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雩文艺】作者:李晶华《瓜藤上的脱贫花》 总1326期2022年168期①

 赣雩文艺 2022-06-27 发布于江西

让阅读得到升华!

情愿做富有品味的公众号!

欢迎常来!心情因欣赏而愉悦!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瓜藤上的脱贫花

作者:李晶华

秋月春风种瓜路,暮去朝来勤耕作。种西瓜成为泮水村脱贫致富的好出路,这几年,李哑巴种西瓜种出名了,不既自己脱了贫,种瓜技能辐射到其他农户。

村里村外方圆几十里,无不夸李哑巴的瓜种得好。每年,他种的瓜出货早,市场上还没有上瓜,物以稀为贵,因而他卖的价钱就高。说来也怪,其他种瓜农,暗暗地跟着他育苗、栽苗、施肥、短梢、减花等农序,就是结不出大的西瓜和金瓜。要么个头小,要么数量稀,到头来本钱都难回。李哑巴的西瓜个头大,数量多,绿油油的瓜田,老远看过去,瓜田里圆墩墩的西瓜好似幼儿园里攒动的小孩头,西瓜贼亮贼亮的放出绿光。那些金瓜白里透着淡黄,熟透出诱人的香甜。

李哑巴卖瓜不要出门,瓜熟蒂落时节,西瓜早在他瓜田里就卖光了,别人家的西瓜还得运到墟场上去卖,还不一定卖得脱手。正值夏收季节,炎日当头,汗流浃背。喝水止渴当然凑效,但买个大西瓜,既能解渴又可饱肚,施农家肥的西瓜含糖分充足,补充体能来得快,俗话说一喊就应。田间地头、大槐树下乘凉的农民们抽着纸烟歇息,口渴的他们立马想到李哑巴的西瓜,有的干脆跑到李哑巴瓜田里先吃后买了。李哑巴性格爽直、为人大方所以人脉也好,买一个吃一个都不吝啬,自然不会拉长着脸给人难堪。他以为只要你认可他的瓜,吃几个无所谓。李哑巴瓜甜无怨。他常常说:古代路边凉亭里有人长年义务送水给路人喝,多积德行善,对子孙后代好。

估称称瓜是李哑巴的"绝活"。瓜田里卖瓜李哑巴从不用称,顾客拣摘好瓜要他过称,他接过瓜,掂两三下,眉头一皱就出数了:8斤6两有多有少。头一回来买瓜的顾客还真有点傻了眼,反问李哑巴:没称吗?准不准?李哑巴笑答如果你不信,回家称一称,缺一两补一斤。也有挑瘦拣肥的妇女还真的拿回家校核瓜重,只是之后没有下文了,估摸着瓜重相差甚微,说不定还沾了几两便宜窃喜着呢,不与李哑巴较真。

哑巴岁数应该有三十出头,种瓜时间却有十五年,经验老道,商意纯浓。问及邻里,李哑巴书没读多少,脑瓜子却灵活好使。他种瓜是从一位广东佬学的。那年有个广东佬,好像姓张,来到泮水村,年纪已近不惑之年,仍未找对象成家,张说他家里兄弟姐妹多,穷得揭不开锅盖,听广东老乡说江西是个好地方,便来到泮水村,一来找点事做糊口,二来看看能否找个姑娘,哪怕倒插门做个上门女婿也未尝不可。刚开始,张只是帮人做事混碗饭吃,后来论天计工得酬。之后又发现此处种西瓜的人少,即使种了规模也不大。于是张便租了两亩田种起了西瓜,因为在老家种西瓜是常规种植,技术水平尚可。张当年收成蛮好,掘到了第一桶金。广东张的成绩赢得了二女户鼓仔的青睐,看张忠厚、勤快、体格健硕,寻思着让人出面做媒,招张为上门女婿。鼓仔在地方还有点份量,明事理识人情,邻里纠纷非他解决不可,他正直公道,村里大小事会问过他。只是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女的,重男轻女这道坎他始终过不去,所以他处事相当低调,就怕说错话得罪人,鼓仔自己不可能直接出面去找广东张说媒,否则,在村里人眼里以为自家的女儿没人要,硬赖给别人,觉得自己没面子,往后女儿也不好做人。大女儿囡仔论长相,不算倾村倾乡,容貌还周正秀丽,性格贤淑,言语也少,以后成了家也不属是非型妇女讨人嫌。囡仔平时做农活,对广东张的行事能力和精神向上,她看在眼里,满意在心里。    

