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历史

 峨嵋吹雪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勾起这个想法,是因为看见一篇小文章。在骂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说不是他们愚蠢,将会如何如何。
立即不以为然。
像这般嘲笑古人的实在不少。
好多年来,我们对历史、对前人的态度大有问题。
一种是粉饰和美化,一种是污名和遗忘。只取一点,不及其余。说好的时候就悠悠五千年文明史,说坏的时候又说在那万恶的旧社会。
因为历史上说清政府腐败无能,所以他们宁可自己的祖先没有经历过清朝。也不想想,假如没有生活在清朝的祖先,怎么会有生活在今天的自己?
对历史最大的问题是无知。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人实在太多,因为中小学课堂提供的历史知识太过有限。在那有限的知识里,还充斥着许多空洞、抽象的概念,以及不断变换的观感和评判。
因为无知,所以数典忘祖。因为无知,所以选择性取舍。因为无知,所以屡屡粉饰、遗忘,甚至篡改。手撕鬼子之类作品会出炉,正是篡改的极致。
对待历史,缺乏敬畏,缺乏尊重,缺乏理解和包容。
对待历史的态度,既决定当下的政策,更决定今后的发展。不能正视自己的历史,又如何正视真实的自己。
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历史?
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同情。道不远人,你怎么生活,你的祖先应该也差不多,形式有异,本质一样。你开车,他骑马,本质上都是交通。
还有人提出好办法,历史读到关键处,把书合上,设身处地想一想,换做是你,该如何取舍,如何定夺。想完以后把书打开,对照古人,他们又如何取舍,如何决断。倘若古人高明,然后再想一想,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如此读书,庶几有益。
当然,对不读书的人,神仙也没有法子吧。
2022623


(竹子在长上去之前,必须裸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