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悬一线,一天电击32次!死里逃生,射频消融术助他战胜“心疾”!

 葛医生_EP日记 2022-06-25 发布于广西

命悬一线,

一天电击32次!

死里逃生,

射频消融术助他战胜“心疾”!

我们有时候可能无法想象,对于一个患者,疾病的利爪不断在其身上反复抓挠,留下的不仅是身体的损害,更多的是内心的煎熬,而这种煎熬在某种时候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像诊室里有时候也会听到“医生救救我,我真的快熬不住了,再这样下去我快受不了了!”这些类似的语句,背后是每个夜里辗转反侧的失眠,是一次又一次躺在急诊抢救室的无助,是无法正常生活的无奈…

而袁大伯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外地求医,失败而归

袁大伯3年前就出现了心悸,伴有胸闷胸痛,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后来到医院一查,才发现了是得了“扩张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室性心动过速”的毛病。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危险的疾病,一家人急急忙忙跑到上海最好的医院。上海专家精心为袁大伯进行了射频消融手术,但因老袁的病情实在复杂消融不成功,他只能遗憾地回家。3年来袁大伯多次发生晕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

所幸,一个月前,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老袁在舟山医院就诊时向当地医生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医生听完后就建议老袁去找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储慧民医生碰碰运气,他是全国著名的专家,多次解决了外院治疗失败的病例。听了这番话,袁大伯看到了一线曙光,辗转找到了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储医生寻求帮助。储医生认真看了袁大伯的病史,也意识到老袁疾病的棘手,随即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先行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来保命,辅以药物治疗控制室速的发作,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进行射频消融。

ICD保住了命,能否抵抗“电风暴”?

然而事与愿违,老袁的室速十分的顽固。植入ICD并服用多种药物的1个月里病情也算稳定。谁知一天前室速居然持续发作,心率达到210次/分,ICD识别快频率室速之后开始频繁放电,在短短1天时间内竟然放32次,这是典型的“电风暴”!老袁被120紧急送到了急诊室。

你能想象“电风暴”的可怕吗?当有人每隔几分钟就在你的心脏里电击一次,比满清十大酷刑还痛苦,所以袁大伯哀嚎着“救命”,整个人已经恍惚了,甚至想用手把ICD挖出来。换了好几种静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并配合镇静药物持续使用,但室速始终不能终止。当储医生赶到急诊室,看到袁大伯生不如死的样子,立即决定行急诊射频消融术,结合袁大伯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史、此前的手术经历及发作时心电图的特点,判断病灶在心外膜,决定在传统的心内膜消融的基础上,选择行经心包腔途径的心外膜消融手术。

这不是警察抓小偷,而是长津湖战役!

“心外膜消融是有巨大风险的,所以通常不是室速患者的首选。” 但袁大伯有扩张型心肌病病史,从发作的室速体表心电图来看,室速的病因极有可能是左室心外膜来源一群“犯罪”的心肌细胞,只要找到 “关键罪犯”消融,打断室速的“犯罪”路径,大概率会终止室速。但如果是心外膜的室速,由于左室心肌较厚,心内膜面消融时的射频能量很难到达心外膜,因此必须穿刺心包,把导管送到左室心外膜消融才能解决问题,再加上此前有在心内膜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案例,综合来看,心外膜消融是袁大伯的首选术式。

“经心包腔途径”的心外膜消融手术,到底难在哪里?

所谓心包,可以通俗理解为心脏的“衣服”,共有两层,外面的一层是“壁层心包”,像心脏的外衣,里面一层叫“脏层心包”,紧贴内脏外膜,像心脏的内衣,两层之间仅1mm间隙,医生必须从患者胸肋处进针,将导管刺入心包腔,而心脏和呼吸的摆动幅度就有10mm以上,每近1mm都是“难以上青天”。任何误穿都会,导致肝脏破裂,或刺伤心肌、膈肌、肺,甚至穿透心肌,误伤冠状动脉等,造成严重后果。

正是因为难度太高,所以这项手术在全国范围内也只在极少数的心脏电生理中心能够开展。

宁波独创术式显威,

快速构建生命通道!

在深度镇静后,袁大伯被立即送入导管室开始手术。与术前的预测相符,患者的病灶位于心外膜,针对大多数专家都犯怵的高难度的干性心包穿刺,储医生却拥有有独创的“储氏”干性心包穿刺法,这个方法安全又快速,曾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交流演示,此次又在原有的“储氏”干性心包穿刺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升级,仅用1分钟就安全穿刺完成并留置好心包腔鞘管。在场的全国各地来宁波进修的医生们都看呆了,怎么会这么快就打通了这条“拯救生命的天险通道”呢?

图片
图片
“储式”干性心包干式穿刺方法拥有国家专利,已应用于临床,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通过分析心脏、膈肌、剑突、胸骨解剖,及X线影像学特点,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及入针角度并且在影像指导下,可在不使用造影剂的前提下完成心包穿刺过程,为心外膜标测和消融建立通路。

生死时速,精准狙击病灶,彻底扳倒室速恶魔!

将导管从心包穿刺鞘管送入心包腔后,这才是与死神赛跑的开端,一边是心电监护上的不断提示的室速波形,一边是稍有不慎便会出错的手术,导管室的所有人都屏住了气,只有储医生沉着冷静,不慌不忙狙击一个又一个病灶,在一场短暂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之后,终于在团队和导管室护理及技师团队的共同配合下成功完成了难度极高的心内外膜联合消融!彻底扳倒了困扰老袁许久的“室速恶魔”!完胜了这场惊心动魄的“长津湖战役”!

图片

图片

图片

“宁波有比上海还要高明的医生”
手术2天后,袁大伯顺利出院。出院前,重获“心”生的老袁和家属握着储医生的手,对团队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赞不绝口:我真不知道宁波还有比上海还要高明的医生!

ICD频繁放电,

射频消融可以救命!

所谓“电风暴”,就是在24小时内发生2次或以上的室速、室颤,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急性危重性症候群。
专家提示:ICD具有1、自动识别室速、室颤 、自动释放超速抑制起搏、2同步电复律及除颤治疗 3、自动释放起搏治疗4、自动储存心脏病诊断信息的作用,对于以前发生过心脏骤停,或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衰竭,或一些离子通道疾病导致室速室颤的患者,植入ICD是唯一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率的措施。但对于已经植入ICD的患者,若短时间内频繁发作室速或室颤,反复的电除颤不仅加速ICD的电池耗竭,也让患者备受身心折磨,使心功能进一步受损。此时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术,可以减少室速和室颤的发作,减少ICD放电,也是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
室速是连发的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会引起头晕、心悸、胸闷、黑曚甚至晕厥,严重者可能会诱发室颤,导致猝死。室速按病因又分为器质性室速和非器质性室速,前者占室速的80%-90%,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室速大部分可通过射频消融得到根治。但器质性室速目前仍首选ICD治疗预防猝死,若室速频繁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者遭遇电风暴,需要考虑射频消融减少ICD放电。“动态心电图如有有室早室速情况,请立即到心内科就诊,避免贻误病情”储医生最后总结道。

审校:何   斌

撰写:俞理璞

编辑:戚莹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