李哑巴其实根本天生不哑,小名叫哑巴,是他奶奶随口取的。因为他三周岁还不会说话,别人家的娃一、两岁就会说话,不要说伶牙俐齿,李哑巴根本不会说三字连惯的话语,只晓得喊爸爸、妈妈、爷爷。他奶奶八十多岁,见的小孩多呢,她老人家担心:这个伢子可能是个哑巴。在平时李哑巴哭、笑、闹时,奶奶总会随口喊道:哑巴伢仔不要哭了。这样一来,全家上下老小,跟着奶奶叫哑巴,也就成了李哑巴的小名。无巧不成书,李哑巴到了四周岁时,啥话都会说,而且模仿大人说话惟妙惟肖。等他长大一些,上学后,同学们不论比他大抑或小都习惯叫他哑巴,李哑巴性格略温,叫他哑巴,他既不生气,反而有点沾沾自喜,他思忖着:哑巴不哑,定会腾达。  

尚未站稳脚跟的广东张除了平时下田扶稻养鱼,种瓜植菜,他会到村里有名望的人家走动走动,不是攀亲沾友,只是与这些人家交往深了,以后在泮水村做人处事方便一些。毕竟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当自己摊上啥事有人替我作主说话。产西瓜时,他会挑些又大又甜的西瓜送人家,或从广东带点茘枝菠萝给人家,走动多了情感自然联上了。李哑巴家就是村里名望家庭,李哑巴爷爷曾任过村里支书,说话有份量,而且他爷爷禀直正派,做了许多公益事业,赢得了村里人的尊敬和爱戴。李哑巴读书不算好,在校成绩中上游水平,他有个特点喜结交同学,贪玩还弄事。李哑巴对读书不怎么感兴趣,后来索性不去上学了,与他爸爸使诈,他说每到学校看到书头昏晕,回来吃不下饭。任他爸费尽口舌劝都不凑效,之后由着他。世上真有奇妙难解之事,有的人这行不行那行行。李哑巴跟广东张学种瓜,一学就会,掌握了种瓜技术的大部分,有些程序还有点大胆创新。李哑巴肯钻,虚心学,更能吃苦,三天两头跑瓜田,查看瓜苗,灌溉、拔草、逮虫、短梢、减花。昼种夜思,由于技术精湛,管理到位,他的瓜早熟早上市,挣的钱总比别的瓜农多很多。他提前脱贫致富,属于瓜藤上最美的一朵花。

《赣雩文艺》:传播正能量、文艺欣赏、纵情山水、健康生活!心路多丽景,人生写美文!《赣雩文艺》热烈欢迎文朋诗友们!才艺展现于交流,才情横溢于佳作,风雅陶醉于赏悦……所有美好的文字结缘于心声的共鸣!



作者简介

李晶华,江西永新人,1970年8月生,公务员,自幼喜爱文学艺术,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田间地头故事耳闻目染,豆腐块文章曾在中囯纪检监察报、党风廉政月刊、江西青年报、江西广播电台、井冈山报、吉安广播电台发表过。

(图文供稿:李晶华

《赣雩文艺》:传播正能量、文艺欣赏、纵情山水、健康生活!《赣雩文艺》热烈欢迎文朋诗友们!才艺展现于交流,才情横溢于佳作,风雅陶醉于赏悦……所有美好的文字结缘于心声的共鸣!

人生的精彩就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了“相同兴趣爱好者”的心声共鸣和真情鼓励!……天涯海角,天南地北……四海之内皆文友,走到一起来,聚拢这儿来,《赣雩文艺》每时每刻欢迎着文朋诗友们的参与和欣赏!

天是蓝天;地是绿地;山是青山;水是秀水……佳文美诗是一幅幅秀丽如感人动情的山水画,让人绘、让人赏、让人雅!……在文山艺峰中,其实每一个登山者都可以“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领略高峰之风光山色是因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所以踏实每一步,其实是提高每一步!《赣雩文艺》在这儿愿与大家携手同行,共攀高峰!……“寒冬酷暑心相伴,风雅乐趣每一天”!……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赣雩文艺》欢迎您!

坚毅做富有品味的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