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香港的一个小格子间里认识香港的一角

 卷子路上 2022-06-24 发布于广东

在香港的一个小格子间里认识香港的一角

卷子

去香港参加论坛的那个中午,我们用午饭后的时间去了观塘区议员洪锦铉的小格子间。

洪先生是香港城市智库的发起人、召集人,这次论坛他也是组织者,意在加强深港间的教育合作,给有需求的内陆高中生提供更多层面的入读香港及海外大学的途径。

洪先生是民选的区议员,观塘区议会副主席。

香港议员分立法会议员和区议员。立法会议员除了平时在立法局的工作外,大部分都是兼职的(个别专职),功能组别以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为主。香港划分了若干个区,每个区又都有自己的政府和议会,区政府和区议会都是民众选举产生。区议员有不少是专职的,其余的职业以律师为最多。

香港18个分区均有区议会,共有五百多名区议员,每届任期4年。议员有一些租办事处、请助手的补助;有津贴,但低于公务员收入;一个区议员的津贴仅有约20000港元,连公务员职位的二级联络主任都不到。

区议员的职责是代表一个区的民众监督区政府,并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务向政府提供意见,同时为本区的民众提供各种服务,保护民众的利益。

洪先生说,他们相当于内陆的人大+政协+信访办+街道居委会+义工联。

工作繁重,报酬甚少。不知他的原动力是何。

我们去时为中午一点,太阳正辣,三三两两的老人家在公屋楼下走动或聊天,所有经过的人无一例外都识得洪先生,他也跟照面的每一个人亲切地打招呼。

社区居民都认识他,一是因为他整天与大家泡在一起,二是可能跟社区到处挂着这样的横幅有关。经常去香港的人都会在各区看见类似的横幅,——让民选的这些议员被广为知晓,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吧。

二十年前,我也曾做过一段时间某区域的人大代表,我很少认得区域内的居民,只是在有任务的时候,去到市场、学校、街道等,走马观花加听取汇报为多。——现在似乎在进步了,“第一现场”里经常看到深圳的人大代表在为群众的利益发声,但像洪议员他们这样如此接地气、扎根在社区的,还是很少见。


与洪锦铉议员在他的办事处前合影。

洪议员的办事处在居民楼一楼的一个角落里,门脸很小,四周张贴了各种宣传资料(全都与民生相关),朴素得有点不像话。

这是洪先生倡议并着力建设的“微笑社区”。里面都是社区居民的照片,摄于不同时间段的每分钟里,最后连缀成一个微笑墙。

洪先生在介绍他做的“微笑社区分分钟有您”活动,很是平实,又满怀骄傲。

微笑墙的下面是各式海报与宣传册,有基金赞助的、政府资助的、社区提供的等等。

这是张贴在另一边的海报,有预防子宫颈癌疫苗计划、老人免费剪发什么的。

洪议员正在给我们介绍一个就业挂钩课程,免学费,有津贴,还给推介工作,这和我听Coral说的加拿大资助就业计划很像。

“福利”这个词汇一下子变得好具体,好有质感。

这是另外一块展板上的培训计划,待业、在职人员都可参加,项目非常丰富。

大中午的,咨询台前始终有人,时刻在提供着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上学、就医、求职、保健、法律援助、社区文化活动等方方面面,几乎囊括了底层民众的基本需求,大部分项目都是免费的。

这种便利与体贴,是我所难以想象的。

这不是哪个节日出来摆张台那样的一次性快餐式服务,而是“只要你需要,我始终在”的长期、固化行为。尤其对于老人家,那些程序复杂、查不到又想不明白的事,都可以在这里获得咨询以及扶助。

