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话中国艺术史》: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独辟蹊径解读10000年中国艺术史

 读书的天蝎小木 2022-06-26 发布于江苏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中国艺术史,就是一个大写意的诗意的世界:跨越了时空、蕴藏了无数的人文世界、拥有着不同的时代悲歌……这,就是诗意的中国艺术史世界告诉你的: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大话中国艺术史》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

作者意公子用她独有的审美视角,以时间为解读艺术的脉络,将一条漫长璀璨的中国艺术史以拟人化的手法代入读者的眼帘,将数千年的中国艺术史成就汲取其精华,浓缩、铺陈、蔓延在了《大话中国艺术史》这一本书中。

好奇与恐惧并存的婴儿期,属于原始艺术开始于一场意外的陶器时代和玉器时代;、充满探索欲的孩童期是青铜时代的高光期、第一次成熟想要获得话语权的青春期代表着秦汉与魏晋的兵马俑和魏晋南北朝的才绝、画绝、痴绝的酣畅快意。

壮年的隋唐有一个其实是大书法家的李太白,惊不惊喜,刺不刺激,中年的五代与宋元聚焦《只此青绿》、旅游指南《清明上河图》,暮年明清带着古典艺术最后的辉煌,裹挟着清新流畅的海外之风涤荡而来;近代艺术从潘玉良的三幅自画像的变迁囊括艺术的传承和新生。

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件件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串联起了脉络纵横中华传统艺术波澜壮阔的发展壮大历程:语言简洁明快生动不失风趣活泼,等比例的精美绝伦的原画作复制,更是让人目不暇接,重现中国艺术发展史的脉络,展现中国艺术的人文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艺术诞生大背景独有的艺术色彩。

作者潇涵,人送外号“意公子”,是当下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自媒体“意外艺术”创始人。

用让人听得懂的话,讲新奇有趣的艺术故事。意公子在8年大众艺术普及的领域,坚持着“让艺术更轻松有趣”的信念。由她主讲的国内首档艺术类脱口秀《艺术很难吗》等一系列音视频节目全网播放量超过了32亿,汇聚了中国广大的艺术爱好者人群。

虎年央视春晚让人美哭了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甫一登场,便让人眼前一亮艳惊满场,淡雅幽静的婀娜舞姿,清新古韵,宛如流动的诗,有声的画,一曲曼舞带来千年的艺术华章。

《只此青绿》让《千里江山图》活了起来,也让人们重新审视那位《人生至死是少年》的18岁画家王希孟。让我们跨越千年的时空,去感受他的才华横溢的任性、感受他的青春飞扬的肆意,感慨他人生苦短和珍惜当下的心境。

正如书中所说:这是一副18岁的少年画下的千里江山,他有18岁的生猛,18岁的无畏,18岁的气魄。他的《千里江山图》让你看见了一个在艺术上不计成本、不计得失、只做加法,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的少年。

这就是王希孟的高远—强调的是山的高度,这就是王希孟的深远—强调的是山的深度,这就是王希孟的平远——强调的是山的广度,对于18岁的少年王希孟而言,人生根本没有减法。

在王希孟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像他这样,为了追求光感和色彩,不惜牺牲文人引以为豪的笔墨痕迹。我们今天去看《千里江山图,》就好像是在欣赏一首色彩浓烈,节奏明快的交响乐。

18岁的王希孟在画完《千里江山图》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也许有些人是在等待大器晚成;而有些人,更像是年轻的烟火,绽放过后就要凋谢。

王希孟用这幅旷世杰作向我们展现了:18岁究竟应该怎么活?那就是让世界看到我的最好!

如果我们能感受到王希孟的这一切,我们或许才能真正地体悟到,为什么王羲之说:“后人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艺术也可以不必高大上,艺术也可以接地气。意公子的《中国艺术史》就是这样一本好读好懂的艺术史。更别说装帧和插图超乎寻常的精美。

竹林七贤、颜真卿、范宽、赵孟頫、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一个个历史故纸堆中呆板无味的人物和情节,被意公子用诙谐幽默的大白话,重新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变得妙趣横生。

一直喜欢意公子身着绿罗裙,散发的神采飞扬的艺术气场。爱她的语言魅力,更爱她书的底蕴和华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