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之味

 谢老师工作室 2022-06-25 发布于四川

     本周三中午,我坐在办公室的电脑旁,不一会儿,来了一群蹭空调的学生。他们看见电脑浏览器里的《夏之味》,就知道我又要写点什么了。我说,昨天骑车的路上发现到处都是夏天的味道, 于是想写一篇短文,昨晚上把它命名为《夏之味》。

     我问他们:“你们每天都生活在乡下,你们知道哪些夏天的味道呀?”

     男孩子们说不知道,女生们则开始数了起来——有吃的西瓜、黄瓜、丝瓜,还有我们最喜欢的栀子花,这两天我们最喜欢冰激凌了......

     于是,他们念我在键盘上敲,一起写了几句夏天的诗:

一、夏天的味道

夏天,是西瓜的味道

夏天,是黄桷兰的芬芳

夏天,是玉米地上的热气腾腾

但是,夏天——很奥里给!

桃李不言,

酸出青春的靓丽色彩;

荔枝不语,

甜成农民的笑口常开。

夏天除了冰激凌的味道

还有每个班都有的脚臭的味道

也许,在孩童的眼中,夏天味道就是如此直接了当。于我而言,夏天的味道却是多彩的、丰富的、立体的,它既充满了回忆感又与现实交叉融汇。

二、回忆中的“夏之味”

很多味道,都在我们的脑海中,在不经意低头或远眺时蓦然发现,回忆才是最美的。我记忆中的夏天,是那么的悠长,是那么的令人兴奋。

乡下长大的我,野得很,所以,田野才是我的最爱。而我,则把这份对土地的热爱发挥到了极致,硬是把三个月的夏天过成了半年:从春暖花开的暖春开始,直到秋天渐渐发凉的这一大段时间,都是我的夏天,都是我最美好的快乐时光。

夏天的味道,应该是太阳光的味道。有阳光就有蓝天白云,田里、地里的庄稼才能疯狂生长。而我有了阳光,心里也很灿烂。清明前后,正是插秧的时节,田里新翻的泥土散发出清新的泥土味儿。蝴蝶翩翩起舞,蜻蜓自由停落在院坝里、蔬菜尖以及荷叶上。我和小伙伴则用爸爸编箩筐剩下的篾条圈个圈,然后把这个长柄的圈在屋檐下的蜘蛛网下穿过,黏黏的蜘蛛网就成为了我们捕捉蝴蝶或蜻蜓的理想网子,当然,为了效果更好,往往要找好多个蜘蛛网来把这个DIY的捕捉网补牢了。然后,我们就满世界地找蝴蝶和蜻蜓,不管它们是停着的还是空中飞着的,反正就是要去追、去要不了几天,我们就晒成了小黑人,而且,头发和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又被太阳晒干,然后又湿透了,不一会儿,又晒干了。所以,至今我都不怎么热,反而觉得在夏天流汗是件酣畅淋漓的事情。

到了端午前后,温度就已经比较高了,什么蝉呀,竹笋虫呀,天牛呀,都跑出来了,我们又多了一项好玩的事情:捉竹笋虫、捉天牛、捉蝉。因为捉它们都有一个好玩的地方,可以把它们用一根细细的竹签穿在它们的嘴里,然后它们就开始飞,翅膀不停地扇动,就成为了我们的自动风扇。现在看来有点虐待小动物的感觉,但当时却玩得不亦乐乎,好多年都乐此不疲。有时候,把那些小玩意儿玩死了,还烤来吃。如果用现在的观念来说,竹笋虫和蝉还是很营养的,现在它们已经搬上了餐桌,而且还是味道还很不错。只可惜,我们那时候哪里知道那些,只是胡乱地烤来吃了一两口就又扔掉了,只是为了好玩罢了。

说到吃的,从端午节前后的桑葚、桃子,到盛夏时节的李子、黄瓜和西红柿,这些可以生吃的瓜果和蔬菜,成为了我们午休时的战利品。只可惜,那时没有人种西瓜,否则的话,瓜地的常客肯定有我。即便这样,上学路上,放学路上,坡上的地瓜还是会被我们提前尝一尝,看看是否能吃了。暑假的柑子园,也有我们乱窜的身影,于是,青青的柑橘就入了我们的肚子。暑去秋来,九月份开学后,我们又开始掏地里的红薯,直接用田里的水洗干净就开始吭哧吭哧地啃了起来,生生的,脆脆的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只可惜,我的童年再也回不去了。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回味罢了。

三、如今的“夏之味”

如今的夏天,我们拥有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而酣畅淋漓的汗之味反而感受得越来越少了。尤其是有了空调和电风扇之后,出门晒太阳的时间真的少了,人也白了。虽然偶尔也抓着篮球去操场上跑几圈,也只是纯粹为了锻炼身体罢了。
如今的夏天,满是冰激凌的味道,或者冰镇矿泉水的味道。现在的小朋友,很少生吃这样瓜那样果了,也不能吃,毕竟农药的含量有点高。就连草莓和杨梅,都需要好好地用盐水泡一泡之后才能吃。而各种蔬菜也都被催熟、催熟、再催熟。也许,自然生长才是人的本色,而本真的味道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当下,夏天的味道,除了热,就是闷热。要说味道,那就是空调的味道。

四、未来的“夏之味”

不知道十年后,夏天的味道是否更接近我们儿时的回忆?

或许,在青山绿水的保护之下,在基本农田和黑土地的保护措施出台后,在农药的严格控制之后,那些最初的美味又重新端上我们的餐桌。尤其是中小学的劳动课程全面开启之后,孩子们对于劳动的热情,是不是能够唤起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理解?

这一切都是未知的。

因为未知,所以才更值得期待。但愿,未来可期,未来的夏天可以吃得更开心。让汗水尽情地飞吧!


声明
本文全部图文均原创首发如需分享转发,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保持联系

更多资讯

点击进入“一尘书香斋”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