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35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这两条讲的都是太阳阳明并病,放在一起讲,二者都遵循定法——表里证兼具备,里证为里实证时,先解表再攻里。234条说的是患者已经确诊阳明病(阳明病),出现迟脉可提示里证及虚证(脉迟)[注],邪热灼津外出则可出现汗多(汗出多);同时患者还有恶寒(微恶寒者),提示仍有太阳表证未解(表未解也),因此为太阳阳明并病,治疗仍遵循表里证兼具备,里证为里实证时,先解表再攻里(参见《伤寒论》试解No.164)的定法,先发汗解表(可发汗),视情况用微微发汗的桂枝汤或发汗的麻黄汤,因本身就已有汗出多,因此优先考虑用桂枝汤(宜桂枝汤)。235条说的是患者已经确诊阳明病(阳明病),出现浮脉可提示仍有太阳表证(脉浮)[注],出现无汗而喘提示为太阳伤寒证(喘既可出现在太阳也可出现在阳明)(无汗而喘),因此为太阳阳明并病,治疗仍遵循表里证兼具备,里证为里实证时,先解表再攻里(参见《伤寒论》试解No.164)的定法,先发汗解表(发汗则愈),视情况用微微发汗的桂枝汤或发汗的麻黄汤,因本身就无汗且有喘,因此优先考虑用麻黄汤(宜麻黄汤)。定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取明显,中取差一点,沉取更差)意义:1.表证,正邪相争于体表;2.内风鼓动,亢动气血运行于体表;3.阳气向外浮越。【迟脉】
定义:≤60次/分(教科书)、≤50次/分。 意义:1.邪气内结(多为寒、湿)阻滞气机;2.阳气暴脱,无力推动血脉运行;3. 正常人:运动员、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