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亚:中美洲的现实残酷到足以摧毁一切理想主义

 颐源书屋 2022-06-24 发布于云南

后浪文学:前段时间我们出版了一本重磅拉美小说《错乱》,讲述“一位作家接下一份编辑记录了军队暴行的报告的危险工作。它仿佛一段堕入地狱之旅,也是一个关于人何以为人的故事。作者莫亚的写作风格被称为“磕了药的卡夫卡”。

在书籍出版之际,我们邀请莫亚回答了几个问题,聊了聊他和这本书,还有中美洲的文学现状,以及常被人误解为代表拉美文学的“魔幻现实主义”。感谢译者张婷婷的采访及翻译工作。

图片

Q:可以先向中国读者介绍一下自己吗?比如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作品中常出现的主题,等等。

A:中国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好,非常高兴看到我的小说即将发行中译本,这是我之前从未想象过的事。 

我的名字叫奥拉西奥·卡斯特利亚诺斯·莫亚,来自萨尔瓦多,现在住在爱荷华城,担任爱荷华大学西语系创意写作教授。我在很多地方生活过,比如欧洲的德国和西班牙,在墨西哥住过十三年,在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也都住过。曾在日本访问半年,来到美国已经很多年。

我发表过十二部长篇小说,此外还有一些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我的小说基本都是围绕中美洲和墨西哥地区展开,就是之前被统称为美索亚美利的那片区域。

我小说中的人物基本都来自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或洪都拉斯。总体上,我的作品跟其他多数小说作品一样,探讨人的情感,人类之间一些深刻的冲突,以及中美洲的具体历史事件。

我写暴力、性、亲密关系、家庭,因为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分歧而造成的家庭的破裂,等等。

Q:可以谈一谈《错乱》这本小说吗?比如它的故事情节、创作缘起,跟你的其他小说比,它的特别之处在哪里,等等。

A:《错乱》初版于2004年,是我被翻译次数最多的一部作品,于2003至2004年间写成。故事发生在危地马拉,虽然书里没有直接提及,但可以从一些原住民族群以及政治事件中推断出来,尤其是族群元素,比如小说里出现了卡克奇克尔族、基切族……危地马拉拥有22个原住民族群和22种不同语言。

根本上来说,小说讲的是一个人在编辑和润色一部人权报告时,自己的精神状态一点点被这份报告所影响的故事,报告记录的是发生在危地马拉八十年代的屠杀。

也就是说,这不是一本关于屠杀的书,而是关于这个虚构的人物在修改报告过程中的感受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这部小说可以让人联想到《堂吉诃德》,虽然远不如它那么伟大,故事主人公也没有堂吉诃德那样远大的理想。

在《堂吉诃德》里,主人公阿隆索·吉哈诺,我记得是这个名字,边阅读骑士小说边经历精神上的变化。我的主人公则是一边读着暴力史料一边感到精神上在发生变化,虽然他从来没有亲眼目睹,而只是在阅读纸上的记录,他只是个读者。

小说反响不错,很多人评论,也被翻译成很多语言。在美国,这是我最成功的一部小说,收到来自很多读者和学者的关注。虽然故事题材较普遍,但书写角度比较少见,少见在于,身为一个悲惨小人物的主人公,他个人的处境特征、他思考问题的方式,跟他所阅读的内容完全不相符。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意识形态或政治认同的人,他就做自己该做的工作,一切只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赚薪资。

他生活中其余的关注点基本也只跟玩乐有关,酒精、女人、作为娱乐的文学等等,他不想跟人权报告中涉及的内容扯上关系。这个矛盾引发了一系列混乱和充满讽刺意味的情形。

Q:可以介绍一下中美洲当代文学的现状吗?你跟这个群体、或这个框架之间大致是一种什么关系?

A:我并没有十分勤于研习中美洲文学。别人推荐作品,我感兴趣的就会去读。也就是说,我只读过一部分中美洲文学。

我和我的同龄人是最后一代从冷战中走出来的作家,是被那些年发生的政治事件刻上烙印的一代人。

我们亲历过一个被苏联和美国两极主导的世界、那个美苏冷战的世界,而中美洲就被夹在那场争战中间。

我们见证了世界在那样一个地缘政治模式终结后,如何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因此我们这代人看待政治和生活的眼光很现实主义,也就是说,我们这一代不再像前几代人那样追随一个乌托邦的愿景,或任何形式的理想主义,因为中美洲的现实残酷到足以摧毁一切理想主义。

我认为,我们这一代在写作上拥有比前几代人更多的自由,他们相信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也更多地会依据人物的社会阶层和经济状况,去刻画一些欠缺内在复杂性的典型的好人或坏人。

我们则更多地是去探查人性,呈现男人女人们的复杂面向,尤其是他们的内在矛盾、光明面与阴暗面,描写他们的所想所做与外在现实之间的冲突,等等。

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提供的是与之前不一样的一个时代的表达。

Q:评论界有一个概念叫“后爆炸一代”。一方面,它所涵盖的作家群体非常多元,而另一方面,这一代又的确共享一些特征,比如对于挣脱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标签的需要。你怎么看待自己跟所谓“后爆炸一代”的关系呢?

A:文学爆炸时期整个拉美文学创作兴盛到顶点,就像蛋糕顶层上那一颗红樱桃,是拉美文学的黄金标志,

期间涌现出大量的作家和寓意极为深刻且重要的作品。囊括了诗、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等各个领域。短篇小说作家比如胡里奥·拉蒙·里贝罗, 科塔萨尔,长篇小说作家如奥内蒂或加西亚·马尔克斯,鲁尔福,巴尔加斯·略萨…… 

这些人属于拉美文学影响了整个世界文学的一个世纪。文学爆炸是这样一个顶点。在爆炸时期那群作家中,有那么一个或两个,其作品被评论家称作“魔幻现实主义”。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我能想到的唯一一个,除了他之外,那群作家中没有一个写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多诺索,巴尔加斯·略萨,科塔萨尔,卡夫雷拉·因凡特,富恩特斯…… 就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然而这个标签却普及开来。这是不对的。

跟随在这一帮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作家群体之后的,前后共包括好几代人,比如我们这帮出生于40、50年代的,更年轻一些的可以涵盖到出生于80年代的,后面这些于二十一世纪进入大众视野。所以这个爆炸后的群体非常庞大。

我没有一个方法可以用于对整个这部分拉美文学进行一个梳理,这就好像要整理所有用英语写成的文学。内部差异太大了。该用什么标准呢?

你可以选择一些自己认可的标准,但任何标准的使用都意味着得把一部分作品排除在外,因为任何标准都含有价值评判,对应的都是标准制定者的利益考量。

主题种类繁多,其中比较被人所熟知的是贩毒、暴力这些题材,但也有写私密情感的,也有写荒诞故事的,还有写科幻的,等等。 

经历过二十世纪的西班牙语美洲文学,已经发展到一个可以允许后来者进行一切实验性探索的阶段,创作者可以尽情开拓新的疆土。

因为二十世纪的作家们,从出生于十九世纪末的作家,比如博尔赫斯,到文学爆炸最年轻的代表人物巴尔加斯·略萨(他应该出生于1936年,是唯一健在的爆炸时期作家)这些二十世纪的写作者共同为拉美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留下了大量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品。

所以,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做的,就是能写什么写什么,内心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表达。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