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哲学家和辻哲郎另类解读的《孔子》

 读书的天蝎小木 2022-06-26 发布于江苏

去日本旅游,东京和长崎的孔庙是非常值得一去的景点,日本孔庙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是非常可观的,鼎盛时期,基本上每个藩都是有孔庙的,各地孔庙每个月都会举行祭孔活动。每年的4月28日,在孔子诞辰这一天,日本还会举行全国性祭孔大典,其礼仪繁琐程度和热闹程度甚至会高过曲阜的祭孔大典。

尊孔祭孔,在日本由来已久。在古代日本,孔子被称为“先圣孔宣父”,“文宣王”,日本学子要在春秋两次向孔子行释奠礼。日本有句话叫"上有天皇,下有孔坊",在他们心中,孔子乃是除了天皇以外,最应该值得尊重的人,其对于孔子也一直保持敬畏之心。

日本是一个受中国文化影响颇为深厚的国家,儒家思想在日本极为盛行。孔子被视为日本国学思想的基础,日本的中小学生至今仍要学习《论语》、《诗经》、《文选》、《唐诗选》等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并且要接受相关考试。

孔子出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后世更将其视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教育,他主张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他主张的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便可入学受教的教育理念,更是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在日本有诸多学者埋头钻研着中国传统文化,日本学者井上靖的《敦煌》和《孔子》,梦枕貘的《沙门空海大唐鬼宴》(电影妖猫传的原著),芦边拓的《红楼梦杀人事件》,吉川英治的历史小说《三国志》,中岛敦的《李陵》,西岛定生《秦汉帝国》,这些学者以他们的视角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带给他们及日本的深远影响

抛开中日民族之间的偏见,但就学术的严谨纯粹而论,对孔子研究透彻的反而要说是日本学者居多,因为,日本的民族性使得他们对于学问有一种全身心的执拗,耐得住寂寞,不浮躁,研究学问就是专注于学问本身,心无旁骛。日本“哲学泰斗” 和辻哲郎,就是这样一位做学问一丝不苟的学者。

《孔子》的作者,日本著名哲学家和辻哲郎,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汉学家,这本《孔子》是他唯一的一本汉学著作,身为哲学家,和辻哲郎有着开阔的视野、灵巧的哲思和深厚的文字功底。

和辻哲郎眼中的孔子,又是什么样的孔子呢?在《孔子》一书的开篇,他将孔子与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先哲相比较,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和视角看孔子和《论语》,用他的哲思重新颠覆了其他学者和普通人对孔子的一般认知

在《孔子》中,和辻哲郎重新考察了《史记.孔子世家》《孟子》 等书,详细指出经过他仔细推敲考据后,其中都有哪些地方存在不确实可信的地方,进而提出《论语》才是了解孔子生平最可靠的材料。在书中他谈孔子、论颜渊、说子路,归纳人生、论及思想、深谈读书方法,切入的角度无一不独特新颖,下笔更是率性洒脱、直白锐利,处处透露出哲学家的自信和智慧。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样的名句,是如何引起全天下人的共鸣?背后又有哪些我们不曾思考过的新高度?让我们跟随和辻哲郎,跨越地界与时空,重新对话日本哲学家眼里不一样的《孔子》。

一、充满哲学思辨意味的论述,给孔子打上了鲜明的“和辻哲学”的烙印

和辻哲郎身为研究日本精神文化的巨擘,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当然不会陌生,和辻哲郎在著作中多有关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讨论,也写过不止一篇的专门文章,以至于他的弟子径称读和辻哲郎的著作,可以深感他是以受过儒家熏陶之眼来看西方传统的,也是从儒家道德的视角来界定伦理学的。

他把孔子与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和耶稣作为不同文化的人类教师的代表进行了比较,肯定了把他们合称为四圣的说法,因为这包含了一种不是只偏向西方,而是能够广阔的纵观世界文化的态度,也就是讲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以及征服了欧洲文化的犹太文化,平等的予以极高的评价。

和辻哲郎指出,这些人类的教师往往都有很好的弟子,他们坚信自己的老师乃是真正的道德体悟者,他们宣扬老师的道,也实践老师的道。

随着时间推移,经过层累似的叠加,遂使“不同时代的人们都认为,人之为人,最深的智慧与人格,都可以在这些教师身上窥见。这便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教师形象的凝结过程。如果这么看的话,人类的教师,只能说是在长时间的过程中,因为无数人所怀抱的理想而被创造出来的“理想人”的形象”。这便是孔子作为人类教师普遍性的缘由所在

二、把《论语》中尤其是跟孔子生平事迹相关的章节做了诠释,多有常人所不能道的可圈可点之处

在序言中,和辻哲郎开宗明义表示:“他的志向在于让那些至今还从未接触过孔子的人,也会有一种想要将《论语》熟读玩味一番的兴致”。

在第四章《孔子的传记及语录特征》中,和辻哲郎苦劝想要接近孔子思想的读者“反反复复熟读《论语》”,因为“《论语》中藏有无数的珍宝,而且是不能用其他的语言来重新讲述一遍的。这些孔子的话都凝结成了非常漂亮的句子,唯其如此,原初型的思想家孔子才会成为一-位永远的思想家”。

在和辻哲郎看来,孔子语录的样式乃是独具特点的:

1、《论语》所收录的均是那种短小的、格言式的命题

2、孔子的问答不是用语言将一种定义确切、毫无歧义的思想表现出来,而是以孔子和弟子从人格层面的交流为背景,展现一种活生生的对话关系,带来了更多的意蕴和话外之音。

3、孔子的回答,是以一种非常简洁、锐利甚或是一种立意新奇的形式被刻画了下来。

和辻哲郎以诗人的眼光来欣赏论语,以哲人的心灵来体悟《论语》,眼光和心灵,合二为一,在《孔子》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中国古礼最重“天地君亲师”,孔子是其中的“师”。和辻哲郎从《论语》研究这位“老师”,有四个切入点:一是与世界级的其他“老师”做比较,二是把《论语》当这位“老师”的传记读,三是分析《论语》的“地层叠压”,四是从语录体把握其形式特点。这四点,除第三点存在很大难度,方法可行,其他都是阅读《论语》的不二法门。

日本遣唐使曾经从当时的唐朝,带回日本许多关于《论语》的经典书籍,这些书籍在大陆早已经在历史的烟波中消失殆尽,但在日本却被保存的完好无缺,这给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便利。

因而,日本学者提出一些中国历史上还未曾有过的,独属于日本学者的对《论语》的见解。就不仅仅只是严密的从学问角度对文本进行校勘,更进一步步入了对《论语》原典进行高等批判的程度。

《孔子》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学问之书,倘若不是热爱学问之人,没有必要接近这本书。但与此同时,凡是在学问上对《论语》和孔子抱有关心之人,则不得不读一读《孔子》,这本书对孔子和《论语》研究而言,是一本十分难得的作品。

《孔子》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但是,却十分的耐读,每一个论点,都有扎实的论据围绕,引经据典,详实可证,许多观点虽然是另辟蹊径,在意料之外,仔细品读,却又全在情理之中。

日本成功实现经济腾飞,推行过《论语》加算盘、《论语》加计算机的管理模式,儒家伦理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是中国人做人的基础,更是人类普世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科经典之类的书,自然不如小说读起来欢快流畅,引人入胜,身为孔子的后辈学人,多读、细读、读深、读透一些关于《孔子》的书籍,还是非常有必须要坚持的

俗话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