社区里的老人家们,到办事处串门,闲聊,真真的把这当成家一样了。

我们走进了洪议员的小格子间,地方实在太小,里面堆满了各种东西,显得很乱,完全没办法跟我们想象中的区议会副主席的办公室场景相匹配。

资金不够,纳税人的钱每一分都得用在刀刃上。

格子间虽小,但很温馨,里面整个一面墙都是社区居民送给他的贺卡,他说既是装饰,又能想到选民对他的信赖与期待,每天看着很踏实。

格子间里还有个办事员,中午也不休息,随时接待来访人员。 

虽然乱,但洪议员对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如数家珍。

对这个贺卡墙洪议员更是情谊满满,每一个名字里都有着他的付出与牵挂。

他的微笑里藏着一个从政者的人文情怀。

作为观塘区议员交通事务委员会主席洪先生还曾反映过九龙东多个小区的交通意见,把居民最为关心的交通问题放在心上,把居民最重要的事情放在行动里。

服务居民要尽三心:爱心、诚心、细心,这是洪锦铉议员说的, 所以我们是用我们的心去打动别人的心。

这一切我们近距离地感知与体会到了。

与洪锦铉议员在锦旗下合影

论坛代表在洪锦铉议员办事处前合影。

洪锦铉议员非常关心香港的问题,关心香港青年的成长和诉求,现在香港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冲在最前面的总是年轻人,洪先生对如何化解青年的怨气、满足青年的诉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香港青年的真正诉求是“参与”,所以无论反思的方向对错,提出的建议可行与否,肯去反思胜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这种理解很睿智,也很有胸怀。

青年们在哪里都是一个激进而反叛的群体,对政府有一种先天性的不信任,但青年问题关涉到未来。

洪先生扎根在社区,把眼光聚焦在孩子身上,他呼吁大家,“为孩子,为社区,为未来,”“因为我相信孩子成长好,他们的未来,家人的期望,社区的安宁,香港的发展,才有希望。”他连续十三年策划“大学生与您的孩子一起成长计划”,协助超过二千五百人次的青年学生建立升读大学的目标,深受区内家长的支持!

洪先生一直积极推动内陆与香港的融合,认为教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观念的使命,不能为“港独”推波助澜。

在“去殖民化”和“去中国化”的尖锐对立间,他更倾向于一种温和的、循序渐进的方式,他认为最先应该做好的是守法教育,“现在香港年轻人的法律意识比较欠缺,不尊重基本法,不尊重宪法。”他说,“內地的许多社交网路表达方式,其实很多香港人看不懂”,想要以舆论方式说服对方,首先还是要从对方的话语体系出发,更重要的是,內地和香港青年需打开彼此的交流空间。

我对此非常认可。因为很多对立就源于隔绝,互掐对骂永远不解决问题。

他不但说,还身体力行。他曾作为香港青年代表,参与“共和国之旅——桂港青年共筑中国梦”活动,并作为两地青年交流论坛的嘉宾,与桂港两地青年分享自己的成长收获。

作为服务香港市民的代表,洪锦铉议员经常参与组织香港学生赴内陆实习的活动。“香港的同学从内陆实习回来后,都感觉内陆的朋友上进心比较强,工作环境也不比香港差,机会相对比较多。香港的年轻人就比较敢说,敢提意见。内陆老板很欣赏香港学生这种敢说的态度。”

他认为,香港青年人应该常去内陆看看,而不是仅从网络和报章上了解内陆信息。“其实内陆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值得内陆学习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需要两地年轻人更多的互动。”他还认为,两地青年增进交流可以减少误会。“有的误会来自于网络上比较片面的信息,面对面的交流会更加真切。”

就“新移民怎样更快地融入香港社会”他也提出过自己独到的建议:做义工。“因为从内陆来香港,要经过一段适应期,一些香港的居民可能和我们的看法不同。”做义工可以让香港市民感受到新移民的付出和努力,赢得他们对新移民观感的改变,获得更多的认同与尊重。

做义工也是洪锦铉的一大爱好。相信他所有的付出,不仅是得到,也是一种快乐与满足。

很感谢他在两地之间做出的努力,愿一切向好,他能向更高处走去。


1:洪锦铉:香港特别行政区观塘区议会议员,民建联中常委。1976年出生于福建,上世纪80年代随父母移居香港,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不久即创办城市智库,提出治港人才,来自智库。后从政参加选举,并于200711月当选观塘区议员。

2:香港区议会虽然是香港议会制度的一部份,但在香港政治架构中只是区域咨询组织,并无很大的法定权力,尤其不具有现代议会最重要的两项权力:立法和审批政府公共开支的权力,因为香港并没有区域性的法律及税收。只有在立法会个别授权下才有部分立法权。香港的地区政策为第一层全港整体规划,第二层市区城区规划,然后第三层分区规划大纲, 香港政府只下放少量监察权力和责任给区议会。

注释信息来源于网络。


附录:

以上PPT来源于网络。



洪锦铉在香港理工大学的论坛上。他是这间学校的毕业生,对母校有着很深的情感。

在香港理工大学留影。

参加“深港高中学生升学压力与对策论坛”留影

卷子路上,片羽吉光。

听听他说,聊聊他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