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翻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绝不应随便看清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应该一律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好的差的人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则汉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里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先帝不介意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了委任。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指责本分。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问题
最能体现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一句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写此文的目的:希望刘禅能够治理好国家,自己得以放心北伐,使北伐的计划能实现。
全文主旨(中心)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诸葛亮受命后的心情(三横):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表明作者原来志趣的句子/作者自述本志的句子/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千古名句,说尽作者一生/临危受命的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北伐的先决条件: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的主观条件:兵甲已足出师的客观条件:南方已定
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出师的战略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六横: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文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政治形势的句子。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四横: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在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的是(作奸犯科)的人,应该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文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在文中追述回忆了哪三件往事?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三顾茅庐②临危受命③临崩寄大事
表现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以先辈创业的艰难勉励后主奋发图强。
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
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刑赏分明【严明赏罚】
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亲贤远小】
最重要的是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广开言路,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赏罚分明。
从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哪些性格特征?请你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人生启示?
淡泊名利,知恩图报,为人谨慎,敢于承担责任。
启示:诸葛亮临危受命于先帝,把兴复汉室当成自己的重大责任。“讨贼兴复不效则治臣之罪“表现了他敢于承担责任的特点,我们面临中考,同样也承担着个人的前途,家庭和老师的希望,还有社会的重担,应勇敢面对,努力学习,争取中考的成功。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中,反复陈说的一条,其内容可概括为:亲贤远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