河水的深度,宽度。

以及制造工具。

实事求是。

慢慢走,一个个人去见,去认识。一个个事情去认识。去实践。

假如有时光机器就好了。我可以去看看,未来的我是否是我期待的样子。

但没有。于是记录下当下的样子。

这样,未来的我回看的时候,就可以清楚知道,这一路的前行。

是不是追寻了诚实这个最基本的原则。

最近在练字,以前觉得,我字是一辈子都写不好了。就是难看。

但好像也可以慢慢可以写起来自己不觉得那么难看。

或许心静下来。

一点点的,在认识我自己的路上也会越走越远。

今年和前几年最大的区别是。

我知道了,我想要的是什么。

清晰的想要的目标。也是过了这么久,才显现出一些模样来。

且相信了一件事。

自信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要时间足够,尝试足够,错的也足够,积累的知识经验足够。

问题最终可以解决。于是少了一些慌张多了一些笃定。

希望我走得慢,但却能走得长久。

也希望哪怕我治疗的效率慢一点,但扎实。稳定而柔软。

新的一年,岁暮,新春。

学会每天给自己布置功课。

运气好一点的去成长。

希望这一生,可以产生更多一点的故事。

这样会不觉得这一生有多么无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